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写一写秦汉之际的那些故事》
第57节

作者: 九丰山之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15 19:52:08
  六十二、命运转折(1)
  韩信在项梁的帐下并没有受到重用,《史记》上说他此时“无所知名”,很可能只是普通一兵。
  但是这段经历对韩信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对于任何一个想成为将军的人来说,实战的经验是最可宝贵的财富。只有当你作为普通一兵参加了战斗,你才会明白士兵在战场上是如何生存的,又是如何战斗的?他们最想要什么?最害怕什么?他们在战场上的勇气和斗志缘何而来?为什么有的时候他们奋勇如虎而有的时候又怯懦如鸡?当面临绝境时,他们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总之,这些问题就算是把古今兵书倒背如流也不可能找出答案,因为在中国的兵书上士兵是任由指挥官摆布的棋子,而不是活生生的人。古代兵书一直热衷于探讨宏观上的战略战术,却很少去研究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士兵们的内心世界。

  但是韩信却愿意去研究,因为他深知士兵是组成一支军队最基础的力量,千千万万颗士兵的心汇聚在一起,就是军心!没有一个将领可以忽视军心的巨大作用。
  我相信,韩信在这段岁月中,一定迅速在实践中获取经验,让自己成为了一个真正懂得军心的人。这对他日后的军事指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让他得以从一开始就远远超越了那些只懂得排兵布阵的庸将,而一步跨入了军神的行列。
  可惜,项梁没有发现这样一个旷世奇才。后来他兵败身死,项羽接替了他。韩信因为长得人高马大,被项羽看中,从士兵中被选拔出来,跟随在项羽左右做了一名执戟之士。
  执戟之士就相当于现在的警卫员,每天负责为首长站岗并处理一些杂务,参加实战的机会不多了。不过这却给了韩信另一种锻炼,让他得以在近距离观摩高级指挥员运筹帷幄的过程。

  要知道,前线战斗和战略指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游戏,其差别就好比是《使命召唤》和《三国志》之间的差别一样。《使命召唤》玩的是技术,而《三国志》玩的是思维。
  在项羽的中军帐外,韩信领略到一种完全不同的战争面貌: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血雨腥风,但有关战争的一切全都历历在目——前线、后方、粮道、隘口、城池以及敌我的兵力部署,一切都了如指掌。成千上万名士兵的生命,就化作地图上的几面小旗帜,只要把这几面小旗前后那么一挪,一场战争的胜负就决定了。
  这种感觉简直太爽了!难怪后来拿破仑会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当韩信扛着大戟站在帐门外时,他的脑子都在飞快地运转,千军万马在他的思想空间中交锋,在每一场真实的战斗发生之前,韩信早已在心底把战局推演过无数遍……
  在这段日子里,项羽打了很多胜仗,包括让他一举成名的巨鹿之战。不过在韩信看来,这些胜利似乎都不太中他的意,如果能由他来指挥作战的话,胜利将会更加辉煌。
  终于有一天,韩信实在是按捺不住了,他找准机会,斗胆向项羽献策若干,他希望项羽至少能采用其中一条,好让他一展才华。
  但是,他直接被项羽无视了!项羽很有涵养地听了他的话,但既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更没有照做,似乎像一个大首长在百忙之余,在听身边的红小鬼异想天开。这让韩信觉得自己仿佛是在寒冬腊月被一桶冷水浇了个透。
  日期:2013-08-16 19:11:02
  六十二、命运转折(2)
  冰冷的现实彻底打破了韩信的幻想,他终于认识到在这项家军的军营里,没有他说话的份。话语权只属于项氏族人,外加一个范曾而已。于是韩信决定跳槽,他早就听说沛公刘邦虽然流里流气,但是用人却不拘一格,不如去投奔他,兴许能得到重用。
  于是韩信告别了项羽,改投到刘邦麾下。
  但他依旧时运不济,此时刘邦正受到项羽的排挤,前景一片黯淡。刘邦手下将士,好多都在考虑要不要开溜,韩信却在这个时候投奔过来,这在别人看来简直就是一大傻冒:好端端的大型国企不待着,跑到一个快要倒闭的私企,脑子秀逗了?

  韩信也觉得自己脑子秀逗了,刘邦这里不仅前景黯淡,而且个人业务也得不到提高。他在项羽那里时好歹天天站在大领导身边,看看他们横扫千军如卷席;而在这里,刘邦让他做个司务长,整天出没于厨房和仓库之间,没劲透了。
  在后悔和无聊中,韩信开始夹不住尾巴了。往年在淮阴养成的那种浮浪之气渐渐暴露出来,结果莫名地犯了军法,被拉上了法场砍头。幸亏碰见了夏侯婴,才留得一条性命。
  后来,夏侯婴如约向刘邦举荐了韩信,不过刘邦反映很冷淡。这其实也情有可原,想一个被拉上法场的死囚,能是什么好东西?不杀头就不错了,搁给谁也不会重用。只是看在夏侯婴满腔热忱的面子上,刘邦也不好直接驳回,就让韩信继续在后勤战线上工作,级别上提高一点,做治粟校尉。随后,刘邦就再也不问起这个人了。
  在这段日子里,刘邦自己也是焦头烂额。对于被分配到巴蜀工作,刘邦手下将士意见都很大,大家提着脑袋跟着刘邦闹革命,是指望着胜利后能够拜将封侯,至少也要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不是为了到大山里当最美支边干部的。如果汉王真的想窝在这穷地方安度晚年,那对不起,大家就要和你拜拜,分了行李回高老庄去。
  于是部队里就不断有人开小差,先是士兵,后来连军官也跑。跑路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

  面对这样军心浮动的现实,刘邦也无可奈何。他是最不想呆在这个鬼地方的!当初听说项羽把他打发到这样一个地方,他气得当场要发兵打项羽,是萧何、樊哙、周勃等人在一旁苦劝,他才没有冲动。那时,萧何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当一个苦逼点的汉中王,也总比找死强吧?
  刘邦冷静下来后,觉得萧何是对的:项羽兵强马壮,又有各路诸侯拱卫,自己目前不是他的对手;且现在秦朝刚刚被推翻,百姓人心思定,就算自己吃了豹子胆挑头造反,不等项羽亲自出马,老百姓的唾沫就够把他淹死了。
  所以,刘邦只能选择接受现实,他一边在项羽面前装孙子,一边想尽一切办法整肃军纪。
  但是整风运动并没有像刘邦预想的那样起到扭转局面的作用,那十三颗脑袋落地后,该跑的人照样跑,一点也没有被吓住的意思。刘邦除了干瞪眼生闷气,一点办法也没有。
  算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们去吧。反正革命就是一个大熔炉,淘去了沉渣烂滓,留下的就是百炼真金。
  刘邦心中的百炼真金,就是那些从沛县带出来的老弟兄。对他来说其他人走了都不要紧,只要沛县出来的老革命还在,他就心不惊肉不跳。
  可刘邦真的可以这样定心吗?
  不,他错了!很快一件足以让他得心脏病的事发生了:据下属来报,军中一个重要的人物,突然翘班了,哪里也找不到他——
  萧何跑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