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蟒护龙参,瑞芝盖太岁:守山 万载长白山里的老故事》
第1节

作者: 道尽繁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20 23:14:13
  我曾经是一名城市边缘人,浪迹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漫无目的活着,只为有一口饭吃,多年的流浪让我厌倦了漂泊,在一个午夜的清晨,我放弃了自由。 安安稳稳的开始正经工作,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名保安, 一名工厂保安, 在千禧年初也算一份稳定的工作。 厂子不小,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但最让我佩服的却永远只有一个。每天躺在厂里晒太阳,打拳的一位老人。 据厂里一些长工介绍,老人是厂长父亲的结拜大哥,因为没有子女送终,而居住在厂里,由厂长提供吃食。 因为工作无聊,与老人说话,听他讲故事便是我唯一的生活乐趣。 老人很健谈,虽然已经九十好几的人,但身体硬朗,吐字清晰, 他所讲的故事,或玄幻离奇,或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但真假我却无从分辨, 直到有一日我亲眼见他一掌打断一根拇指粗细的钢筋,我才明白什么是民间高人。 老人因为上了年纪,每日里没事都给我讲点小故事,我出于好奇,心底默默的记了下来,再写在笔记上,日积月累之下,堆成厚厚的一大摞。 直到老人去世,我方才停止。 现今闲着也是闲着,拿出往日做的笔记,我略微整理, 老人曲折离奇的一生便跃然纸上。如今我打算将这个故事写出来,让诸位都看一看,纯当我个人的兴趣爱好。

  日期:2014-06-20 23:22:00
  老人叫张根生。生于清末民初,具体的哪一年,他自己也不太记得,只知道自己是东北人,祖籍在山岗岗营, 一个深山老林的屯子里。话头还得从山岗岗营说起,山岗岗营属于东北腹地,四周都是大山,一到冬日里头,大雪就封了路,营里人出不去,外头人进不来,万幸的是营子挨着长白山支脉,所谓靠山打柴,邻水捕鱼山里头的日子虽然过得不富裕,但老天垂怜,好歹有个温饱。那时候的老人才只有十岁出头,半大的小子。父母为了赚钱,出门替人伐木去了,木材是山神赐给的财富,也是那个时候山里人赖以生存的东西。而年幼的张根生则由爷爷带着。长住在山岗岗营里。

  时间改变一切,每个人的人生都像一张蛛网,稍有一点变动,或许全盘都会改变,而改变张根生老人命运的却是他十一岁的那个冬天, 老人依稀记得,那是往年里未曾有过的寒冬腊月。
  山岗岗营如同大多数的北方屯子一样,人口密集,可种植面积稀少,春夏秋三季靠摘果子,打猎,捕鱼为生。 到了冬季便只能靠余粮度日。偏偏每年的冬季又都寒冷而漫长, 家家户户都只能靠着窝头,腌白菜,过日子。
  这一日的清晨,从山岗岗营外来了一个陌生的乞丐, 冬日里的北方都是漫山大雪,生人是难得一见的, 盖因山路崎岖且大雪封山。当陌生人出现在营里人面前的时候,大家都感到惊讶, 一些个八卦妇人,长呼短喝的,没一会的功夫,全营老老少少都聚集到了一起,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张根生的爷爷,一个老东北。 张根生的爷爷唤作张山早年间是条硬汉,走出过大山,算是长过见识的,但凡营里有何大事,都需经过他的认可。 这次也不例外。当大家在争论是否收留这个陌生来客而争论不休时,张山带着孙子出来,站在陌生人的面前仔细的打量。

  来人穿的破烂,浑身衣不遮体,头发散乱又蓬松,满脸的污垢,又脏又臭,脚下极啦着一双草鞋,已经冻的通红,手里拿着一根木棍。一个破碗,十足的一个乞丐。
  大爷,这人他说自己是惠阳城里的乞丐,因为冬季到来,被城里的地痞无赖给赶了出来,辗转来了咱们这,希望咱们给口吃的,你看?
  营里一个中年人出面,跟张山老爷子陈述着情况。
  惠阳城呀?

