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蟒护龙参,瑞芝盖太岁:守山 万载长白山里的老故事》
第16节

作者: 道尽繁华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头听到这,脸色不由的缓了缓,开口安慰,娃仔,你莫急,先把病养好再说,我观你体虚气弱,是不是原本就受了惊吓?
  嗯,老爷爷你说的是,我本来被阴风吹散了魂,是营里一位老人帮我拢回来的。
  哦?还会拢魂?这年头还会拢魂的人可不多了。来。娃仔,你脉相虚浮,面带青紫,受寒不浅,先把这碗汤喝了。老头用布裹着陶罐耳朵,倒入一个大碗中,放在一旁凉了凉,便端给根生喝。 根生本来大病一场,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 道了谢后,也顾不上冷热一口就全灌在了肚子里。 逼出一头热汗。整个人都感觉清爽很多。
  日期:2014-06-28 20:40:00

  缓过了气,根生开始四下打量,木屋方圆两三丈, 正中间烧着火堆,墙上挂着一个虎头,正对着大门,西边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着碗筷,在东边的角落里都是些动物毛皮。 自己所在的位置是南方,身子底下是一张大床,门开在北方,旁边还挂着些风干的肉类。
  老爷爷,你是山上的猎户吧?
  刚才我喝的什么汤呢?
  感觉一下肚整个人都好多了。真是谢谢你呀,我包袱里还有几两碎银子,要不都给你吧,若不是你来救我,我可能都被狼群给吃了。根生边说边翻着包袱
  我可不是山里的猎户,你刚才喝的是飞龙炖野参, 此汤最适合你这种伤寒之病,能够祛寒,中平正气,温魂养神。不用三两日的功夫你就能活蹦乱跳了,至于银钱就不必了,还是留着你自己当盘缠吧。老头不冷不淡的应付着根生。
  飞龙炖野参?

  真是对你不住,老爷子,不仅救我一命还给我用这么好的东西。根生一脸惭愧。
  嘿嘿,你娃仔这么大还知道飞龙, 也是你运气,今早上我刚巧碰到,野参是平日里头采的算不上什么稀罕物,来你再喝点,吃点肉,多补补。 老头又盛了一碗给根生。 根生索性也下了床,抽了屋里一个马扎挨着老头坐下。
  老爷爷,你真厉害,这么大年纪还能打飞龙,根生一脸崇拜的夸着老头。
  老头常驻山里,难得遇到外人,此时听人一夸,脸上也露出得意之色,爽朗的笑了笑。 老了,老了,上了年纪,腿脚不行,白日里头追了几里的山路,才把它给扎下来呢。 以前我可是看见就能扎下来。
  啧啧,根生听的直咂嘴巴。要知道这飞龙乃是长白山子一绝,天下八珍之一。味道鲜美不说还能滋补顺气,调和阴阳。 可飞龙鸟形体娇小,一般只有六到七两,古时候一斤为十六两,八两才有半斤,一只成年的飞龙还没有鸽子大, 要在茫茫林海中发现一只飞龙,那眼力自不用提,而这算不上本事,看的到,摸不着,那全是空谈。飞龙鸟虽小,又不能像老鹰一样长时间飞行,又高又远,但其动作迅疾,往往一张翅就能达七八十尺,一闪便不见踪影,所以很难捕捉,就是山岗岗营里的老猎户何六,一年也难得抓上一只。没想到这老爷子说的好似吃饭喝茶一样简单,如何能不让根生称奇。

  日期:2014-06-28 21:10:00
  对了,都这么久了,还不知道老爷爷你怎么称呼呢,根生尴尬的笑了笑。
  噢,我是满族人,果尔勒斯是我的姓,正黄旗子弟。我的名字叫图隆,你就称我为图老爷子吧。
  呀,图老爷子,原来你还是吃皇粮的,与我一般都是八旗子弟 (说到此处做个诠释,八旗很多朋友都听过,但大多数人都是一只半解,所以特诠释一下。以便阅读。 以前,17世纪初,努尔哈赤(清太祖)把满洲军队分成了四旗,每一旗,起初是七千五百人。后来因为人数一天天增加(以满人为主,也包括少量蒙、汉、朝鲜、俄罗斯等族人),又由四旗扩充为八旗。八旗旗色的分别,是除了原来的正黄、正红、正白、正蓝之外,再加上镶黄、镶红、镶白、镶蓝。这些旗的编制,是合军政、民政于一体的。满洲的贵、贱,军、民,都编了进去,受旗制的约束。旗下人若是在京不得随意出京,必须待在所在地,所以清初之时大多数八旗子弟都是世袭罔替的贵族。上到国公,亲王,贝勒,贝子,下到参统领,佐领,以及最小的旗兵。因祖上开国有功,属从龙之臣后裔,祖先福泽留有余荫,世袭罔替之下便生出很多有名无权的八旗子弟,因为身份特殊。他们不事生产,靠领禄米过日子,给当时的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

