《血蟒护龙参,瑞芝盖太岁:守山 万载长白山里的老故事》
第26节

作者: 道尽繁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7-02 21:24:00
  “感觉如何?”人未至而声先到,根生还未曾走近,图老爷子已经发问。
  “身轻如燕”根生思索了一会,回答到
  “看来药效不错,以后你每三个月师傅都会帮你熬练一次筋骨,等三年以后,你筋骨长成便无需如此。来,先吃点东西”“对了,根生,这眼看就要入秋,参帮也都快要进山,到时候会忙一阵子,虽说春夏两季也有可那毕竟进来的人少。到秋季你得跟师傅我去巡山”
  “参帮是什么?还有我们为什么要巡山呢”
  “参帮呀?
  这说来可就话长,当初太祖皇帝还没入住中原的时候就已经有参帮了,众所周知,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单说这人参,乃是百草之王 药性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
  主要功效可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 。咱们这白头山自古以来就是以出产人参而闻名天下。因白头山是咱们满族人的龙兴圣地,太祖皇帝入住中原以后,便已经下令封山,禁止在白头山围猎,挖参。但凡抓住者,轻则流放,重则当场处决。可世人多贪恋富贵,许多关中人不远千里,从关中跑到关外,就为了挖上一只上好的人参,换了金银,好讨个婆姨生孩子久而久之,也就有了参帮,而参帮中的领头人则称为把头。每年他们带人进山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巡山,主要是防止他们犯了规矩,其次则是救他们出麻达山(迷林的意思)”

  “原来是这样,那我们要不要阻止他们采参?”
  “那到不必,都是把脑袋别裤腰带上混饭吃的穷苦人,生活所迫,这老林子里的虫狼虎豹已经足够他们吃一壶的啦,咱们犯不着动手。再说了,就他们那种拿根辊子在地上扒拉的方法,一季能找几颗?
  ”
  日期:2014-07-02 22:16:00
  “好了,时辰也不早了,吃完早些睡下吧,从明日起你便随我开始巡山吧。”师徒二人一夜无话。
  自从挂锄头日后,不管是关内关外的参帮都已经开始往白头山里跑,秋天是“红榔头市”山里的棒槌最易寻找。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放山人最多的时候。 根生也开始跟着图老爷子满山晃悠,不过白头山实在太大,进来的虽说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可在白头山里头却不够看。往往是三两天难得碰上一个人影,偶尔看到人,也都是死的,这让根生打心底对图老爷子更多出一份敬佩。 巡山日子清苦,每日都只能以鸟兽为食,渴了就喝山泉, 累了就在树上找个窝睡,不过有什么树上也不安全,图老爷子便会让根生改睡树洞。就这样,不知不觉中一个月的光景就这么过去。这一日根生如同往常一样,随图老爷子在山里转悠。 走着走着,根生隐约间看到对面山坡上有三个人影晃动。“师傅,我好像看到人影了,你看那。”根生用手一指。

  图老爷子顺着根生指的方向看过去,山坡上确实有三个人影若隐若现,不过移动的却很慢。似乎在寻找什么。“把头在右,边棍在左,腰棍在中间,看架势是在放山啦走,带你上去见识,见识,看参帮怎么挖棒槌的”图老爷子这话音还未落,隔着百来丈,山坡上便传来喊山的声音。 “棒槌!
  棒槌!棒槌!
  ”
  “什么货?”

  “一层楼”
  “咦,这么快就扒拉到了,快走,快走。”图老爷子催促着根生, 所谓望山跑死马,看着百来丈的山坡。可没有路上去,最终绕了半座山才到了地。 此时三个采参人正围着那株棒槌,由把头负责挖。
  日期:2014-07-02 22:35:00
  三个采参人打扮大致都一般,身上穿着破烂衣裳,手里拿着拨索棍。一个个的脸膛黑里透着红亮。此时把头正用鹿骨头,小心翼翼的扒拉着棒槌旁的泥土,而一根细小的红绳则系在参头上。 隔着还有十来丈远,图老爷子拉住根生停了下来。并未上前。而挖棒槌的也正全神贯注的盯着棒槌,并未发现图老爷子师徒二人。 那把头小心翼翼的把土疙瘩一点点的掏上来,一点点的把参须给刨出来,不敢多用一丝一毫的力气。否则碰断了参须,山参的精华就会从开口处留出来。到时候只剩下皮囊,卖不出价钱。 过了足足个把时辰,那个把头才把整根棒槌从土里弄出来,从一颗老树底下揭下一块苔藓,抓了把坑里的泥土放在苔藓上。然后用苔藓包裹着棒槌,收了起来。 这样做,可以保证棒槌不会流失元气。 见把头挖完了棒槌,图老爷子这时候才上去打招呼。

