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史料长期以来被不少人采纳,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对袁崇焕威逼利诱:“我统兵20万,必定破城,现在你投降,就给你高官厚禄。”袁崇焕则回答说:“这是我所修复的地方,必当死守,你说有20万,我看不过13万。”不少人将这13万确信为实数,实际上甚为不妥。我以为李治亭先生的说法更令人信服,李先生的意思是这里努尔哈赤说有20万兵马,也有史料记载努尔哈赤说30万或40万的,再相对13万来看,不过是正数反说。意思就是,你努尔哈赤不是说有30万吗?我把这个数字倒过来说,就成了13万了,以此讽刺一下努尔哈赤。这就好比有的人已经30岁了,但是做出来的事情、说出来的话简直连小孩子都不如,那么我就要讽刺这些人:你们哪里像是三十岁的人,分明是十三岁的孩子。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所以袁崇焕的这段话不足采纳。
那么此战后金究竟派了多少人数?我们还是按照前面说过的八旗兵制来看,按照“三丁抽一”的办法,抽出来是六万人左右,有时可能会多抽出来一点。但是要知道满洲军队相对于满洲总人口来说比例是非常高的,有时甚至要超过10%,而且差不多每年都要出征,因而其伤亡人数相对于满洲总人口来说比例也是非常高的,所以满洲人口在入关以前的增长是非常缓慢的。相对地,中原王朝一般来说军队人数不超过总人口的1%,若是在太平年间,即使军队伤亡惨重,也不会过多影响总人口的变化。所以实际上八旗满兵(注意了,仅仅是满族士兵)在入关以前差不多一直保持在6、7万这个数量,后来八旗军队人数增加主要是增加了蒙古和汉族的军队。努尔哈赤在发动这场战争时已经招降了一些蒙古人,军队人数稍微多了一点,而这场战争努尔哈赤是把主力带出来的,我估计是6万人左右。
袁崇焕为了抵抗八旗大军也做了战斗动员:(1)召集大将满桂、祖大寿、何可纲等商讨对策,决定满桂守城东,祖大寿守城南,左辅守城西,朱梅守城北,袁崇焕自己则居中统筹全局,并且在城池周边布置了威力强大的红衣西洋大炮,确定了凭城固守、死不出战的策略。(2)集中力量,把在宁远城外的散兵游勇和兵器全部集中到宁远城,带不走的全部烧毁,坚壁清野,让后金一无所获。(3)由于努尔哈赤一贯善于用奸,每次攻城都是里应外合,所以这次袁崇焕学聪明了,对城内的人严加盘查,使宁远城“无夺门之叛民,内应之奸细”。(4)举行全体兵民的誓师大会,此时城内的兵力仍然太少,共计不足两万人,必须要依靠百姓的力量才能获胜。袁崇焕写下血书,向兵民下跪,恳请他们相信他,誓死保住孤城宁远,以此激励士气。(5)严立军法:不听命令者斩,城上之人擅自下城者斩。并通知前屯和山海关的守将,但凡见了有从宁远逃回的人,一律斩杀。
袁崇焕以坚定的信念,激励将士,宁远城上下军民同仇敌忾,豁上了所有东西,天启皇帝知道后金大军来攻以后,指示袁崇焕坚守城池,可惜此时袁崇焕早就被后金军团团围困在了宁远城内,看不见皇帝的命令了。
二十三日,努尔哈赤到达宁远城外,安营扎寨以后向袁崇焕威逼利诱,企图招降袁崇焕,但是回答他的却是红衣大炮的炮声,后金兵营被炸,死伤数十人。努尔哈赤立刻移营,躲避火炮,准备攻城器械。
二十四日,后金军开始攻城,率先攻打宁远城的西南角,推着战车,上面铺着厚厚的牛皮,阻挡城上明兵射下的箭矢,下面藏有后金士兵,其作用是冲到城墙边上就挖城墙,打开缺口,然后一拥而入。后面又有步兵跟上,向城上射箭,为战车掩护。左辅和祖大寿率兵抵抗,发射火炮,“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后金兵士死伤累累,此时后金骑兵的优势完全无法发挥,总不能骑着战马翻过城楼吧!不过情况仍然危急,袁崇焕亲临战场、身先士卒,并拿出白银激励士卒。明军大炮威力虽大,但毕竟不能竖过来往城墙边上打,就在这大炮的死角,后金士兵加紧凿钻城墙,而普通的箭矢又射不穿后金战车上厚厚的牛皮,眼看着有三、四处城墙就要被挖塌了。就在这个万分危机的时刻,明军发明了一种名叫“万人敌”的武器,把火药藏入被单之中扔向城下,然后扔下火苗引燃,火势迅速蔓延开来,城下顿时成为火海,大批后金士兵被烧死。明军赶紧搬运石块,堵住城墙的缺口,加上天寒地冻,墙土坚硬,城墙总算没有坍塌。
