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之皇——多尔衮》
第4节

作者: 皇甫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然也有人提出,在努尔哈赤并未完全统一女真各部的时候,明朝是有实力将他剿灭的,后来萨尔浒大战时,明朝动用的军队数量完全证明了这一点。话虽不错,但要知道明朝对女真人的统治,是一种羁縻政治,“羁:马络头也,縻:牛缰也”。说穿了就是以军事力量为后盾,以经济利益为引诱,使统治的部落归服,仅仅保持一种名义上的上下级关系,这是一种相当松散的统治方式。

  尽管羁縻政治离不开军事行动和政治手段,但却不仅仅是军事行动和政治手段,明朝为了发动萨尔浒大战,动员工作就进行了近10个月,可以说是倾注全力,这种大仗能年年打吗?或者给你打个折,三年打一次好吗?这就是了,这是一种羁縻统治,哪里能三天两头出兵的。现在你读历史书知道,努尔哈赤后来建立了后金政权,并攻掠明朝。但此前谁能知道?散落在东北平原的女真各部的酋长在明朝看来哪个都像“努尔哈赤”,哪个都是狼子野心,又没有办法全宰了。所谓统治,本来就是指一个政权治理某地方所依靠的一个制度,关键的问题只是在于谁能在这套制度下更玩得转。所以这是一种统治术,是政治,而不是玩武侠游戏练等级。

  因而后金兴起的真正原因,可能包括万历三大征之类的因素,但是这些所谓的原因加起来也不到1%,99%以上的原因是:明朝的国力不行了,已经无法做到对女真部落完全的“分而治之”了,只能扶持某一个酋长来迁延时日,在这不断“拆了东墙补西墙”的过程中,女真人一天天强大起来,明廷对女真各部落的控制越来越弱。最终,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以后金建国为标志,明廷对女真各部的羁縻政策完全崩盘。

  一句话,“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杜牧)也就是说,所有看似是来自外部的敌人实质上都是因为内部的瓦解所造成的。所以,即使把你调去明末,你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够限制努尔哈赤的兴起,努尔哈赤自己的努力也只能决定是由自己统领女真,还是由其他酋长统一女真。但是,却都不能够阻止满洲的兴起,也就是说,在明末这种情况下,努尔哈赤的兴起是有很大的偶然性的,而满洲的兴起则是必然的,他必定会在明末形成一股势力。当然,能否入主中原则是另外的话题了。

  日期:2012-09-21 00:11:09
  萨尔浒大战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落的时候,对明廷表现得十分温驯,前后至少有八次亲自入朝进贡,有时还带着他的弟弟舒尔哈齐一起进京,并且把自己的儿子送给明朝作为人质,来表现出自己的忠心,完全摆出一副“忠于大明,心若金石”的架势。以此获得明廷的支持,扩充自己的实力。
  随着海西女真的乌拉部、哈达部、辉发部被吞并,叶赫部惨遭打击,努尔哈赤的实力大大增加,女真各部的统一已成为定局,由此也引起了明廷的警惕。此时,除了叶赫部还在苟延残喘以外,其他比较强的部落已经全部被努尔哈赤吞并了。因而,明廷再次转变策略,开始扶持叶赫来压制努尔哈赤。你看,即使努尔哈赤被打压掉,随后叶赫的强盛已经可以预见了,叶赫的贝勒也将成为第二个“努尔哈赤”、第三位龙虎将军。难道不是吗?

  明廷首先对努尔哈赤发出命令:不准碰叶赫一根毫毛,如果不听话,就灭了你。努尔哈赤也上表辩解,挑了叶赫一大堆毛病,反正就是一个意思,不遵守明廷边疆秩序的是叶赫,而非自己。此时的努尔哈赤早已今非昔比,完全有实力跟明廷讨价还价。双方来来回回搞了好久,明廷死活不松口,努尔哈赤也只能忍气吞声,积极思考对策。因而在东北地区形成了这样两股势力的对峙:明朝—叶赫联盟和努尔哈赤。

  虽然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已经建立了后金政权,和明朝分庭抗礼,但是他还没有足够的底气跟明廷翻脸。实际上,此时他是非常犹豫的,因为一旦撕破脸皮,就再也没有退路了,明朝肯定是倾尽全力剿灭他,能否获胜他是没有十足的把握的。
  因而在后金政权建立的前后,也就是明朝—叶赫联盟时期,努尔哈赤并没有什么大动作,因为如果此时大规模进攻明朝,那么背后有叶赫,后方不稳;而如果此时去吞并叶赫,如果短时间内没有获得成功,那么也将会陷入腹背受敌的灭顶之灾。
  但是,努尔哈赤终于还是忍不住了,他明白,想要获得完全的自主,而不受任何势力的羁绊,必须在东北地区掀起一次大规模的战争,经过这次翻天覆地的争斗以后,胜者将取得女真地区的统治权。
  于是他制定了大的方针:先对明朝进行小规模的征讨,以此激怒明廷,将明朝的主力军队引出来,将其消灭,使得明朝丧失进攻的能力,然后腾出手,剪灭叶赫,完全统一女真,以跟明朝争天下为最终的目标。
  一方需要维护既得利益,以保持“***大国”的威严和在名义上对全国的统治;而另一方,则要取得全体女真人的领导权,获得更大的利益。一场战争不可避免。

  天命三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对他的子侄和大臣们说:“今年你们可别想闲着了,我已经决定了,从今年开始征讨明朝。”随后在其都城赫图阿拉发布了“七大恨”诏书告天,正式跟明朝撕破脸皮。一般来说,要开打以前,总要找一些借口,开个誓师大会,然后再出兵,这样做比较容易凝聚军心,至少让大伙知道这场仗是为什么打的。

  这份“七大恨”的诏书,明清双方的史料都有记载,原文我就不引了。除了第一条:“明朝无端害我祖、父”,这个倒是事实,其他的几条基本上有点像市井小民发牢骚,啰哩啰嗦、婆婆妈妈。但有意思的是,在罗列七大恨以后的总结性发言,大多数史料的记载尽管有出入,可大意都差不多:明朝太可恶了,连续办了了七件大错事,我一忍再忍,但实在是忍无可忍,所以从今年开始,征讨明朝。

  这段话让人听着感觉好像是替天行道,这个味道让人闻着就有点不太对劲了,因为当时的努尔哈赤不过才刚从一个部落小酋长变成后金国的大汗,而明朝毕竟统治了长城内外两百多年,这种心理上面的差距绝不会随着女真的统一,而在短时间内改变。更何况女真这不还有叶赫嘛,还没有统一呢!退一步讲,即使统一了,女真总人口也不过几十万,之前也从来没有取得过对明朝这个庞然大物的大规模胜利。所以努尔哈赤和全体女真人心里实际上是没底的,哪里会有这种气魄!

  不过这就是中国的政治,每一个取得胜利的政权都是以“历史的必然”标榜自己,取得江山以后,对于打江山时的历史也总是多有隐晦。几乎所有的政权在跟其取得胜利道路上的敌人争斗时,胜败多是在两可之间的,可也总是以“得民心”之类的话来表明自己是“天命所归”,其实只要稍加思索便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