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不演义----历史中真实的隋唐英雄们》
第60节

作者: 小马连环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听到命令后,元文都绝望地说了最后一句话,这也是一个准确的预言:
  臣今朝死,陛下夕及矣!
  元文都被押到兴教门外处死,他跟卢楚都兑现了社稷有难,誓以俱死的承诺。
日期:2012-11-08 12:01:07

  193.
  王世充走向了干阳殿,他是披散着头发(卷发),红着双眼来到杨侗面前的。王世充哭着给杨侗介绍了情况,元文都等人准备拿住皇帝陛下投降李密,幸亏段达忠心耿耿,给我通报了消息,我才引兵入宫。
  我实在不是造反,而是诛杀逆反之人!

  说罢已是泣不成声。我们知道王世充的悲情戏在隋末也是出名的好,当年连杨侗的爷爷杨广都能骗过,骗孙子当然是一骗一个准。
  杨侗接受了王世充入兵的解释,并让他从含嘉城搬到了尚书省,开始主持朝政。
  一年多前,王世充领着他的江淮劲卒来到了中原,挂靠在东都,一年多过去了,王世充屡战屡败,任务没完成。可竟然从一个外来户成为了东都的实际控制人,个中变化,实在让人瞠目结舌。
  但王世充,现在还不是庆祝的时候,不要忘了你是干什么来的,杨广虽然死了,但人死帐不赖,任务还是要完成的。

  战胜李密,为杨广,更为自己正名!
日期:2012-11-08 17:40:45

  194.
  大决战

  公元六一八的九月初十,洛水,王世充率领着精兵驻扎在洛水的南边。
  进军之前,王世充大赏三军,还提高了伙食标准,这就是寅吃卯粮。
  东都的粮食快要没有了,吃了这一顿,下一顿要么吃李密的,要么饿死。
  王世充没有了退路。就此做一决战吧。

  在发动攻击前,王世充回顾了自己人生。
  王世充做过小吏,平过叛军,拍过马屁,吃过败仗,杀过大臣,走到今天这一步,他交出了内心的一切,包括仁慈,良心,道义,付出了不同于常人的努力,尝过常人所未尝的艰辛。在王世充看来,所有的一切都应该赚取回报。
  无上的权势跟无上的荣耀,这都是我应得的,无论是谁,都无法阻挡我。谁也不别想来抢夺我的一切,尤其是你:李密。
  河对岸,就是李密盘据的金墉城,李密大概在里面琢磨夺取我的东都吧。
  来吧,李密,我已经押上我的一切。
日期:2012-11-08 17:44:33

  195.
  在洛水对面,李密同样陷入了沉思。他倒不是在总结人生,让他困惑的是选择。
  王世充是抱着华山一条道的决心来的,这次打了败仗再躲到牢里估计是不灵了,领不到慰问品不说,杨侗还会直接开一条刑场直通车,将王世充拉到菜市场砍了示众。

  李密还有很选择,可以守,可以扰,可以攻,但人生许多的烦恼便来自过多的选择。
  到了这时候,就开会集思广益吧。
  裴仁基出了一个主意,王世充精兵尽出,洛阳必定空虚,只要派三万精兵绕路接近洛阳,王世充必定回援,等王世充回援之时,我们就退,王世充出来,我们又前逼,这样搞上数回,就能将王世充累趴下。
  李密十分赞同裴仁基的疲兵之计。他已经看出王世充此次进军不同于寻常,想了一下,他将自己的分析和盘托出:
  “公言大善。今东都兵有三不可当:兵仗精锐,一也;决计深入,二也;食尽求战,三也。我但乘城固守,蓄力以待之;彼欲斗不得,求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头可致麾下。」”
  这是史书的原话,相信大家都看得懂,这个计划跟裴仁基的差不多,都注重拖垮对方。这应该是一个万全之计,但李密没有料到自己的话音刚落,会议上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在各类经典历史剧中(比如三国演义),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敌人攻到城下,诸将士纷纷请命,要求杀将出去,打对方一个人仰马翻,关键时刻,主公脸色凝重,进退两难。
  李密就面对这样的情况,许多军将表示王世充屡次被我们打败,已经吓破了胆,现在我们数倍于对方,那有退守之理,应该趁机出击,再说,新降了不少江都兵马,这些新兵都等着这个杀敌立功的机会。
  面对请战的声音,李密陷入了困惑。
  做为一名领袖,他不但要制定远景规划,提供解决方案,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决策。在每个重要的转折口,都有无数不同的声音指向不同的道路,只有头脑清醒,才能找到这其中唯一正确的道路,从而避免附入深渊。
  是主动迎击,还是固定城池,或是绕路奇袭?
  以智慧闻名的李密动摇了,最后,他选择相信群众。
  群众的智慧大多是值得称赞的,但我们必须承认,真理有时候确实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尤其群众的队伍也不纯洁。请战的人很多,他们中的大多数的确是立功心切,但有一些人的动机就不那么单纯了,比如力主出战的飞将单雄信。
  裴仁基苦苦争辩,无奈没有舌战群将的技能,最后,他痛惜地说了一句断言:
  魏公一定会后悔今天的决定!
  顺便提一句,此时也有一个人提了一个建议,从内容来看,跟坚守疲敌之计差不多。这个人地位不高,没进入决策圈,甚至列席参加会议的资格也没有,其计也没有得到采纳。此人是后来以直谏闻名青史的名臣魏征。

日期:2012-11-08 17:46:43

  196.
  周公托梦
  为了应对王世充的进攻,李密做了分工,王伯当留守金墉城,他自己率领一部驻扎在北邙山上,在他身边的是程咬金的内马军。单雄信率领外马军开拔到偃师城北。
  来到前线之后,李密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对方的军旗上绣着的不是王字,也不是隋字,而“永通”二字。这永通是什么意思?紧接着,李密又发现,对面军旗遍布,军容强大,士气旺盛。
  这不是李密以前接触的萎靡不振的隋军,而且对方的士气颇为奇怪,这些人的脸上露出让人胆寒的神气,近于一种被麻丨醉丨后癫狂的状态。隐隐地,李密总觉得这异样的士气跟那不同寻常的永通二字有关联。
  确有关联。
  在隋军出征之前,有一个叫张永通的人号称梦到了周公(三次),周公一向解梦,但这一次,周公改行托了一回梦。梦里,周公指令王世充必须马上出兵击贼,如果出击,就能立下大功,不出兵,那就不要怪我老人家不客气了,营中马上会流行瘟疫。
  张永通就此成了周公的代言人,所以旗上绣上了永通二字,以后大家就算周公的兵马了。周公托梦的故事在军中很快传来了,又据记载,王世充的兵多是楚人,文化水平不高,有严重的封建迷信思想,对此深信不疑。老师教导我们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没想到封建迷信可以害人之外,也可以起到鼓舞人的作用。
  现在周公都说要出战,不信老王总要信神仙吧,这些士兵一扫畏战的情绪,纷纷请求出战。

  我们知道这是王世充的鼓动之计,翻开王世充同志的档案,就会发现他精通龟策、推步,活脱脱就是半个阴阳先生,属于失业了,戴个墨镜就能在街角重新上岗的主。
  自从来到东都之后,王世充几乎是完败,但在这最后一战,王世充没有保留,他使出了深身解数,与李密做这最后一博。
  跳大神玩周公托梦只是他所有的计策中的第一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