  “快当!快当!
  把头好运气。”
  那三人这才扭头,看到图老爷子师徒。
  “都是山神老爷厚爱,不知你是?”那把头大约五十来岁,可脸上已经是皱纹满布,沧桑的不像话。
  “我是这山里的图猎户,带着我徒弟跑山呢,没想到在这遇到把头出货。恭喜,恭喜呀。”图老爷子双手抱拳拱手。不过并不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

  “有什么好喜的,两次开眼都是一层楼,马上都要卷铺盖回家”把头身旁的一个后生嘀咕着。
  “你这混帐东西,乱嚼什么舌头?
  小心山神老爷怪罪”把头突然扭头一阵呵斥。
  “这是?
  ”图老爷子伸手指了指后生

  “哎,年轻人,不太懂这放山的规矩。让你老看笑话了,今日里头虽说已经开了两次眼,可每次都是一层楼,我懂山神老爷的意思。待会就出山,若是有机会,咱们再回见。”那把头说了如此一番话,头也不回的带着两个帮手就走。 让根生看的是一头雾水。
  日期:2014-07-02 22:48:00
  “师傅,他们不是挖棒槌吗?怎么这光景就出山啦?”根生好奇的询问图老爷子
  “你没听那把头刚才说嘛,连开两次眼,都是一层楼,大不吉呀,”图老爷子摇头
  “一层楼是什么?”根生追问
  “我倒是忘了,你不懂这门道,也罢,今儿撞上了,我好好给你讲讲。先说这开眼吧,放山里头说开眼的意思就好比是生意人开了张。而刚才那把头说今儿个已经开了两次眼,说明刚才那根棒槌是第二根,可惜他运气不好,每次都是一层楼。这一层楼是棒槌的一个别称。 棒槌是按年份来分的。 一年生的人参只长出一个三片掌状的复叶,俗称“三花”;二年生的人参长有一枚五片掌状复叶,俗称“巴掌”;三年生的人参有两枚掌状复叶,称“二甲子”;四年生的人参有三枚掌状复叶,称为“灯台子”;五年生的人参有四枚掌状复叶,称“四品叶”;六年生的称“五品叶”,六品叶以上就称“棒槌王”了,叶子数也不再增加。而是根据棒槌的重量来算,自古就有七两为参,八两为宝的说法(这里的七两,八两是古时候的计量单位,古时候以十六两为一斤,所以有半斤八两之说,而八两的参为半斤,也就是现在的五两左右约合二百五十克)因四与死同音,放山的人忌讳死字,所以四品叶有个别称叫一层楼。放山有放山的规矩,若是连开两次眼都是一层楼,说明是山神老爷不乐意再挖。也被视为一种警告。正因为如此,刚才那把头才急匆匆的离开,若是走的晚了,山神老爷不高兴,可能连命都捡不回。”

  日期:2014-07-02 23:09:00
  “那照师傅你这么说,这山里面真的有山神?根生没来由的突然问这么一句
  “这山里有没有神我不清楚,反正你师傅我待了这么些年是没见过, 不过举头三尺有神明,这我倒是晓得。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善恶到头终有报。 好了,闲话少说,咱们还是继续走吧,前面就有片麻达山,我带你进去溜达溜达。”图老爷子似乎又不愿再详谈,岔开了话题。
  “师傅,前边有麻达山?那咱们进去还出的来吗?”听说要进麻达山,根生心里有点害怕
  “你师傅我哪年都要在里头转悠两三回,熟的不能再熟了,有我在你害怕出不来么?”趁说话的功夫,师徒两就下了山坡,再往前走就是一片林海,也就是图老爷子口中所说的麻达山。 这片麻达山的名字唤做鸟不归。 意思是就算是鸟儿飞进去,也很难再飞出来的迷林。
  “根子,我若记得没错,这麻达山里头还有好几颗六品叶的棒槌。正好你近两年都用的上,索性咱们就把它给挖出来。 ”图老爷子边说边带着根生进了林子。 要说这麻达山跟寻常林子有何区别,那可就说来话长。麻达山里头一年四季都起白雾,一旦起雾,人只能看清前方一丈。而因为麻达山里的树都是一个品种,地形也相差无几,即使是那些经年放山的老把头进了麻达山。也很难走出来,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迷雾太大,看的不远,被野兽袭击身亡。

  “根子,你离我近点。这麻达山里头的野兽可不少,别让它们给惦记上了。”图老爷子嘱咐着徒弟,这一路边说边走,图老爷子带着根生已经深入了几百丈左右,可还未曾再走远。图老爷子已经在地上看到一具残破不堪的尸骨,上面已经没有了血肉,内脏也被吃的干干净净,只有一副骨头还透着血丝。
  “啧,这人死都死的不安生,死无全尸了”根生看着地上的尸体啧嘴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自古都是这样。路是自己选的。怨不得天,怨不得地”图老爷子这个年岁,早已经看淡了生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