  哦?难道你也是八旗子弟?
  图老爷子略感惊讶的看了一眼根生
  算的上吧,我曾听我爷爷说过,祖上本来是赫舍里氏,与清初开国大臣索尼是表亲关系,官居二品,封八旗护军统领,头戴单眼花翎。康熙帝钦赐二品狮子补服。可世袭罔替之下,到后来因为八旗子弟队伍过于庞大,到了我太祖爷爷那一辈已经不是嫡长子,分家之后才改姓为张,迁到这深山老林里头,谋一条生路。
  原来如此,都是正黄旗人,而你祖上又与孝诚仁皇后为表亲,咱们也算的上是一家人,竟然你也不是外人,那我也不妨告诉你,老图我不是什么劳什字猎户,而是这果勒敏珊延阿林(满语:长白山的意思,长白山最初称不咸山, 据《山海经》中的“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因山顶常年雪白,却又非盐,所以称为不咸山)的守山人。

  日期:2014-06-28 21:30:00
  守山人?
  图老爷子,我只听老一辈的人说过,这白头山(长白山的别称)有许多打官围的,没听说过还有什么守山人呀?
  根生满脸疑惑望向图老爷子,静候着下文。
  不知道很正常,我们守山一脉乃是秘传,是当年太祖皇上定下的。这白头山乃是我们满族人的圣山, 当年太祖皇帝入主中原之后,认为白头山是龙兴之地,我们的龙脉所在,所以特地封山禁猎。 朝廷每年所需的贡品,比如那些个鹿胎鹿茸,蛇油雪蛤膏,虎骨熊掌之类,都由专门的打官围的猎户进贡。
  那照图老爷子你这么说,你这守山一脉是负责干嘛的?
  根生追问
  那可就说来话长, 本来这都是些不外传的秘密,不过现如今我们大清朝是江河日下,老佛爷都弃京南逃,国已不国了。外加你也是八旗子弟,我索性便说与你听,让你涨涨见识。
  太祖皇帝入住中原那时候不仅有满朝的从龙大臣相助还有我守山一脉的师祖,白头山真人相护,后来太祖皇帝得了天下,我师祖也觉得到了归隐的时候,于是便请旨回白头山修道,并答应太祖皇帝传下一脉,守护白头山的龙脉。确保我大清朝,千秋万载。可惜,如今我们白头山已经走了龙,充其量也不过是人间仙境,哪里还能千秋万载。图老爷子叹了口气
  走了龙?
  此话怎讲?根生更加好奇
  华夏有九州,而其中以昆仑为首,乃是祖龙之地,而天山,祁连,都是支脉,风水有云,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山主人丁,水主财。
  夫土者气之体,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经曰土形气行。物因以生,夫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葬者原其起。乘其止,地势原脉。山势原骨。委蛇东西。或为南北,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来形止,是谓全气。全气之地,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风水深厚的地方便可化龙,在这其中又有山龙,水龙,海龙,正龙,奇龙五大类别。我们白头山在当初乃是属正龙脉,按当时的说法来讲,那是白龙归海之势,瑞不可挡,早年间在我师祖那一代还有许多前朝余孽时常往山里跑。希望找到龙脉,断我大清朝的气数。可笑的是,都被我们守山一脉的人留在了这白头山。再后来许是大清朝里头多生有魑魅魍魉,气数到了头,白龙也就挪了地,可我师傅不是这么说的,我师傅曾言,有海龙上岸,白龙不敌,受了伤,无力再战,才另寻他处,至于真假我也不得而知,但这白头山走了龙是千真万确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