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不演义----历史中真实的隋唐英雄们》
第3节

作者: 小马连环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密早有名师的人选。东海人包恺博学多才,尤精《汉书》,为当时世上习《汉书》之宗匠。李密欲习《汉书》,当然必寻此人不可。
  于是,道路之上出现了一个骑牛的年青人,骑牛是大隋朝常见出行方式,普遍如二十年前骑自行车,一般而论,普通青年骑牛打苍蝇,文艺青年骑牛吹萧,李密在看书。

  李密打开书袋,取出一卷《汉书》,信手翻开,刚看数行,就被一句话吸引住了。
  “书足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耳。”
  诸位饱读经书,当然知道这是历史上著名人物项羽的名言。深深吸引李密的是“万人敌”三字!
  掩上书卷,李密眼前浮现出项羽身着乌甲,率八千子弟兵渡江,巨鹿一战而灭暴秦的形象。想到这里,李密不禁心中澎湃,双脸绯红。
  大丈夫立于世间,当如项霸王!
  此情此景,史书称为牛角挂书,与凿壁借光同样成为勤学的代名词,但深究一下,还是牛角挂书借得推荐,主要是易于向广大的人民群众推广,现在交通这么挤,上个班跟李密骑牛差不多,挤公交之余看个书何乐不为。而凿壁借光一有毁坏建筑物之嫌,二来,万一被当成凿壁窥走光就不好了。
  且说李密惊叹于项羽敌横扫天下,却不知道很多年后,史家著书亦将他称为项羽般的人物,此事尚在日后,不知亦不为怪。就在当下,李密神往万人敌的无上境界时,毫不察觉当今世界活着的万人敌就站在他的身后。
  日期:2012-10-15 13:37:26

  6.
  一个六十上下,衣着华丽,相貌雍容的男子拉紧了马绳,悄悄的走到了黄牛后面,一声轻问将李密从楚汉古战场拉了回来:
  “这是那里的书生?勤学如此!”
  来人不认识李密,倒情有可原,李密一下岗职工,名不扬,身不显,但李密不可不识来人。
  抬头看到对方后,李密连忙下牛,施一拜礼:

  “见过越公,晚辈李密见礼。”
  来人正是隋朝越国公杨素,此人平陈国,静江南,驱突厥,战功卓著。还有废立之功,实是大隋帝国第一大臣。必须要说明的是,这个第一大臣要加一个副词来修饰:名义上。其原因是杨老虽然劳苦功高,但生平自视忒高,据总结他生平只服三人,除此三人之外,杨素素来是鼻孔出气,眼白扫荡。
  皇帝杨广不在此三人之列。
  不把皇帝当干部是不行的,杨素被架空了起来,位高而管不了事。要不然,大隋唐疆域广阔,子民从多,辅政大臣日理万机都来不及,那有闲情跑到这野外偶遇李密。
  如果说李密是自动辞职的话,杨素算是停职不停薪。

  当下,两个社会闲散人员就在路边讨论起汉书来,经过一番探讨,杨素深叹此人是少年英才,遂热情邀请李密先放下寻师一事,到家里详谈一下。
  杨素位极人臣,平时就是拿着帖子抬着银子求进杨府都不可得,现在杨素亲自邀请,李密当下应承,调转牛头。
  李密的人生就从这里转了一个大弯。
  很多年以后,李密曾经问过自己,如果没有碰到杨素,我就会老老实实拜师学文化,等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学出名气,杨广说不定还会将我请回来安排个宰相干干。
  这该是一个完美的人生,但上帝素来喜欢悬念,他老人家是不会满意这样按部就班的安排。
  日期:2012-10-15 14:34:22
  7。
  少年对少年

  李密还是第一次踏进杨府,虽然早就听说杨素的宅第装修档次很高,但亲眼见过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家顶多叫窝。
  自己也是贵族,但贵族比贵族还是气死人啊。
  正在思忖当中,杨素笑呵呵的打断了李密的思绪。
  将一个刚认识的年轻人请到家里来并不是明智之举,杨素先生晚年颇好色,家里很多年轻姑娘,年轻人跑到家里来很不安全。以前杨府就发生过外来少年勾搭小老婆的沟通事故。杨素大方,没有追究,但应该不至于犯同样的错误。
  大概一是李密长得安全,二来,杨素有将李密请进来的需要。

  杨素将李密请到家里来,不像今天有人买了新房,一定要让朋友来参观其豪华装修。也不全是为了跟李密交谈,而是为了他的儿子们。
  “玄邃,让我为你介绍一下我的几个犬儿。”杨素招呼道。
  李密字玄邃,杨素向来狂放不羁,就是对同僚,也有直呼其名的,对李密一个晚辈却称字,可见其重视,又称字不连姓,以示亲近。
  不一会,数个二十上下的男子被叫了出来,一看就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模具是杨素。
  向儿子们隆重介绍完李密,杨素对着这一群搞不清状况的二八青年们大喝一声:
  “李密识度超凡,你们都不如他!”

  李密照例准备谦虚,刚要开口,却发现不必了,因为对面有一人露出不屑的表情。
  于是,李密将冲到口中的“那里那里”又咽了回去,挺直了腰结结实实受了杨素这一回表扬。
  杨素为儿子们找了一个亦师亦友的人,很多年以后,他的这个安排发挥了作用,但儿子们听不听就是另一回事了。
  日期:2012-10-15 15:39:51
  8.

  从此以后,李密成了杨府的座上客。顺便提一句,回去后,李密顺利投到包恺门下,史书记载,李密这个插班生后来居上,学习成绩竟然成为包恺门生的第一名。包恺有门生数千。
  李密到杨府时。杨素并不常在家,于是,李密便经常跟杨素的儿子们厮混一起,杨家的儿子还是比较听话的,把李密当成半个朋友半个老师对待,但一个人除外。
  此人是杨素的长子杨玄感。据记载,这位杨少爷小时候被人称为痴儿,但杨素对自己制造的产品有信心,每次极其认真告诉亲朋好友:“我这个儿子不痴呢。”
  杨玄感确实不痴,大概只是发育慢了半拍,长大后,身体智力各方面都赶了上来,平时爱好读书,也没有忽视骑射这样的体育锻练,生性慷慨大方,朋友很多。但就是对李密不感冒。
  杨玄感大概是怀疑老爹是不是闲出病了,不知道从那里弄回一个黑小子,就想让我们向他学习。

  没事时,杨玄感就拿李密开开心,调侃一下李密。
  这不能怪杨玄感狂妄,事实上,杨玄感确有一百个理由骄傲,而李密也有一百个理由去自卑。
  论外貌,杨玄感身材高大,李密身形短小,论长相,杨玄感五官端正,还留有当时十分流行的虬髯胡,而李密的胡子绝对跟密字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论肤色,杨玄感白里透红,李密黑里还是透着黑。论地位,李密是下岗读夜校的,杨玄感已经位至柱国,官居二品。论背景,李密祖上的辉煌已经是过去时,而杨玄感的却是进行时。
  要是放到以前,李密必然会被这些所折服,然后自惭形秽,在杨玄感面前抬不起头来,但此时的李密已经不是昨天的李密。
  在辞职那一天,李密有了奋斗的目标,学习之后,他的内心获得了充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