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写一写秦汉之际的那些故事》
第51节

作者: 九丰山之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07 09:10:45
  五十六、危机前夜(2)
  项伯随即返回项羽大营面见项羽,不仅替刘邦传了话,还添油加醋:大侄子你好好想想,要是沛公不先入关中,你敢先进来吗?人家立了大功你却要打他,太没天理了!还是要好好对待为组织立过功的同志!
  项羽居然同意了。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有些迷糊:项伯这么找抽的话,说给任何智商正常的人听,都应该在他脸上留下两个巴掌印才对——咱项家军能进关中,和姓刘的有半毛钱关系吗?而项羽居然能认可,这该是多好的胃口啊!项羽这样的暴脾气怎么会这样呢?
  想来想去,只有两个原因:1、项伯是项羽叔父,他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几乎等同于项梁,所以项羽不好意思抽他;2、项伯来回折腾半宿,此时夜已深,项羽睡迷糊了,糊里糊涂就被他忽悠了。
  总之项羽是一个脾气很火爆,但又很感性的人,常常听风就是雨,又常常给点阳光就灿烂。
  就这样,一场刀光剑影的大战,一夜之间就被化解为一场史上最著名的宴会——鸿门宴。
  日期:2013-08-07 19:51:16

  五十七、王的盛宴(1)
  刘邦没有食言,第二天一大早,刘邦就带着张良樊哙等左右近臣,带着一百骑兵和贵重的礼物,前来找项羽谢罪。
  一见面,刘邦就态度极其端正地承认错误:我和项将军合力攻秦,项将军打河北,我打河南,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莫名地我就人品大爆发,先到了一步,害项王被动了。其实我可真没敢来抢项王爷的先,一定是背后有些嚼舌头的胡说八道,才让你我之间产生了一点误解……
  刘邦的演技估计很好,但是扯谎的水平却不算高——他没能说清楚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既无野心,那么派兵在函谷关阻击项羽是为了什么。

  不过这不要紧,因为项羽应付这种外交场合能力几乎是零。有了昨晚上项伯那一记预防针,加上刘邦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陈辞,又念及过去刘邦曾和他一起扛过枪的经历,项羽变得不知所措起来。他确有过杀刘邦之心,但那是指挥千军万马一拥而上,在乱军中让手下小兵杀刘邦,这样项羽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可是现在刘邦直接站在他的面前,他就无论如何都下不了手。两人曾经是老战友,还是拜把子兄弟,若就这样无故死在自己帐中,叫他如何向自己解释?又天下人解释?况且,当年楚怀王的约定犹在耳旁: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现在的确是刘邦先到,他是凭着兵强马壮硬闯进来的,是有负前约的,所以项羽心中隐隐有一丝愧疚。

  这样,项羽非但没有起杀心,还觉得很尴尬。在尴尬中,项羽很缺心眼儿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在场的人脑子里全都彭地一下:潜伏地这么好的一位余则成,就这样随随便便给项羽卖了!真是可怜了曹无伤这个好同志啊……
  项羽却对此毫无知觉。对于曹无伤这种人格卑微的叛徒,他是很瞧不起的。因为瞧不起,所以项羽完全不考虑这种人的价值,于是便把他随随便便抛出来,作为自己的挡箭牌。此时项羽只是一门心思想要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他想到了请客吃饭,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只要在酒桌上觥筹交错喝起来,什么尴尬事都可以暂时摆在脑后。
  于是项羽在大帐里摆酒,宴请刘邦。秦汉时期实行分餐制,一人一张桌案各自吃自己的,不像后来围着八仙桌吃。所以大帐中,项羽和项伯朝东坐,范曾朝南坐,刘邦朝北,张良朝西陪着,中间留出一大片空地来。
  范曾老头很兴奋,他原准备让项羽大动干戈剿灭刘邦,现在刘邦居然主动送上门来,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于是在宴会上,范曾频频给项羽使眼色,举起身上的玉佩示意项羽:快趁现在宰了刘邦!可惜他错了,鸿门宴一开始,项羽阵营沟通就存在问题——他们事前没约定暗号,项羽哪知道你举个玉佩是要杀人还是要上厕所?而且范曾完全没有搞清楚老板的意图,项羽摆酒,是为了缓和气氛,根本不是打算要杀刘邦!而范曾却越俎代庖地作出了杀刘邦的决定,这可能实现吗?所以,鸿门宴从一开始起,就是范曾的一厢情愿,项羽并不知情。

  于是项羽装聋作哑,自顾自饮酒谈笑,只当没看见。
  范曾知道事情坏了,他认为项羽不采取行动,是他的性格弱点所致:此人要面子,一贯是对生人心太狠,对熟人又总是心太软。现在他一定是被刘邦忽悠住了,拉不下脸来,下不去手。
  好吧,既然你下不去手,那我就替你把事儿办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