  老爷子听到这,不由深思起来。那可隔着好几十里的地界,期间还要翻过一座大山,算算路程,可近不到哪去。
  大爷,大爷,都是土里刨食的,我要不是为了葬父卖了祖产也不至于沦落为乞丐。还请大爷你行行好,赏我一口吃的吧,不然我非得饿死在这寒冬腊月里头。
  那乞丐突然癫疯一样的扑到张山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抹着。死活不肯松手。
  老爷子扶起了乞丐, 都是苦命的人,你且起来说话, 我来问你, 这大雪封山的,你是怎么跑到我们营里来了?
  呜呜, 乞丐嚎啕大哭。 好一会才止住声,开口作答,我被那些个地痞无赖从城里赶了出来,漫无目的的四处游荡却不见人家,走了两日,身上的吃食都没了,才算是看到你们屯子,老爷子,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赏我口吃的吧,小的一定感恩戴德,做牛做马的报答你。 那乞丐磕头不已。额头一片雪花。
  哎。这是造的什么孽呀, 营里人纷纷摇头。大爷,咱们就给他口吃的吧, 营里一些心软的妇人小声开口。见有人起头,大家都开口哀求。
  禁不住大家劝,张老爷子点了点头,同意给乞丐口吃的,并且让乞丐跟着到家里去。营里人索性无事,也都尾随而行,雪地上留下几行足迹。
  张老爷子领着孙子今屋,家里老婆子就探头出来问了,  老头子,外头是怎么了?
  咋那么闹腾?
  来了个乞丐,身世凄惨。讨口吃的,你去把家里那一斤白面取上一半,做成团子。记得和稀些。
  不就是个乞丐,怎么还用上白面了?现今给他吃了,咱们这年还过不过?
  老婆子听到要用白面,嘴上嘀咕。 万分的不舍。

  这是因为在旧时的东北,白面算的上是顶好的口粮。选成熟的小麦,细磨成粉,称的上是精粮,也就是逢年过节才吃的上一回。 平日里便是自家吃食,也不过是高粱玉米棒子做的窝头。 给一个乞丐吃白面。老婆子难免心里头报不平。
  老头子,要不做馒头吧?馒头省料嘞。 老婆子冷不丁的又来了一句。
  不用,就做稀泥团子。 赶紧的去。 张老爷子似乎有点不耐烦,语气中夹带着一丝火气,见自家当家的发话,纵然有万般不乐意,老婆子也只能照办。
  而此时营子里的老少都到了张家,进了张家院头,走前头的正是那个乞丐。人太多,也进不了屋子。大家便都站在了屋外头,你一句我一句的与乞丐说话。听乞丐身世凄惨,不由的都摇头惋惜。
  老婆子在屋里头和稀泥团子,没一会的功夫,团子便做好了,在蒸笼里蒸熟, 张老爷子将蒸熟的稀泥团子放在冰水里一泡,外头立马冷了下来,用大碗一装,端出了屋子。 递给乞丐。
  哎呀,大爷,你可真舍得。这上好的白面,也用来做善事。啧啧。 营子里一些个好事的见到碗里装的竟然是一个个白面团子,都纷纷啧嘴,看那样子都恨不得抢了吃了。 乞丐见有上好的白面团子,心头一阵高兴,也顾不上说场面话,拿起团子就往嘴里塞, 吃了没两个。 ,脸突然红了起来,脖子鼓鼓的, 整个人都显得不自然,手里的碗砸在地上,碎成八瓣。
  噎住了,噎住了, 大家快救人,拿水灌,拿水来灌。 众人慌成一片,一个汉子从屋里舀出一瓢水,咕噜噜的灌进喉咙里头,可水还没灌完,那乞丐就倒了地,用手一探,气息全无。众人不由的都倒吸了口凉气,这乞丐是活活的噎死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