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发丘”派“反盗墓”的真实故事》
第26节

作者: 不是作家是作者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小郭迅速倒退着爬出来了,刚一出地道口,老郭马上问他,里面情况怎么样?
  小郭却说,似乎前方再爬个十几米处有转折或暗道,只是这暗道不是左右,而是垂直向下!
  老郭一听,沉默半响,似乎思考着什么,良久,方才对小郭说,孙儿快一起动手,帮我回填此处。
  两人忙活半天,终于回填了此处,老郭却是做事细心,用那万能铲子当做抹灰工具,把此处小心翼翼地抹平,又盖上些乱石土杂草,然后带着小郭迅速返回去岸边的船上。
  日期:2013-10-11 14:13:00

  一番折腾,此刻天色微明,再过一会,就会有别的渔民出湖打渔路过此地了,也会有游客等登上君山岛游览。
  于是老郭催促着小郭赶紧划船离开,带着那半仓的鱼虾准备返回郭镇郭村老家。
  行船途中,小郭甚是好奇,不禁问老郭,道,爷爷,那君山岛上地道您是怎么发现的?
  老郭本不想回答,但是今夜既然安排小郭进入地道查看了,事情也隐瞒不住,索性就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吧。

  却原来老郭此人,个性怪异,喜好特殊,从小就喜欢那阴阳五行之术,对算命卜卦盗墓摸金之事,甚感兴趣,也是天赋异禀,天生了一对可以在夜间视物的眼睛,长大后虽做了渔民,每日里在洞庭湖上风里来浪里去,以打渔为生,却逐渐对这偌大的洞庭湖及其周边山岭地区产生了兴趣,严格说对寻宝产生兴趣。
  八百里洞庭湖,传说无数,但是老郭只对其中的宝藏一部分有兴趣,而宝藏据说多半藏在大墓之中。
  纵横洞庭湖多年,老郭独自一人,已经悄悄发现和盗挖过好多墓了,但是所获不丰,一心想着盗几个大墓,捞些巨额财富。
  日期:2013-10-11 14:18:00
  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年里,老郭意外在一次登上君山岛休息的时候,发现了此处地道入口,挖开一看,知道此处必有大墓,但是入口狭窄,且呈幽深向下之势,恐一人难以完成倒斗之事。
  幸好大家族中有这样一个获得自己疼爱的孙儿小郭,正好符合所有条件,人不算大,但也不小,身材不胖,骨架不大,而且性格沉默,不会到处张扬,身手也算利落,从小在湖边长大,深谙水性,真是一个完美小搭档。
  此番带小郭出湖,打渔为借口,真实目的是借小郭之身,一探神秘地道深处之究竟,果然,小郭报告说地道里面还有地道,而且垂直向下,一切都印证了老郭的猜想,还有那个神秘的传说。
  日期:2013-10-11 18:12:00
  地道之下还是地道,那么就意味着可能在这君山之下,洞庭湖中,暗藏着一座旷世大墓。
  那么极有可能是“飞叉太保”君山大帅钟雄之墓!

  这钟雄乃北宋年间的一位山大王,长期盘踞在君山及洞庭湖周边地区,势力庞大,根深叶茂,被招安后也还是在原位统治者洞庭湖及君山,只不过摇身一变为北宋的官员,死后据传进行了非常奇特的安葬,就是“水葬”。
  中国的墓葬方式绝大多数是土葬,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人的心理都看重“土地”,所谓的安土重迁,回归故土,寸土不让,土地爷爷,土地庙,土地老,等等,人生于土,自然回归于土,无论是帝王贵胄,还是平民百姓,基本都在死后深埋地下,回归大自然的新陈代谢,万物循环之中。
  但是也有很奇特的墓葬方式,比如西藏的天葬,比如长江三峡巫山悬棺,即“山藏”,还有隐秘奇特的流传于海盗和水贼群众的“水葬”。
  这钟雄,前半生做的就是洞庭湖水贼,后来虽被招安,却难以洗刷前半生的这些污点,而且在钟雄自己看来,估计也定位是“山大王”,所以现在了“水葬”。
  日期:2013-10-11 18:21:00
  却说那老郭大致了解清楚了君山下的地道所藏之物,于是带着孙子小郭回归家族。
  面对众人疑问为什么在湖上过夜,老郭却言之凿凿地反驳说带着孙子在洞庭湖捕鱼,却迷了航,到了湖边的另外一处地方,上岸过夜,云云。

