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之皇——多尔衮》
第18节

作者: 皇甫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中国有两条最为关键的走廊。一条是河西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而得名。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面为祁连山脉,北面为黎山等。乃是黄土高原通往西域(新疆)的必经之路,但凡跟西域打交道,不论是出兵还是出使,走的都是这条通道,故而成为中原王朝和游牧王朝反复争夺之地。初建造玉门关,以为防守,为长城最西端之关楼,故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诗句,可见走廊两端的风土人情不同。

  另一个则是山海关所在的辽西走廊,长约400里,东临渤海,西靠山岭。走廊以东、北,正是广袤的东北平原,以西、南,则是富庶的华北平原。但凡是跟东北打交道,不论是从中原杀出去,还是从东北杀进来,一般都走这条通道。走廊南端,正是山海关,山海关“外控辽阳,内护畿辅”,“关门系天下安危”,后金所在的东北之地“东西千余里,南北一千六百里,三面濒夷,一面阻海,特山海关一线之路可以内通。”可见山海关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山海关一旦易手,东北和华北之间的通道完全打开,后金进可攻,退可守,北京城易主只是时间问题。走廊的北端,则是锦州城,所以从东北往关内跑,锦州就是入口,山海关就是出口,一旦进入山海关,则可策马狂奔。故而也不难理解,为何解放战争时期,锦州解放,则东北局势骤变,因为锦州是入关的大门,一旦被取,关内外的地面联系就被切断,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则成“瓮中捉鳖”之势。

  现在的情况是,辽西走廊只剩下山海关还在明廷的掌控之中。第一个问题,山海关守不守,这个是肯定的。在极短的时间内,明廷从关内紧急调集了大批的军队和军资聚集于此。天启二年底,已有八万军队左右,以后又不断增加。
  第二个问题,如何守,是只守山海关,还是建立新城,以为掎角之势。天启不知道,只能派遣官员,负责辽西走廊的防务。
  但是没有人肯去。之前可没有这个问题,反正在哪里做官不是做,在哪里没有油水可捞,所以也无所谓,但“屡败之后,人情入关一步便为乐园,出关一步便是鬼乡。”关外土地荒无人烟,八旗兵士骁勇如虎,要构筑辽西防线,谈何容易。
  此时,兵部尚书张鹤鸣报名说去,其实这位“老油条”不过是因为广宁战败,而身为兵部尚书,生怕被追究起来罪责难逃,干脆提请出师,实际上是打心眼里不想去。天启如同抓到了救命稻草,破涕为笑,能加的荣誉全给他加上。张大人一路之上晃晃悠悠走了十七天才到山海关,没几天就“病”了,请求辞职。反正官位是国家的,性命是自己的,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官位没了还能跑回老家,尽管不如在朝廷之中能呼风唤雨,但至少也能舒舒服服地过完下半辈子,反正这么些年“捞”也“捞”够了。

  其他人也是能不啃气就不啃气,生怕点名点到自己。天启又任命解经邦为辽东经路,解大人哭都来不及,这么多人,怎么就点到我了呢!死活不肯走。天启大怒,直接革职。
  天启也知道这样不是办法,于是决定发动群众,大家一起投票,投到谁就谁去,不得推脱。大伙凑在一块,叽叽喳喳一直吵到晚上才把票凑齐,最终,王在晋中奖了。王大人此时后悔啊!我干嘛闲得蛋疼,写什么《三朝辽事实录》(还记得吗?“一坏于清河、抚顺,初坏为危局……”),结果把名气打出来了。但总要耍一下赖皮吧, 也许事情还有转机呢!结果天启发怒,不准请辞,否则国法难容。王在晋知道小皇帝发怒了,跑是跑不掉了,只能抹着眼泪往鬼门关上撞了。

  王在晋继续沿用王化贞的方法,联合蒙古来打击后金,我之前说过,这条策略是非常扯淡的。随后又听取王象乾的意见,在山海关外建筑新城,费用自然是十分浩大,天启这时候也顾不得钱财了,有了方案总比没有好。实际上这个主意是不错的,毕竟在关外建筑新城可以作为山海关的屏障,若是后金攻取新城,则山海关可以出兵夹击,若攻山海关,则城内的兵马可以抄后金军的后路,互为援引,成犄角之势。况且原本辽东的几十万百姓跑到关内,这天长日久的吃什么呀?筑了新城多少能解决一部分人的温饱问题。

  但是地方得选好啊!他选在八里铺,此地距山海关仅八里,大约因此而得名。这就很胡搞了,尽管古代单位跟今天不同,但是“里”这个单位明朝跟今天相差不是太大的,八里的距离,一般非田径的运动员跑跑也就20分钟不到的时间,若是骑兵猛冲的话,时间更短。这造了有什么用嘛!若是后金骑兵攻击八里铺,山海关是派兵呢还是不派兵?不派兵八里铺本来城小人寡,况且屏障的作用也无法凸显。若是救援,可能刚打开关门,援兵还未出去,后金骑兵就到了。因而其手下袁崇焕等人坚决反对在此地筑城,袁崇焕还写信给阁臣,不过这种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越级反映情况是官场的大忌。

  就在这个大错将要铸成之时,有一个人更正了这种做法,他跟熊廷弼一样,构筑的城防在一段时间内抵挡住了后金的铁蹄。区别是熊廷弼被努尔哈赤在心里面骂了一年,这个人则是被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人骂了近二十年。
  日期:2012-09-23 13:58:38
  孙承宗,字雅绳,河北人,其相貌神伟,声若洪钟。曾经在边塞生活了一段时间,喜欢跟边塞的老兵和退伍军人谈论军事,故而有一定的间接军事经验。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后来给小皇帝讲课,天启喜欢干木匠活,不喜欢读书,但只喜欢听孙老师讲课,每次听完以后都欢天喜地的,可见,这个人是比较圆滑的,属于这种会对症下药的人。辽沈大败以后,有不少廷臣推荐他主持辽东大局,但是小皇帝不舍得。直到这个时候,边地已退无可退,如何防守山海关又无定论,孙承宗请旨往边地勘察,天启才依依不舍地放他前去,把能加的荣誉都给孙老师加上。六月二十六日,孙承宗抵达山海关。

  在经过地形观察以后,发现王在晋的决定完全错误,便跟他争论起来:
  “短短八里之内就有山海关和八里铺两城,若是仅靠八里铺就能守住的话,不如就依靠山海关进行防守,八里铺根本没有任何战略价值。况且两城距离如此之短,兵马若被击退到山海关门下,你怎么办?不开城门,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兵马被杀死;开城门的话,后金兵就跟着一起冲进来。”
  王在晋:“我在山上造三座营寨,可以容纳逃兵。”
  孙承宗:“现在大战未开,你却先想好失败以后怎么办,为兵士想好了逃跑的去处,况且溃兵能够进去,后金兵也能够进去,这跟之前有什么分别?”
  王在晋也知道自己不对,可是为了面子,只能硬着嘴死顶,孙承宗跟他说了七天七夜也不肯服软。回到京城,孙承宗立刻向天启上报了一份规划辽东防务的书面报告,并弹劾了王在晋,孙老师都说话了,小皇帝自然没有异议。八月,天启更换了王在晋,任命孙承宗筹划辽东防务。王在晋在山海关大约半年的时间,可以说是白白浪费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