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往事》
第49节

作者: 西瓜121121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耗子哥说:“我走的时候还要他装好的,我的和他的放一起了,郁闷,钱再忘带,我们就只好开车回去啦!”说罢给了她200块,顺便又问道,“这附近还有没得商店开门啊?买个烟!”
  小姑娘麻利地收钱,“有,出门隔壁就是卖烟的。”
  耗子哥等着拿押金单,一边四处张望,一边说:“你是本地的吧?这附近又没得啥子好些的景色,让我这个弟弟过去瞧瞧啊?”

  小姑娘说:“有撒,咱们眉山出了苏东坡嘛,好多人都会来。”
  我大吃一惊,心凉了一半,我说:“好多人吗?都是什么人啊?”
  耗子哥瞪了我一眼,接着我的话说:“他问有没得外国人,或者国家领导人嘛。”
  小姑娘听完直笑,“外国人倒是没得,不过中国人多哦。也是来看风景,还拍了好多照片回去呢,你们不拍吗?”
  耗子哥也笑了,“我弟弟不需要照片,拿笔画的。第一次来嘛,也不晓得哪儿有好点的景色,或者古迹之类的!”

  小姑娘先是很崇拜地看了我一眼,接着说:“有,你们明天往山里走,去茶店二组,那儿就不错哦,不过很少有人知道那儿美!”
  耗子哥接过钥匙,笑了笑,“谢谢啦!画好了,明天给你一张留纪念,弟弟,没得问题吧?”
  我忙点头,“没问题,就怕你不喜欢。”
  小姑娘说:“我很喜欢画画的,那你要记得哦,不过你们大过年的跑来画画,难道不怕冷吗?”
  耗子哥说:“我这个瓜弟弟吧,非要来画画送给他女朋友做礼物,我都没法,只好陪他一起来,对了,祝你新年快乐!”
  小姑娘眨眨眼,“新年快乐!”
  我们转身上了楼,上面的装潢与进门处截然不同,从楼梯开始就有瓷砖,从地上到墙上,都贴了白色的瓷砖。我接过耗子哥的钥匙,打开一看,扑面而来一股潮气,也许是很久没人住了。耗子哥也跟了进来,“以后记得,不要轻易把身份证给别个看,万一被查,一查一个准。还有,不要问得那么直接,你要想知道有没有同行先来过,问她怎么会知道,还会叫别个乱猜的,记住啊!明天早晨七点走,早点休息。”

  说罢,不等我说什么,拉上门就出去了。我打开灯,昏黄的灯光下,我看见床铺也很干净,卫生间居然还有淋浴。我快速地脱了个精光,打开喷头,大概放了二十分钟的水,终于开始热起来,那叫一个舒服啊。
  我躺在床上,开始回想刚才的对话。是啊,要是一不小心暴露了,就麻烦了。我开始充分发挥想象力:耗子哥为什么要选在过年这个节骨眼上来找宝贝,是不是觉得丨警丨察也要过年,所以这个时候会比较安全呢?又为什么要让我先问老板呢?外地口音和来这儿住店有什么关系呢?想着想着,我就在这些问题中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就听见外面有人敲门。我踢开被子时,打了个冷战,嘴里哈着白气,哆哆嗦嗦地穿起了衣服。退房后,我们就出了旅社。
  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停了,整个小镇在被雨水冲刷后,显得很干净。车发动了半天才发动着,我坐在里面,手脚冰凉,看来这“望”也不是很容易的活儿。
  我打开暖气,随着温度的升高,开始睡起了回笼觉。尽管车时不时地颠簸着,却仍然无法阻止我和周公的约会。不知过了多久,外面已是大亮,我有些饿了。耗子哥不知从哪儿掏出一块油饼递给我,我接了过来,有些凉了。他说:“将就着吃吧,刚才还是热的,看你睡了,没叫你!”

