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发丘”派“反盗墓”的真实故事》
第22节

作者: 不是作家是作者
收藏本书TXT下载
  鹧鸪哨好奇地问大金牙,金牙,你为何能大致解读出这个符?
  大金牙刚刚不好意思,此刻一听此话,又恢复了往日骄傲本色,道,大侠,你也知道我的底细,还我和族兄陈玉楼一起去湘西倒了尸王的大斗,其实我陈氏族中之人,从小也是受过良好教育,而广州之地,自古通商,我十三行又是大买卖,子弟子女的教育和素养自不必说,虽然后来干起了贩卖烟土之事,但是很多东西,我们都知晓,至少听说过,就比如说您手里这个“观山指谜符”。

  鹧鸪哨闻听,好奇心更大,继续追问,道,金牙,反正此番路途遥远,我们先找个店家,歇息一下,我与你边吃边聊,如何?
  大金牙最喜吃喝,闻听大喜,二人疾奔一阵,到一市镇,找一饭馆兼客栈,点了吃喝,边吃边聊。
  日期:2013-10-09 23:06:00
  江湖传说,“观山指迷”的赋、图、符乃我们前文说过的武圣人后裔观山太保所制。
  观山太保,是特指武圣人关羽的后裔,也就是中国古代直到近代民国年间,世代世袭的武圣人。
  既然是武圣人,就是所有江湖武林中人的老大,总盟主,最大的大当家。
  但是,受万千江湖武林众人景仰的武圣人,却同时还是所有盗墓界的老大,在盗墓(倒斗)界中不称呼武圣人,而是称之为“观山太保”。
  武圣人不是从一开始就同时被称之为“观山太保”,这一称谓或者说身份的兼任,是大约在宋末元初,既蒙古铁骑踏遍中原,元朝建立之间。
  彼时,蒙古铁骑异军突起,所向披靡,一路平灭了金、西夏、南宋等政权,最后由忽必烈建立了大元王朝。从此中华大地开始了大约90余年的元朝统治艰难岁月。

  而在这个艰难岁月中,也就是这90余年里,很多风俗、习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变,其中对于江湖武林中人,特别是盗墓界人士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这个墓不是那么好盗了。
  因为蒙元王朝或者说蒙古族统治者的某些做法,大大超越了倒斗人士的认识。
  比如,一般倒斗,不是有突起的坟头,就是有藏身山岭的陵墓神宫,还有诸如守灵兽,镇灵碑,都有标志物。但是蒙元王朝一代,但凡达官显贵的墓,却绝大多数没有任何标志,指引,甚至连痕迹都没有,因为,他们的墓深埋地下,表层不做任何标记,有的是种植庄稼,有的是生长青草,看上去根本不是墓地。
  一句话,让你找不到墓,让你无法盗。
  日期:2013-10-09 23:22:00

  蒙元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沉重,甚至到了把人分成四等的地步,即蒙古人最为尊贵,列为第一等,色目人次之,可以为官,列为第二等,南人再次,可以为小官,经商,列为第三等,汉人,身为奴隶,只配苦力,列为第四等。
  一般说来,江湖武林中人,绝大多数是汉人,尤其是在中原、江南,汉族人士更是居多,但是却在蒙元统治之下,沦为了最悲惨、最低贱的阶级,他们自然心中忿恨,加之蒙元一朝,横征暴敛,残酷镇压,使得民不聊生,可以说,从元朝建立起,中华大地上的反抗阶级压迫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
  既然汉人沦为了最低贱人群,那么作为汉人江湖武林至尊的武圣人,自然也是被蒙元统治者不不予承认,扫地出门的,正是在此时,一场关乎整个江湖武林的大变革开始了。
  整场变革从江湖武林老大最顶层开始,即武圣人开始兼任盗墓界领袖,称呼也多了一个:观山太保。