由于火势太旺,后金兵转攻城南,仍然是战车挖墙,步兵射箭,明军仍然顽强抵抗,往下扔易燃之物,加以引燃,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终于打退了后金的进攻。当天夜间,袁崇焕组织敢死队,用绳索吊下城楼,把后金兵来不及带走的战车再一把火烧干净。城外后金士兵的尸体早已堆积如山。
二十五日,后金兵再次猛攻宁远城,明兵仍然凭城坚守,发射火炮,每次爆炸,后金兵就死伤一片。直到当天下午,后金士兵再也不愿往前冲了,努尔哈赤下令也不管用,八旗军官们挥舞着大刀逼迫八旗士兵向前冲杀,但是只要一听见炮声就往后撤,把死伤同伴的尸体抢夺回去。努尔哈赤只能在一旁开了临时的焚尸场,焚烧八旗士兵的尸体,现杀现烧。
三百多年前的宁远城外,空气之中究竟弥漫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味?
二十六日,胜负开始渐渐明朗了,后金兵只要一靠近,便想起了隆隆的炮声,后金士兵完全绝望了,努尔哈赤无可奈何。只能对宁远城围而不攻,分兵攻打觉华岛。觉华岛即今天的菊花岛,乃是明军囤积粮草,供给关宁锦防线的仓库,跟宁远城隔海相望。后金没有海军,但是时值天气严寒,海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车来人往、畅通无阻。明兵将冰层凿穿,令后金军队无法渡河,但是很快又结了一层新冰,后金士兵冲上觉华岛,岛上的七千官兵全部战死,其余平民也皆被屠杀,物资洗劫而空,一时带不走的焚火烧毁。努尔哈赤总算找到了一点心理平衡。
二十七日,后金军解围开拔,回师沈阳。努尔哈赤临走以前也许会带着莫名的心情远眺这座城市,思考些什么,然后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这里。此生,他再也没有踏足此地。
日期:2012-09-27 11:41:06
由于后金围城,朝廷几天得不到消息,紧张的气氛笼罩着紫禁城。而当后金战败的消息传回北京的时候,天启和满朝文物欣喜若狂、举国欢庆,均以为“将逃局打破”。之前毛文龙袭取镇江,毕竟是背后偷袭,并没有跟大规模的后金军队作战,而且旋得旋失,但是这次宁远大捷则是正面抵抗八旗大军,真正打破了“后金不可战胜”的神话。天启下令大加升赏,袁崇焕是一升再升,其余参战各将也均有升赏。当然,功劳最大的自然是“运筹帷幄”的魏“九千岁”,然后是他的亲属和党羽们,所得的赏赐也最为丰厚。
努尔哈赤回到沈阳以后心情郁闷,全国士气也大受打击。后金自己也说“帝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唯宁远一城不下,遂大忿恨而回。”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病逝,死后被尊为清太祖。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宁远大战留下的问题。首先是后金伤亡的人数,史料记载出入颇大,也鲜有令人信服的数字,因此我们只能推测一个大概。后金建立起了临时的焚尸场,可见伤亡人数之多,必定不会少于一千;再看宁远大战以后后金的总体军力并没有受到重创,可以判断伤亡人数不会超过一万。所以可以肯定的是一定在一千到一万这个范围内。我觉得伤亡五千比较接近真相,这里所说的“伤”并非是指擦伤一点皮,或者摔一跤摔出个乌青块什么的,而是要影响正常生活的伤口,甚至残疾。五千人中死亡的人数我估计有三千人左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