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
第49节

作者: 猪猪然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真不愧为孙膑!田忌听说这消息后,心中佩服,放下心来。
  其实他想错了:人家孙膑那边根本就没打得起来——要是真打起来,任他孙膑如何用兵如神,这回想获胜也是极难。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考虑到齐军的战力。纵观此时天下的各国军队,若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齐军非但不如魏军,连秦军,楚军也未必敌得过。从春秋时期开始,齐国始终位居强国之列并非是他战力强劲,而是因为该国经过一代名相——管仲整治后,“销山为钱,煮海为盐”,富甲天下。
  一国要想称霸天下,光靠“国富”是不够的,还得“兵强”才行。以秦、齐、魏三国为例:战国前期秦国战力强劲却穷困潦倒;齐国富甲天下却不休战备;只有魏国,文治有李俚,武功有吴起,因此强盛一时,天下莫敌。
  桂陵之战时齐军战力不强不打紧,因为孙膑通过“避实就虚”弥补了这一弱势。但这次是本土作战,双方兵力又如此悬殊,不能再玩那一套了。
  好在孙膑另有办法。他得了五万士兵后只稍加准备了一番,就顾不得舟车劳顿,督令全军加速北上,与赵、燕两军对峙于齐国西北边境。
  到了之后,他安排齐军将士一起加修营寨,不惜一切代价,务必要修得尽善尽美。孙膑指示:此寨一定要建得气势恢宏,显出我齐军有二十万人。
  明明只有五万人,如何才能变成二十万?得了令后,下属不解道。
  这有何难?——虚立营帐,多设旌旗,猛擂战鼓,此外,每位士兵各扎草人三个,给“他”穿戴好盔甲后,在寨中四处摆放,休要漏过任何角落。
  士兵们终于明白了他的意图:“虚张声势”。
  这招用来对付庞涓可能危险,但对付赵、燕两军将领却是恰到好处。
  原先,赵成侯出兵时就犹犹豫豫,领军出征的赵国将领受他感染,也是犹犹豫豫,见主将如此,赵军上下也只好跟着犹犹豫豫。而燕军见赵军犹犹豫豫,不肯轻易深入齐境,也一齐犹犹豫豫起来。
  现在他们再一看对面的齐军大营,一起惊得魂飞魄散:什么,齐国竟然发动全部精锐前来抵挡,足足有二十万大军!
  就在二位将军被吓得举止失措时,孙膑的战书送了过来:你等兵临齐境,却又不战,却是为何?
  “这……”赵、燕两国的将领们面面相觑:对面的齐军倒是自信满满的很哪。

  恰好,赵军探子这时又快马加鞭地送来情报:“报告将军,南路的楚军战败,已经退回国去。”
  那我等还呆在这里做什么?见局势如此不利,二位将军只得紧急磋商对策。
  “撤!”军令很快下达。
  再说田忌率着大军行动不快,赶至半路得知了这一消息后,兴奋地扔下军队独自赶往北境去见孙膑。孙膑将事情原委告知与他,田忌听后擦了把冷汗,叹服道:“先生外柔内刚,果真胆大。”
  孙膑肃然道:“在下也是兵行险招,若非魏、赵、楚几国勾心斗角,貌合神离,焉能得此便宜?我等须劝告大王,此后不可沾沾自喜,定要修复与这几国的关系才好。”
  日期:2013-08-29 15:49:09
  第四十二回:秦、魏河西大交兵,龙贾奉命筑长城
  随着楚、赵、燕三军的退去,齐国更是成了无人敢惹的硬角色。魏惠王深知齐国实力已不可撼动,还特意前去齐国的徐州(今山东滕县一带,并非今天的徐州)朝见齐威王,以“齐王”称之;而齐威王则听从了孙膑等人的劝告,不再骄矜自满,以“魏王”回称。——史称“徐州相王”。齐、魏两国暂时达成和解,其他赵、燕等国更是对齐国既尊且怕,不敢再有违拗之处。
  事后,齐王见田忌、孙膑二人轻松化解此次危难,把魏国都压下了一头,赞叹不已。此后,但凡治军之事,他一律委任于田忌、孙膑二人,不再有丝毫顾虑。
  鉴于以上种种,庞涓苦心想出的计策就此落空。好在,他见齐国是真心与魏国交好,师兄孙膑也的确不太好战,连忙对魏王提出:趁着眼下魏、齐两国交好,收拾秦国的良机到了。

  之前一段时间,他整日忙着打听齐、楚、赵、燕四国的交战情况,不暇顾及秦国的攻势。结果那卫鞅得势不饶人,竟然率着秦国大军攻占了少梁,重新夺回了河西——而秦孝公见卫鞅立下了这等大功,还特意提拔他为大良造(职权等同于相国),可见秦国上下对河西是何等的势在必得。
  庞涓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备军待战。其实,他的眼光无论停留于何处都是暂时的,西边的秦国才是他的最终目标。
  自从他由栎阳撤兵之后,先后与齐、楚、赵等国多次大战,纵观他所做的一切,无非是想打出个灭秦的有利条件:在他的战略构思中,要想全力攻秦,就必须先压制住各大邻国。现在赵国收回了邯郸,实力虽有损伤但未遭重创;失去了淮泗一带众小国的支持后,韩国已是最后的铁杆盟友,万万不敢再去惹他;再加上东方的齐国猛然间觉醒,实力不可撼动——庞涓灭秦的前提条件,已不可能完成。

  为了将功补过,魏国大元帅庞涓怀着悲愤的心情,对秦宣战。
  驻军少梁的秦国大良造卫鞅得知这事后,也不再避让,主动迎战。
  ——庞涓,休要再小看我卫鞅。

  卫鞅的自信不是没有道理:经过几年的变法工作,秦国的垦荒运动初见成效,一向贫穷缺粮的秦国已经富庶起来,至于战力秦军本就强劲,因此可说是“国富兵强”;而魏国则屡屡失策,桂陵战败不说,国力也是大不如前。风水轮流转,如今该轮到秦国了。
  两军各投入十万兵力,于河西展开轮番大战。一年之后,胜负揭晓:魏军大胜,庞涓率领魏军重新夺回了河西。而可怜的卫鞅则率领着败军仓皇撤回了崤关,凭险据守,不敢再战。
  ——论治国才能,卫鞅天下无双,但论用兵之能,卫鞅怎能是庞涓的对手。
  秦孝公见魏军攻势凶猛,不得已只得下令卫鞅召回河西地区的秦军残部,不许轻出。同时,垂头丧气的他修书一封送至魏惠王处,再次商议两国罢兵休战一事。
  魏国连续多年穷兵窦武,此时也已是强弩之末。魏王见河西既然已成功收复,无心再与秦国争战,便答应了秦孝公所请。不过,卫鞅这厮背信弃义,着实可恨,不得不防。于是他下令:将军龙贾另率军士前去河西,不为交战,只为修筑长城。
  龙贾得令后,立即带着士兵前去,沿着华阴—韩城一带开始着手修筑长城。该长城被称之为“魏长城”,就修筑在河西西部,距离崤关不远处,用作抵挡秦军再来倾犯。秦国新败,见魏国修筑长城虽然心中气恼,却也无可奈何。
  此战过后,天下最强的秦、魏、齐三国一齐罢兵休战,其他各国见此也不敢轻动。战火纷飞多年之后,天下难得的清静了下来。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掌控这三国命运的三位高人各有打算。
  卫鞅见打不过庞涓,只得回到咸阳,继续干老本行:变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