  日期:2013-10-09 23:33:00
  因何被称之为“观山太保”呢?
  源于元朝之初的那个武圣人,彼时的武圣人叫关达,字通途,关圣人秘密领导着一支义军,进行着反抗蒙元统治者的斗争,但是既然是只军队,虽然不正规,但是人吃马喂,睁开眼就得花钱,通俗说军饷,这个是所有武装力量的保障,钱从哪里弄?
  正是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让关通途武圣人意外走上了盗墓之路。
  最开始的一次盗墓,源于实在是筹措不到军饷而由下面的底层将士贡献的主意,但是年代久远,贡献这个主意的人或人们是不是盗墓业内人士,已无从考证,但是武圣人却采纳了这个主意,盗挖了一处古墓。
  据说第一次就所获颇丰,军饷一下子就解决了。
  而被武圣人盗挖的这个墓,竟是一个归附了蒙元政府的汉族官员,所以虽然归附,习俗不变,还是采用了汉族传统的墓葬,也就是有标记,有标志,稍加留心,专心盗挖,必定成功。
  这样的事情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乃至第N次,名义上,义军是打着挖汉奸叛徒祖坟或汉奸本人坟的名头,其实到了后期,各种目的参杂,就不是单纯地替天行道,报复别人就挖人家祖坟这样简单了。
  日期:2013-10-09 23:42:00
  和所有的手艺活,技术活,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有相关教科书或技术类专著出版一样。
  其实盗墓从本质上讲也是个手艺活、技术活,到了一定阶段,也会有教科书出现。
  关通途武圣人,带着一帮江湖武林中人组成的义军,在盗挖了无数墓之后,也自然总结出了经验,武圣人索性变文圣人,竟然写作了一本被后世盗墓界奉为圣经般的是《十六字阴阳风水秘诀》,当然了还有一本书,就是后期失传了的,《观山指谜赋》。同时,武圣人或者其手下有才者,还绘制了一幅中华大地所藏大墓所在的“观山指谜图”,也就是说著名的大墓的具体所在都绘制在这个地图上了,而除此之外,最紧要的是还制作了江湖武林中人,或者准确地说盗墓之人的身份象征之物:观山指谜符。

  挂了“观山指迷符”,就如同“摸金符”一样,向世人,当然主要是向同行显示了身份:我是一个倒斗之人。
  此三物流传至明末清初,随着又一次的中原大地被满清入侵而失传。这一失传就是几百年,却没料想到竟然在民国年间,被鹧鸪哨从成都的一处黄铜大棺材中意外寻得。虽然只是三件宝物中的一件。
  日期:2013-10-09 23:52:00
  鹧鸪哨和大金牙二人边吃边聊,不知不觉间竟然成了最后一桌吃客。
  此时天色不早,老板和伙计看他们二位谈性正浓,也就不好叨扰打烊,竟然半瞌睡着陪到此刻。
  鹧鸪哨一看之下,心内惭愧,但是同时也觉得今日收获颇大,而且自己对大金牙的看法有了很大改观,不再以烟土贩子来看他。

  二人起身结账,然后结伴上楼,准备进入各自客房好好歇息一下。
  不过,在楼梯上边走边聊,鹧鸪哨却终于忍不住了,说出了今日里最为关键,却也是大金牙一路讲诉却未曾提及的,即“观山太保”这个称谓到底是怎么来的?
  大金牙闻听,貌似喝醉,其实心内清楚,看二人已到二楼各自客房门口,方才悄悄道,这观山太保之名,即元代之倒斗之人统称,如同今日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发丘白粽子,卸岭群盗也。
  其实鹧鸪哨早就明白,无非再次确认,回到各自房间,大金牙却不一刻鼾声大作,而鹧鸪哨虽未饮酒,却睡意全无。
  随即又摸出“观山指谜符”,把玩回味大金牙的讲诉,心内却暗自对自己说,鹧鸪哨啊鹧鸪哨,却原来你就是这民国的“观山太保”之一,至于是不是最大的“观山太保”,还有待看浙江余杭倒斗之旅的结果,倒得成功,寻得那“凤凰胆”,便成了“观山太保”中之武圣人,不成,或许殒命余杭也保不齐啊。
  思考多时,睡意渐浓,鹧鸪哨和衣而卧,索性沉沉睡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