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发财不得不读的一本书:胡雪岩经商的智慧》
第32节

作者: 京城说书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5-30 09:02:18
  第八章 天下动乱
  承发宝钞,孤注一掷
  在升任了江苏巡抚后,王有龄第一时间提拔了胡雪岩,为他捐了一个“浙江候补道”的职务,有了这样一位得力的干将,王有龄就可以毫无顾忌了。反正再困难的事情,只要交给胡雪岩,准成。
  虽然王有龄这么做,有一种“池鱼之殃、累及无辜”的嫌疑,但是对于胡雪岩来说,他还是很乐意的。毕竟王有龄当上了一省之长,而且自己也加官晋爵,成了一个省的顶梁柱,这对于自己生意的发展和壮大,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局面。
  话虽如此,但是没过多久,胡雪岩的烦恼很快就来了,这些烦恼不是来
  源于皇帝,不是来源于战事,更不是来源于内部的斗争,而是来自一种纸钞。这种纸钞,在历史上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官票”。殊不知,同样都是“官票”,它们的功能还是不同的。在解释这种神奇的“纸钞”之前,咱们先来介绍一下大清财政的问题。对于大清这个政府而言,它肯定有自己的财政系统,必然有自己的赋税系统。但是问题来了,地方政府每年都要收上来好几百万的金银,这些钱不可能运到北京,也不可能就地消化,所以只能委托给各地的钱庄代为管理,而朝廷要想使用这些钱财时,只需要打印相应的纸钞即可。

  虽然这种擅自印钞的政策会造成很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是清朝的经济体制还不错,至少没有不停地印,经济还是以真金白银为基准点的,所以老百姓虽然生活惨点儿,物价虽然高点儿,但是还是能够生活的,百年来也能够相安无事。但是,伴随着太平军的“风生水起”,这种制度就出现问题了。
  在当时,因为战乱不断,普通老百姓只认金银,都不想要纸钞,而自从太平军攻陷了江南的富庶之地后,清政府的财政就更加困难了,为了渡过经济危机,清政府只能不停地印刷纸钞,用来代替银子弥补赤字。
  表面上,这种为应付战争而印刷的“官票”,也是一种变通的货币,可以兑换现金。而且清政府还三令五申规定:“此官票兑换为银者,与银一律。 ”但是,这种银票却充满了无限的潜在危险。
  首先,这种朝廷临时起意印制的钞票,本身就是一个随时可以爆炸的地雷。要知道,如果朝廷适度发行,对经济作用小,那这种官票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朝廷滥发无度,可着劲儿地印刷这种纸币,那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
  纸币可以无限增多,而现金却始终有限,这样搞到最后,其结果只有一种,且只有一种:天下大乱,农民揭竿而起。
  其次,我们假设,这种天下大乱的局面,是清政府绝对不想看到的,所以朝廷会适度地印刷这种纸币,但是问题又来了,这种官票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不能够直接拿去花。

  要知道,这种官票发行出来后,一定要有钱庄来认购,否则没有人把它换成真金白银。但是问题又来了,钱庄要认购这种银票,那是要担很大风险的,而且国家还没有保障金,虽然这种官票上面的数字能当银子用,而且国家也承认,但是这兵荒马乱、战火不断的,万一大清战败了,这些东西就成为一堆废纸了。
  对于官票的种种弊端,朝廷的户部也是知道的,但是这些官员非常“鸡贼”,他们通令各省的布政使衙门(省长办公室),每个省份必须“吃下”若干官票,然后再由布政使衙门通令自己省内的各种钱庄、票号等民间金融机构,让他们去合力分摊,强行命令它们吃下这些官票。
  朝廷靠这种空手套白狼的行为,凭空发行各种纸钞,强行兑换民间的金银。
  面对朝廷这种横征暴敛、敲骨吸髓的行为,江南人士表达了自己强烈的不满,普通百姓都忧心忡忡,生怕未来票多钱少,导致自己吃亏,而那些钱庄、票号的掌柜们,各个更是眉头紧锁,苦不堪言。
  为了应付这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杭州城内三十二家小钱庄,十八家中型票号,包括阜康钱庄在内的九大同行巨头,全都聚在一起讨论此事。
  在这次同行聚会中,各个钱庄无不叫苦不迭、长吁短叹,他们最后达成一个共识:自己手里有多少现金,就接受朝廷多少的官票;如果朝廷还步步紧逼、得寸进尺的话,那么他们可以接受朝廷六成官票,其余四成以后再说。除此之外,这些钱庄的老板们达成了一个联盟,他们在一起宣誓,绝不会再后退半步,也绝不会再多收一文钱的官票。

  话虽如此,但是让这些钱庄老板们始料不及的是,这个联盟里居然出现了一个“叛徒”,一个不问缘由、来者通吃的“疯子”。
  这位与其他人方枘圆凿、格格不入的“疯子”,就是阜康钱庄的大老板:胡雪岩。
  面对这种其他同行叫苦不迭、退避三舍的官票,胡雪岩不仅照单全收,而且还一次性接纳了价值二十五万两银子的巨款。
  疯了,彻底疯了,面对胡雪岩这种反常的举动,所有的同行们都达成了一致意见:胡雪岩这是脑袋进水了,他该好好地看看病了。
  而面对所有人嘲笑和质疑,胡雪岩根本就不为所动,他依旧无怨无悔,一直替这个腐朽的大清王朝“埋单”,从那以后,胡雪岩又再接再厉,他又接纳了十万两银子的官票。
  这一次,面对胡雪岩这种疯狂的举动,江苏巡抚王有龄看不下去了,他亲自来面见胡雪岩,并且委婉地告诉他:“虽然你现在是浙江的候补官员,收购官票的事情,你是责无旁贷的,但是你也收购得太狠了,小心驶得万年船,凡事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