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发财不得不读的一本书:胡雪岩经商的智慧》
第24节

作者: 京城说书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5-18 14:35:32
  在当时,虽然漕帮名义上的领袖是大弟子尤五,但是胡雪岩清楚知道,如今的漕帮还是在一个年过八十的老人手中,此人姓魏,人称“魏老爷子”。
  因为已经年过八旬,所以魏老爷子已经退居幕后,而漕帮所有的日常事务,都由他的大弟子尤五去管理。但是由于声望颇高,所以漕帮中的所有大事,还是需要魏老爷子点头之后才能实行,所以这个老头不仅是漕帮的“吉祥物”,还是漕帮真正的“精神领袖”。
  擒贼先擒王,要想真正摆平漕帮,当然还是得从这个老头开始下手。在了解了这个老头的秉性、爱好后,胡雪岩立刻拿着礼物登门造访,并亲自为魏老爷子送去了请柬。

  在求见魏老爷子的时候,胡雪岩深知自己是一个小人物,如果打自己钱庄的旗号,魏老爷子肯定不买账,所以在上门求教的时候,胡雪岩玩了一个小心眼儿。
  在面见漕帮看门人,提交自己门贴(名片)的时候,胡雪岩大声说道:“晚辈胡雪岩,受王有龄大人之托,特来给魏老爷子请安,我还特意设下酒宴,敬请老爷子赏脸光临。”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礼有节,既态度诚恳,也不失礼节。魏老爷子一听,他料定此人肯定不是等闲之辈,而且还替王有龄来邀请自己,这是代表朝廷来看望自己呀,蓬荜增辉。于是,他立刻请胡雪岩进来,双方按宾主落座,开始喝茶聊天。
  在互相客套了一番后,双方慢慢地步入正题。在这期间,魏老爷子首先说道:“贵宾远道而来,必有事情相求,老夫个性爽直,有事不妨直说,只要是老夫能办到的,必将全力办到。”
  既然对方开门见山了,如果自己再遮遮掩掩的,无疑就是自取其辱,所以胡雪岩回答道:“不瞒魏老爷子,胡某此次而来,就是为海运运粮一事而来。”
  海运!魏老爷子一听这两个字,他立刻气得脸色大变,怒发冲冠。可不是吗,利益当头的事情,谁能不生气呢。
  除了魏老爷子以外,漕帮其他的人脸色也不好。如果漕运改了海运,俺们这些人的饭碗就算全没了,这还有什么商量的,难道这家伙今天来,他是来砸场子、挑事的?
  可以想象,当时的空气中,一定弥漫着一种清冷肃杀之气,如果胡雪岩接着说错一句话,他立刻就会身首异处,死无葬身之地。
  看见这种场面,胡雪岩依旧面不改色心不跳,他继续说道:“魏老爷子千万别误会,胡某也是受王大人之托,前来商量此事。如今天下到处都有叛乱,所以朝廷选择海运,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等未来天下太平后,自然就会变回来。而我今天来,主要是和您谈一笔买卖。”
  “买卖?”一听这话,魏老爷子哈哈大笑道,“你与我有何买卖,不妨说来听听。”

  胡雪岩说道:“魏老爷子有所不知,如今朝廷试运行海运,这就是砸了漕帮的饭碗。所以我来这里与魏老爷子商量一下,如何让漕帮渡过眼前这个难关,并且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
  “嗯,你的这些话,倒是说得中肯。”听完了胡雪岩这番话,魏老爷子微微地点着头,表示赞许。
  日期:2014-05-19 08:37:15
  接着,胡雪岩就当前的局势,他开始了自己的分析:如今天下大乱,前线军务吃紧,朝廷又催促严办,如果耽误了运粮的事情,朝廷一定会追究下来,到时候漕帮也无法全身而退,所以目前要找到一个好办法,让大家都要钱赚,都有饭吃。
  “嗯,你说得不错,那么这个好办法是什么呢?”魏老爷子继续问道。
  “卖粮!”说完这句话后,胡雪岩一股脑把海运局缺粮,想买漕帮粮草的意思和盘托出。
  实际上,不用胡雪岩说,漕帮也有卖粮的意思。只不过,利字当头的时代,谁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还没等魏老爷子说话,他旁边的大徒弟尤五就抢先说道:“不是我们不想卖,只是如今战乱当头,谁都要屯米自保,而且这个价格……”
  还没等尤五说完,胡雪岩就抢着说道:“米价一定看涨,所以如果漕帮决定卖这批米,我愿意用海运局和阜康钱庄为您担保,一定按市面最高价格给钱,绝不让漕帮兄弟们吃亏。”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还有什么不同意的,而且海运局和阜康钱庄就在那里摆着,钱也肯定跑不了,也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而且,胡雪岩还送上了一份附带的“大礼”。
  “我想让漕帮兄弟把粮食运到上海,运费从优,您看怎么样?”
  这还有什么说的,利益关系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仅送给了漕帮一份大礼,还给漕帮兄弟们介绍了工作,而且还帮了王有龄一个大忙;这种“一石三鸟”的好事情,也就只有胡雪岩想得出来。按照一句经典台词来形容,胡雪岩办事可谓“高,实在是高”!事后,漕帮尤五等人认为胡雪岩很有江湖义气,所以他们交定了这个朋友。
  而在以后的交往中,尤五不仅成了胡雪岩最好的朋友,他还把自己在江湖上收集的所有信息,都无偿地提供给了胡雪岩,这让胡雪岩受益匪浅,使得他在江浙一带的生意做得顺风顺水,越做越大。
  殊不知,在这些消息中,有一条重要的消息,还救了胡雪岩一命。
  当然了,虽然在漕帮的帮助下,胡雪岩的生意越来越好,但是伴随着海运的蓬勃发展,漕帮的生意却每况愈下。虽然漕帮全力反击,百般阻挠海运的发展,但是随着那场“轰轰烈烈”运动的进行,他们被扫荡得干干净净,而上海的突然兴起,也为这些失业的漕帮子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后来,从同治元年(1862年)开始,清政府正式用更为安全、便捷的海运,用来代替这个残破不堪、不堪重负的河运。最后,伴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成长、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至光绪二十七年(公元 1901年)为止,漕运正式宣布停止。
  在这一年,中国近两千年的漕运历史终于画上了一个凄惨的句号。最后再说一句,消灭这个漕运官僚集团的运动,史称“太平天国”,而为清政府漕运改革扫清障碍的人,却是这场叛乱的发起者——洪秀全。现在的时间是道光二十六年(公元 1846年),距离这场惊天动地的战乱,还有五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