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软包子变成腹黑娘之后》
第1节

作者: 我的佩佩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三苦说城乡结合的婚姻是非多,于是今天贡献一个纯农村版的。
  可以当是一个故事,看官们随意,但我能保证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为防止基本三观上都能掐起来,先说明下,这不是一个纯良的,善意的,和睦的,也不是一个精神与物质高大上的,这是一个里面有各种诬陷,指责,恶意等黑暗因素的故事。
  当然,故事就是故事,结局永远只能是一个段落的结局。
  记得白雪公主和王子只定格了拥抱,成了结局,
  而这个故事的人生也没有走完,8年的生活,6年的婚姻,现下结局的总结是:
  1.任何不和谐婚姻,都是因为配偶与配偶之间本着不同的目的却用着相同的态度去争取了同一本结婚证---大多人能更改态度,却难以改变目的,于是渐行渐远。

  2.如果不结束不和谐的婚姻,却仍在继续,基本上破镜难圆---有些东西忘不了不能忘也不敢忘,因为经历过却忘了的人大多都死得很难看,这符合生物进化论,适者生存。
  日期:2014-05-05 09:40:00
  下面出场人物:岳父母,公婆,女主角翠花,男主角阿大。
  所有婆家,娘家,小家的社会背景:往上数三代还是农村人,估计往上六代可能都是。
  为麻叫阿大?因为条件太俗,中专文凭,身高1.72,有肉结实,家中是长子,往下有一弟,据他母亲说,中间也有个女娃,但是病死了,农村总是这样,有男娃的,病死的多是女娃。婚前,阿大家父母加他弟和他分到祖屋两间,不够住,后来在离祖屋半小时多的地方用了农村粮社的仓库为住处(破产后被职工占用了,据说是被银行收走了可太偏了一直未见银行对此破落处进行任何处置),顺便在那开了间杂货店就这样定了下来。阿大父亲曾是粮社主任,粮社没了后,通过以前的关系终于为长子阿大谋得了一份乡政府的文职,工资据阿大说近400块。

  为啥叫翠花?也因为条件太俗,中专文凭,身高不过156,生得白圆屁股大,家中是长女,往下一妹一弟,看到这,大家应该明白了吧,典型的重男轻女家庭。婚前,翠花家就自建了栋房子,五层,一层200平的样子。翠花父母都是农民,但父亲身体不好,一直是母亲担当经济主梁。阿大在乡政府工作时,翠花当时在读书。

  这翠花和阿大,说起来,也算是农村里的“帅哥”和“美女”---请城里姑娘们不要用苗条小麦肤色和玉树临风来打量当时的农村对男女的审美观。农村里永远不缺小麦肤色的女人,也用不着玉树临风的男人。
  因此,翠花相亲前就有几个人追,其中有家境比她好的,也有比她差的,但因为她父母婚姻关系并不好,所以当时对婚姻并不感冒,父母倒是急得很,很想快点把她嫁出去,于是19岁之后,就开始了各种相亲活动。
  而阿大,倒是看得开些,一直与各种女女不停的发生纯红颜或纯床上关系,但最终都分手,据阿大本人说,那些女人都是爱钱的---而他没钱。本来阿大的正式乡政府工作是可以为他赢得不止一丝青睐的,估计他爹太过于有名(后来翠花阿大小夫妻的双方猜测),单凭阿大正式乡政府工作已经无法掩饰他不能用400块建房子的事实,阿大都是被分手的。
  日期:2014-05-05 10:16:00
  油菜花两枝,先表一枝。

  翠花16岁之前是很风光的。农村里大多不重视女娃,更不重视女娃的教育--迟早要嫁的,女娃再好,也只能是肥了别人的田。
  所以,农村女出息的少,飞出大山的更少。而这个翠花算是很有希望的---不用长辈咋费心,除了一年级一期,其它时候,在村小的时,每次小考或大考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更难得的是,一次乡三好学生的评比中,翠花被评上了。虽是女娃,可是不正是别人家要娶的对象吗?是以,村里的人比自家人更热心的为翠花打广告。
  爷爷很欣慰,爸爸很高兴,妈妈更是乐坏了,连生两女宝,没少在婆婆手下吃亏被骂。这不,翠花的长进让当妈的看到希望和曙光。凡事都拿翠花当例子,在外人和自家人面前吹嘘---要知道妯娌也生了两女宝,却没被婆婆欺负,这回可找回场子了。坏处是,妯娌间的关系越处越差,婆婆因为知道媳妇儿可能要靠大女儿直腰儿了,就更在儿子媳妇间挑拔关系了,没事就让儿子打老婆,不打就是儿子不孝,儿子是怂货,大儿子是个听话的,没少和老婆打。唯一的好处,这兄弟两人,大儿子三娃,两女一子,二儿子两娃,两女儿,其它三个女儿都向翠花看齐,个个学习成绩好,没有择优班的时候,就是中上成绩,有择优班的时候,全都进各自年级的择优班。倒是唯一的儿子,最后连初中二年级都没读完,硬是自个儿缀学离家出走了---这里面当然奶奶的功不可没,奶奶没少跟孙子说,你叔叔家没儿子,以后你爸的,你叔的,这个家都是你的。

  翠花叔家,现在固定家产500百万左右,其它存款流动资金不详,当然,这是后话了。
  翠花和家里的其它三个姐妹都是心知肚明的,想要待遇,就得读书好,读书有钱花,有糖吃(当时奶奶也在开杂货店),想干嘛干嘛,可以不洗衣做饭挑水。于是除了玩,就是读书,翠花就这样一直保持成绩分到了县初中的重点班,全学校同年级的500多学生,她拿不了第一了,但也能保持在前10左右浮动。

  可是,翠花没想到的是,其实在她五六年级开始,家里的经济就开始不行了,只不过她不知道而已,她一直以为,她努力点,就会读高中,读大学,区别只是自已考不考得上而已。
  考高中时,高中通知书下来了,整个村,两个人考上,唯一考上县高中重点班的还是翠花。翠花没去读,因为妈妈才告诉她说,实在借不到钱了,奶奶又不肯帮。翠花读了市里一所中专---也不知道这中专老师咋找上门来的,这老师很实在,直接开条件说,如果翠花愿意去,就免一个学期的学费和杂费,只带生活费就行了,找翠花其实就是为学校找个招牌——这么好的成绩的学生都来,你们也应该来的意思。

  不读就初中毕业出去打工,读了至少是个中专,于是,翠花去了。当妈的也后悔过,因为高中老师也找来了,说这么好的成绩不读可惜了,以后迟早有出息的。于是当妈的在翠花去市中专几天后打电话强烈要求翠花回高中,翠花拒绝了---其实被惯坏了,一直学习好,没遇到过啥事,看到妈妈去借钱借不到被各家拒绝的样子,她心疼妈,觉得妈被欺负了之外,更觉得自已也连带着没面子。

  日期:2014-05-05 10:43:00

  我打字就这么快了,而且是边想边打的。你们将就点看。
  在学校,能读书,永远是百战不败的利器。
  翠花一直偏文科,写的方面因此也不差---为谨慎,我加上:相对来说。
  你们说,后来的中专能去啥好学生?---那时候中专已不包分配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