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书之权谋教程》
第6节

作者: 吾似道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1-11 13:51:10
  尤其是作为boss的代理人,必须建立强烈的归属感,必须让所谓的气节和忠贞深深植入他们的精神和肉体。于是从汉朝开始,儒家思想就成为群众向官僚进阶的必由之路。儒家思想经过统治阶层无数次的删改和别有用心的修正,变成了一部极具效率的驯化工具。这部驯化工具的产物—清流士大夫将登上历史舞台和没有政治信仰的贪官污吏分庭抗礼。

  日期:2015-01-11 13:51:39
  其实在现实中,清流士大夫和贪官的界限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说清流是对皇权正统的积极维护者,贪官是以权谋私的的国之蛀虫,那么大多数的人都是介于二者中间。明朝的徐阶和严嵩相比,他就是清流,严嵩是贪官。但是徐阶和同期的海瑞相比,海瑞是清流,徐阶作为大地主,屁股也不干净。而名气更大的张居正先生,虽然有些跋扈,但是其对明王朝的维护真是够尽心尽力了,生前为了朱老板,不顾开罪同僚,硬顶着骂名实施“一条鞭法”,虽然改革成功了,但是张先生步了商鞅的后尘,一来跋扈惹得皇帝不高兴失了靠山,二来张先生坚决改革别人的同时却不忘厚待自己,珠玉美人不消说,一顶三十二人抬的轿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结果死后遭同僚报复,落得身败名裂,儿子自杀,连老母都差点饿死。

  日期:2015-01-11 14:00:00
  历朝历代士大夫阶层都是维护王朝统治的中坚力量,一方面他是皇权代理人的主要输送基地,另一个方面他也是统治阶层之外的最大获益人。即使在当今社会,要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固,统治层最先招揽的也一定是中产阶级。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中间阶层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遍及各个行业各个阶层。古代的士大夫都是当地的一方豪强,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对国家的基础产业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力,在经济上有话语权。二是因为这部分人掌握着社会文化舆论的话语权。在古代,文人阶层经过统治阶层的儒化,已经成了封建皇权的积极维护者,并通过科举等手段跳入代理人的圈子,和统治阶层牢牢捆绑在一起。而在当今社会,虽然没有了传统的儒化过程,但随着国家民主程度发展,中产阶层开始独立于政府的圈子之外,靠着手中选票将话语权牢牢掌握着手中。

  日期:2015-01-11 14:00:28
  无论是清流还是贪官,作为官僚阶层他们都是中产阶级进入代理人圈子后的延续,可谓是花开两朵,同归一源。那么面对这两种思潮,作为金字塔顶端的boss会如何选择代理人来完成统御天下的大计呢?

  皇帝也很苦恼!
  皇帝是整个天下的代理人,要为天下负责。换句话说就是“有国无家,有公无私”,他所有的一切要放在阳光下作为万民榜样。但是皇帝本身也是个凡人,有生理需求,有业余爱好,威严之下也有猥琐不堪的欲望。由此看来,每个皇帝天生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日期:2015-01-11 14:00:49
  所以皇帝在选择代理人的时候,也是从公私两个方面来考虑的。这就是为什么贪官能和清流同时出现在政治舞台上的最原始的原因。
  无论是一个王朝还是一个企业,组织本身有两种属性:第一种属性是创造价值属性;第二种是分配价值的属性。
  日期:2015-01-11 14:28:49

  前面说过,每个组织都有两种危机,一种危机来自外部,一种危机来自内部。当面对外地侵入的时候,统治者要做出军事防御,或者军事进攻。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谁的延续呢?经济。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战争无论胜负,都是消耗战,决定胜负的根基不在道,不在谋略,而在谁能耗的过谁。有钱,就是任性。

  来自内部的威胁更不用说了,历代的的朝代更替的原因归结到最后,都是肚皮闹的。
  日期:2015-01-11 14:29:19
  所以作为国家的第一责任人来说,无论从内从外考虑,都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创造价值。那么作为boss选择代理人的第一项指标就明确了:你能给我创造效益。
  日期:2015-01-11 14:29:43
  经过价值创造的过程后,解除资源危机了,国家安全没有问题了,此刻皇帝的私人需求就要释放了,以前因资源匮乏而受到压制的欲望,就会报复性地疯狂生长。
  日期:2015-01-11 14:30:05
  清流受儒家文化熏陶多年,坚持着“社稷为重”的教条,这群人刻板保守,皇帝要为私人需求跟他们交涉实在是苦事,一来占不到便宜,二来放不下面子。相比于清流的古板,那些政治信仰淡薄的贪官污吏,更灵活,更知趣。他们善于擦眼观色,对猥琐阴暗的事情理解宽容,并深谙此道,而所谓的面子、尊严根本不在他们认识的范畴之内。于是皇帝选择代理人的第二标准就明确了:没有原则,予取予求。

  这两条标准,是基本要求,不同喜好的领导,跟根据自己的好恶随意偏重。

  日期:2015-01-11 16:50:45
  最后的唐吉坷德:朱元璋
  无论是清流还是贪官,既然他们都成功地成为了boss的代理人,那么他们创造效益的能力都是经过领导认同的。在这里,你千万不要对贪官嗤之以鼻,觉得他们没有原则就认为他们没有能力。完全错了。前面已经说过,明代最著名的改革家张居正同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个腐败分子。我这儿先放一句,无论是清流还是贪官,他们本性都是相同的,到最后究竟谁做清流谁做贪官,有没有机会做清流或者贪官,都是在领导长期观察之后,慎之又慎的决定。为什么这么说呢?

  日期:2015-01-11 16:51:07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每当考试,老师就会跟我们这样说:“你们不要在下面搞小动作,你真的以为我看不到吗?你上来试试,站在讲台上,下面谁有什么小动作,上面都看的清清楚楚。开始我们都当做是玩笑恐吓,后来有次不经意间上去试了试,才感觉到在这件事上老师还是诚实的。
  日期:2015-01-11 18:00:20

  皇帝就像站在讲台上,他很清楚下面的官僚貌似恭敬,却各怀鬼胎,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在权衡空间内上下其手,攫取私利。当官僚为自己的得手暗自得意时,皇帝冷冷地注视着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放任纵容还是痛下杀手。
  日期:2015-01-11 18:01:52
  在政权创立之初,大多数boss对腐败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这也可以理解,创业初期,各种资源供不应求,对效益的需求强烈,本来经济就很紧张,再有个把蛀虫中饱私囊,岂不是雪上加霜。所以每个朝代建立初期,统治者对贪污犯的容忍度都比较低。
  日期:2015-01-11 19:59:50

  明朝初年,经过连年征战,虽然天下大定,但是民生凋敝,无论是劳动力还是可堪用的土地都是紧俏资源。为了发展生产,boss朱元璋下令农民归耕,当兵的、要饭的,甚至伺候人的奴婢都回去种地。再则奖励垦荒,大力移民屯田,并组织农民兴修水利,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另一方面减轻赋税,珍惜民力。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社会生产力逐渐恢复和发展,这段历史被称为“洪武之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