  族中之人本是好奇,加之老郭马上分送了自己捕捞的鱼虾给族人食用或售卖,族人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便不再追问老郭了。
  从始至终,任凭族人诘问,小郭就是一言不发,装得木讷至极,老郭看在眼里,心内赞扬这个孙子果然少年老成,爷爷交待的事情果真不会走漏风声。
  又过了些时日,老郭说是修补船只,其实暗中却找到外镇的铁匠、木匠打造了几件特殊工具,然后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大方地对族人说出湖捕鱼,且要在湖上多转几日,族人本就不团结,上次诘问他们也是好奇,如今各家吃了老郭这个老光棍分送的鱼虾,自然不会为难老郭,只是小郭的父母此番看到儿子又被小爷爷带出湖,上来叮嘱几句,反正都是训导小郭要听爷爷的话,云云。
  告别了族人,老郭带着得力的小搭档,出湖“捕鱼”去也。
  日期:2013-10-11 18:36:00
  出得湖来,老郭却也不急着去君山岛上继续挖那地道,而是带着小郭真的在湖上捕鱼了一日。
  捕捞到一些鱼虾之后,老郭和小郭待到夜晚,更深人静之时,才悄然将船停靠在君山之岸。
  此番老郭背着一个包袱,又让小郭也背着一个包袱,爷孙二人借着微弱月光,迅速找到了前次挖掘之处。
  老郭倒是谨慎,没有立刻开挖,而是先放下两个包袱,打开来,一件一件地展示给小郭看,并详细讲解用途。
  却原来总共两个包袱内装了六件物件:
  一把是上次就出场的那把万能的五金锻造的小铲子;一捆浸润了桐油放水的粗绳,足有二十米;一把飞虎抓,即盗墓撬开棺椁专用的工具;一把小型金刚伞,比鹧鸪哨的那把大金刚伞小了一圈,便于携带,但是威力不减,功用一样;一个黑驴蹄子,防止棺材内墓主尸变用的;还有一盏神奇的“气死风灯”,这个是中国古代民间工艺科技的高科技作品,类似于现状的探照灯、“狼眼手电”,大致结构其实就是一个密闭的沼气灯,点燃后因为密闭良好,燃烧持久,不易熄灭,所以叫“气死风灯”。

  小郭看得眼花缭乱,心内却佩服小爷爷的做事细致,准备充分,正在摆弄这些物件时,却没料到小爷爷竟然又从腰间嗖嗖拔出两把匕首,这两把匕首,已经开刃,雪亮寒光,各长约尺余,宽约二指,老郭递给小郭一把,道,防身,撬棺,杀粽子,最后都得靠这个了,说罢将匕首套子也递给小郭,叮嘱小郭藏好最后的神器。
  当下里准备停当,月色迷蒙,是个黄道吉日,祖孙二人马上就要去盗那钟雄大墓也!
  日期:2013-10-11 18:50:00
  因为是熟门熟路,所以老郭刷刷刷地挖了一会,地道口又重现眼前,老郭做事真是谨慎,估计后世也只有那天下第一的盗墓人鹧鸪哨能相比了,老郭不急着让小郭进地道,而是用火折子点燃了“气死风灯”,先仔细查看了一番入口周围的情况,主要是看有没有人已经来过,进去过,又出来,然后假装回填土石,伪装成还没有人进出过。

  一番查看,实属多虑,无人进出,老郭当下里命孙儿小郭举着那“气死风灯”钻进地道。
  小郭一手举着灯,一手却拔出匕首,只靠两个肘部当手,缓缓爬行,爬了几十米,又来到上次那垂直的地道口,即小郭如果要继续前行,就得变换姿势,垂直下去。
  小郭用匕首敲了敲地道岩壁,老郭在地道口知道小郭已经到了里面垂直的地道口处,于是大喊道,孙儿,你却想了办法,换个姿势,进入那垂直地道,但你需注意防身,如有异常先拼一番再说!
  小郭听得清楚,心内却有些害怕,毕竟只是个十七岁的半大小子,虽然早熟,毕竟不是成年人,但是也绕得早熟,风里来浪里去。
  当下里小郭平复心情,想着如何变换姿势下到这垂直地道里去,一番观察,小郭有了办法:先是用匕首深深插入身下土石中,幸好此处不是全是石头,而是土石混合,匕首可以深深插入,然后把随身带的浸润桐油的绳子一端系在匕首上,绳子结实且不来回摆动,不会被利刃割断,另外一端系在腰间,打了个绳结,这可大有学问了,渔民出身的小郭此时把在湖上的经验用到了,他打了个可活可死的“中国古代水手结”,堪称渔民之间手把手教授的实用技能,今天却用在了盗墓之上!

  绑扎停当,小郭在地道内向外大喊一声,只一声,也是为了节省氧气,道:爷爷,我去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