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和民国——不得不说的糗事》
第53节

作者: 雾满拦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10-06 21:38:41

  (9)狗咬刺猬无处下口
  慈禧太后硬是会用人,她派出来的这个调查组,绝对是客观公正的。
  要知道,那醇亲王载沣对袁世凯恨之入骨,如果不是庆亲王老亲拉偏架,上一次宪政改革会议上,袁世凯肯定会挨他一枪的。所以有此人在,得出来的结论按理来说不会偏袒袁世凯。
  但这世界上的事情却是难说得很,自古以来的调查小组,无论立场是多么的客观公正,最终的结论总是跑不掉这样八个字:

  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恨不得生吞袁世凯的醇亲王亲自调查,怎么会也是这样一个结果呢?
  这件事情说起来,估计最悲愤的还是醇亲王载沣自己了。
  话说醇亲王出京调查,路上打开报纸,忽然眼珠暴凸而出。

  他看到了一条万难置信的消息。
  天津《大公报》、《顺天时报》等俱各对杨翠喜一案作了更正,更正上说,由于校对错误,前日报道杨翠喜一案,误将天津富商王锡瑛写成了段芝贵,杨翠喜的赎身价三千五百元误写为一万二千金,而且王锡瑛买下杨翠喜,只是因为家里缺了一个扫地的丫头,并无巴结权贵之举……
  这……这……这可是白日见了鬼了!
  明摆着,袁世凯这个家伙对媒体施加了压力,强迫媒体作了更正……

  那这案子还怎么查下去?
  只能抓住杨翠喜那妮子问个究竟了。
  醇亲王怒火攻心,气势汹汹的前往富商王锡瑛家中捉拿杨翠喜,要亲自提审,得到她的口供。
  醇亲王亲审的结果,是清廷大内的档案中多了这么一件奇怪的东西,该物是从一张白纸上随意的撕下来一片,上面歪歪扭扭的写了几行毛笔字,最后还有一个鲜红的手印:

  杨翠喜卖给王五充当使女结呈
  具呈人杨翠喜,为据实陈明事:
  窃身向在天仙茶园唱戏,于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初间,有王五爷向身母说,允以三千五百元价买,充当使女之用。身遂于初三日在天仙茶园停演,于初四日回东安县。初十日返津,在王五爷日本租界楼房暂住。于三月十八日归王五爷住宅服役,所具是实,并无蒙混情弊。为此,叩乞钦差大人查核施行。
  具呈人杨翠喜(押)
  光绪三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醇亲王拿着这页怪东西,真是欲哭无泪。
  人家杨翠喜抵死不招,你还能怎么办?

  大刑侍候——还是免了吧,少惹事,大家回京。
  慈禧太后听了醇亲王的汇报,乐了:我早就知道是这样,那个赵启霖,即行革职,以示惩儆。
  可事情还没完,眼见得连醇亲王都包庇袁世凯那厮,众御史为之哗然,遂走出一个江春霖,向调查组提出质疑:
  买献歌妓之说,起于天津报纸,而王锡瑛则天津富商,杨翠喜又天津名妓,若果二月初即买为使女,报馆近在咫尺,何以误登?使女者,婢之别名,天津买婢,身价数十金到百金而止,无更昂者,而王锡瑛以三千五百元买一婢,当愚不至此。杨翠喜色艺倾动一时,何以甘充使女?又不善劳役,何能充使女?人可欺,天可欺呼?
  江春霖的上书,条理清晰,文字清新,论证确切,正气凛然,如果再能弄出点证据来,那就更好了。

  然而醇亲王偏偏就是弄不来证据。
  不唯是醇亲王弄不来证据,那些正气凛然的御史们也搞不到,目前大家的奏折最无争议的是镇国公载振确实在天津停留过,而且他在观看杨翠喜的演出之时,也确实看得口水直流……可是后面的一切,大家只能靠逻辑推理了,可不管你的推理多么周密,没有事实证据,任谁也拿袁世凯没得法子。
  事实上,证据这东西还真有,在一个任何人也想不到的地方。
日期:2009-10-06 21:42:41

  (10)黑话连篇走江湖
  事情过了许多年之后——那时候涉及到杨翠喜一案的所有当事人,包括袁世凯在内,都已经不在人世了——一封密信流出,后人才知晓了杨翠喜案的真相。