  我默默地吃着油饼。他接着说:“我想马上该到了,收拾一下,可能一会儿要爬山了。”
  车停在了一处山脚下,我身上这才算有了些热量。耗子哥问:“42码的鞋子?”
  我点点头,他不再说话,下了车。我跟着下了车,看他似乎不急于爬山,只是站在山脚下,狠狠地吸了吸鼻子。我好奇地问:“你来过这儿?”
  他说:“没来过。”
  我说:“那你咋知道要爬山,而且咋知道在这儿?”
  他说:“直觉,一路走来感觉的。”

  我看了看来时的路,没发现什么不同,问:“你判断失误过吗?”
  他看了我一眼说:“很久很久以前失误过!”
  我看了看周围,因为看不见全貌,所以根本无从判断。他是怎么知道这附近就一定有呢?只见他打开后备箱,背了个黄色背包,似乎还挺重,就深一脚浅一脚地开始爬山。这山根本没有路,下过雨后,泥泞得让人走起来难上加难。还好山不高,满山长着一些蜈蚣草和很多叫不出名的植物,不时还有一两棵树。我的衣服也开始潮起来,不知是被汗水还是露水打湿的。我感觉很惊讶,越到山顶,这个走势感觉越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因为这个坡度实在有些诡异。人爬山时,弯腰的程度应该是在不断变化的,而在这里似乎一直没什么变化。想起去大佛岩那次爬的那山,让人着实累,可这山我们爬了近一个小时,也快到山顶了,却感觉不到有多累。

  到了顶,面积不大,有个四百平方米的样子,周围没有树,视野很开阔。耗子哥放下背包,就开始立在山头四处张望起来,一会儿,他转头对我说:“看谁先找到!”
  日期:2012-8-19 13:54:00
  第十六章耗子哥的言传身教(下)
  我吃了一惊,“找什么啊?”
  他说:“找升棺啊!”

  我再次大吃一惊,不过很快平静下来。这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啊!我来了兴致,站了起来。不远处还有两座山,和这一座差不多,背面远处可以看见我们住过的那个小镇,另一面则有个更小的镇。与其说那是镇,不如说是村,几间瓦房,算不上错落有致。我尽量将思维调整到看不见这些村镇,但却开始变得没有头绪起来,这山怎么就不直观呢?我低下头,闭着眼,开始在脑海里勾勒这些地貌,可是又被一路走过来的那些树干扰着,依然毫无头绪。

  我再次站起来,看着一处,又看向另一处,耗子哥似乎也发现了我的急躁,“你整个大局看不出,就一点一点看,把自己想成古人,再去看!”
  一点一点看,这我倒是没想过。以前,我根深蒂固地觉得就是先看大局,再研究局部。这次,我试着将对面一座山作为参照,开始了比较。古人如果把人葬在那座山上,需要些什么,石头、树、木头,不对不对,应该是格局,那山做正山是不对的,不是那座山。另一座山相对比较高,但是夹在这两座山之间,和它们形成犄角之势,也好像很没道理。古人不习惯锋芒毕露,因为那样会比较破坏气。他们讲究水到渠成,那不会在山上,而脚下的山却也很没道理,无水之气,无背可依,没地方适合葬人啊!

  我转身去看。就在转身那一瞬间,我发现了一些异样,最高的那山上有树,而且都比较高大,和这座山上的树似乎很不一样,而另外那座山则基本没有树。
  我再看,这里山与山之间有些地方相当平整,尽管过去很多年月,还是很清晰,应该被修整过,因为它的平坦并不是自然形成的,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来。这……会不会就是古人说的“升仙之路”呢?
  如果真的是,那这个路就是“峰回路转”啊。另外,“大路通天”也是这个意思啊。既然通天,可是天在哪儿呢?通天、通天……
  突然,灵光一闪,我轻轻地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找到坟墓的大概位置了!”
  我回过头,却看见耗子哥正在上洛阳铲,已经上了一半了。他停下手里的活儿,笑着点了一支烟说:“找到了?在哪儿?”

  我说:“就在我们脚下的山里!”
  他故作好奇地问:“为什么呢?”
  我说:“这是北宋的习惯,而且流行倒葬,这儿就是通天之路。”我指了指山下方的路,“这路通天,通的就是最高的那座山,由山做路,风通峰,俸禄及风路再到峰路,节节走高,看来这儿下葬的,肯定是个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