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传》
第15节

作者: 风雨夕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2-29 18:57:32

  24 三英战吕布
  中国古代打仗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武将开打前一般都喜欢叫喊一阵子,目的有两个,一是想表明自己蔑视对方、并不怕打架,给自己人鼓鼓士气。这里说明一下:冷兵器时代,士气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很多时候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只是这东西用得多了就不怎么奏效了。二是想造个声威,吓吓对方,或者骂得对方心烦意乱,乱了阵脚,实在不奏效,再操家伙上。所以,开打前都是这样叫的:“反贼!汝还不下马受降!免你一死”。当然了,这还是轻的,有的直接上去就骂大街,先让对方听一阵子骂再说。中国国骂的渊源,很有可能来自于战场。当然也有上去挺枪便剌的,一是因为猪嘴笨舌,二是因为中国方言众多,来的时候忘带了翻译。不过,叫阵这东西搁现代是无效的,有效的只能是**。因为勇敢和谩骂决定不了战争的胜负,就算你把射丨精丨的劲儿都使上也顶不住人家的飞机大炮。

  第二个特点:两军交锋,只要将领不死,士兵就是拉拉队或者板凳队员,纯粹看热闹起哄。有这么打仗的吗?将是一个谋略家、指挥家,领兵布阵的,战斗的主要力量还是士兵。三国里的人可到好,把兵扔到一边,老将冲上去了。这不是勇敢,这是书先生胡来,等于置兵法阵形孰轻孰重于不顾。
  其实中国名著很多都有胡扯的地方。《水浒传》里面,允许你好汉成为英雄,也允许英雄吃上商品粮,但问题是108个英雄未必都会领兵打仗。军事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光有侠义和武功屁用不顶。
  在本故事里,若想按逻辑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这实在是件浩大的工程,心有余而力不足,弄不好还要被骂娘,所以不如省点力气,按罗老师他们的路子走比较安全。关于鞋贩子刘备哥仨是怎样跟吕布开打的,情景跟前面那首破诗大致相同:
  最先操家伙上去的是张飞。张将军是个杀猪佬,与关羽一样,也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晚生后辈,正苦于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一身好武艺,于是这同学“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脾气相当暴躁。有关张飞的喝,是闻名于世的,这个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在后来的一段故事里,飞的大喝曾经让河水倒流。从物理学方面来分析,把河水吓的往高处走显然是不能成立的。这个暂且不表,单说开打。

  吕布听见了骂,比较恼火,手里的家伙快剌到公孙瓒的后心了,也照样扔下来不管,来战张飞。双方抖擞精神,连斗五十个回合不分胜负。
  关云长见了,把马一拍,挥舞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配合张飞一起来夹攻吕布。关将军是杀财主的料,和张飞一样,当时是无名小卒,不过是刘备手下的一个弓箭手,要不是罗贯中让他温酒斩华雄,谁人知道他有两把刷子?仍然还会在刘皇叔这个臭牌篓子里窝着。当然了,关羽是张硬牌,手里的吃饭家伙也不是用来看的。有关关羽的青龙刀,后来的人曾经分析过,那玩意跟吕布手里的家伙一样,不怎么好用,最重要的,按当时兵器使用情况看,两种东西都不会有,有也只是仪仗队使用。不过这并不影响故事的进行--这还算好的,还有的同志喜欢用些岳云的大铁锤啊、流星镖啊之类的东西,我当然不反对他们用,只是总觉得不怎么方便,趴在马背上用这些家伙能顺手吗?搞不好打不着敌人,反倒把自己的马头给削了。这些东西好看是好看,但从杀伤率及物理学来讲,不过是花拳绣腿耳--大家都围过来,别打了,净看他表演了。不过关羽打仗是比较可爱的,在后来的一段故事里,跟袁绍的部队打,人家打累了,叫停:“累死我了,容我歇会儿。”关羽一听,急忙收家伙,乖乖地跑回自己的阵前,老老实实等人家歇过来再开火,颇有绅士风度。

  三匹马,丁字组合,混打,俩打一个。刘备很恼火,自己两张硬牌硬是打不过吕布那个小青年,很没面子,操起家伙想搭把手。于是,三个人转灯似的,围着吕布狠砍猛刺。八路人马全看呆了,相当于《变形金刚》现场直播。打到最后,谁也没胡,流局。吕布硬是累得不行,“遮拦不住”,只好收队。其实谁都知道,三个打一个,刘皇叔在关键的时候还是连羞耻也全然不顾的,丝毫不在乎这种流氓行为在江湖上是不是要遭人耻笑。吕布蔑视地冷笑着,还是没有把这三个敌手放在眼里,他以一抵三,反而越战越勇,尽显神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