  这是封密信,正是袁世凯本人所写。
  若非他本人亲笔,别人也委实写不来这种怪信:
  午桥四弟大人阁下,上中两旬间,奉读三月廿五日,四月初八日并抄件两次惠函,拜聆种切。
  大谋此来,有某枢暗许引进,预为台谏。大谋发端,群伏响应。大老被困情形甚险,幸大老平时厚道,颇得多助,得出此内外夹攻之厄。伯轩、菊人甚出力,上怒乃解,而联合防堵,果泉亦有力焉!十二日大老独对,始定议遣出,上先拟遣,次日发表。

  公举苏盒本意,大老亦在上前说明,颇以为然。大谋既去,位置苏公,必又将松一步。为苏计,大可趁此北来,在部浮沉数月,以明心迹,为将来大用地步。
  大谋不肯去,十六日亦曾议及,当有对恃之术。总之,伊眷渐轻,势大衰,无能为也。不如不来不愈也。
  举武进郑张,上均不以为然,人得借口,谓其推翻大老,排斥北洋,为归政计。因而大中伤,武进供给,亦有人言及,恐从此黄鹤一去矣!
  育公始颇受挤,此次全开差缺,由于某枢耍弄,现已释然。
  默揣情形,大老决不能动,同班中或不甚稳耳!人心太险,真可怕也。
  大老心地厚道,事理明白,阅历既久,声望远著,如推翻之,何人代替?当今无第二,两宫圣明,必可鉴及。若辈何不自量耶?匆匆此复,敬请台安。祈即付丙!如小兄名心印。顿首。

  若是有人能够读懂袁世凯这封信,那绝非是一般人物。
  这封信,原本就是袁世凯吃了文化水平不高的亏,写得疙疙瘩瘩纠纠结结,看得让人痛苦,偏偏袁世凯又使用了大量的黑话隐语,那就更加是云山雾不知所云了。
  普天下能够读明白这封信的,就两个人。
  一个是写这封信的袁世凯本人。

  另一个是收这封信的午桥四弟兼大人并阁下——湖南巡抚端方。
  端方的才干实是不可小瞥,哥老会三次起事,第一任老龙头王秀方,第二任老龙头马福兴,第三次老龙头龚春台,说起来都是命丧端方之手,此人端的是会党的克星,他一边举重若轻击溃六龙山洪江会,一边还和袁世凯黑话通信,隐语往来,委实是精力过人。
  要读懂这封怪信,就得先来破解信中的黑话和隐语:
  某枢——指矍鸿幾。
  大老——庆亲王老庆。
  大谋——岑春煊。
  伯轩——为世续。
  菊人——徐世昌。
  果泉——为诚勋。
  苏盒——郑孝胥。
  张盖——末代状元张蹇。
  育公——镇国公载振。
  武进——盛宣怀。

  ……
  把这些人名与事件对照起来,我们就会弄明白了。
  杨翠喜一案,是袁世凯这厮精心设计的圈套,他先放给狗仔队假消息,说是段芝贵那厮官迷心窍使用了性贿赂,故意引发矍鸿幾,岑春煊等人出场,等到时候一调查,却偏偏没有这档子事,那么矍鸿幾和老岑的下场,可就有点惨了。
  事实上,结果也正如袁世凯所料。
  慈禧太后下令,将矍鸿幾这个混蛋清官连同他的弟子门人一并赶出京去,庆亲王老庆虽然脑子不是太明白,但皇族却比他更糊涂,所以老庆仍然是留在军机处,只不过派了醇亲王载沣盯着他点。
  这是慈禧太后做出的最后重要人事任免,此后的未来,就是她和光绪皇帝两人拼命向着死亡飞奔,看谁能赢得第一的历史赛事了。

日期:2009-10-06 21:51:10

  第七章:绿林的辉煌世代
  (1)世界上最神秘的帮会
  有一个人好象被我们忘记了。
  易本羲。
  易本羲是和女侠秋瑾、姚洪业一并归国的,秋瑾去浔溪女校做了女教师,赚钱糊口,志士姚洪业却饥饿而死,死后留下了为公学而死的遗书。唯独易本羲游侠到了湖南,赶上了六龙山洪江会这一场盛事。
  可是当江湖三大势力共同举事的时候,诸位大哥们冲锋陷阵,血染湘湖,我们却好象没有看到易本羲的影子,他又跑到哪里去了呢?
  他回湖北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