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发财不得不读的一本书:胡雪岩经商的智慧》
第2节

作者: 京城说书匠
收藏本书TXT下载

  除了地理位置决定出路外,据史料记载,胡家的先祖是甘肃人,而且还在京城当过官。但是在京城尔虞我诈的斗争中,胡家祖先不知道得罪了什么当权者,险些被满门抄斩,最后在皇恩浩荡下,才逃过了一劫。
  虽然死罪可免,但是活罪难逃,经过了这一事件后,胡家祖先全都被贬为了庶民。他们也背井离乡,从甘肃迁到了安徽。
  险些经历了这么一次灭门之祸,胡家祖先彻底领悟到了官场的黑暗。为了避免后世子孙重蹈覆辙,胡家祖先还专门立了一条家训:读书可以,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当官。
  读书不参加科举,那还读什么?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胡雪岩的爷爷,胡雪岩的父亲,都没有走上这条“科举求仕”的道路,而且他们也不希望胡雪岩去当官。
  对于这条家训,我们无法判断它是好是坏,因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想法。而面对这种现象的时候,我们不能去追究,更不能去谴责,不管怎么说,那是这个家庭自己的事情,我们只能够给予其足够的尊重和包容,至于孰是孰非,只能交给时间去检验和论证了。
  也许,日后家贫如洗、身无分文的胡雪岩,能够明白胡家祖训的真正含义。
  日期:2014-04-12 15:50:36

  十二岁的惊天巨变
  中国人向来都有“认祖归宗”的优良传统。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拼爹很重要,但是对于古代人来说,拼祖宗才是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西方人看见一个小孩,他们就会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而中国人看见一个小孩,他们更喜欢问另外一个名字:“你是谁家的孩子?”这种关心对方家庭出身的问候方式,除了我们本身“势利眼”以外,还有一个更深的含义。
  要知道,在于个人主义盛行的西方,家庭结构是以个人为主,所谓的血缘关系,不过是暂时的亲情而已;但是对于中国的家庭来说,除了要把血缘与亲情一生挂钩外,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伦理体系,以维持这个庞大家族的凝聚力。
  鉴于这些原因,所以在中国人眼中,通过子女来认识父母,通过家庭而认识家族,便是一个非常方便和准确的方式。当然,这种家庭结构的差异,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别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胡雪岩是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他的父母又给了他什么样的影响呢?
  胡雪岩的父亲叫胡鹿泉,号芝田,安徽省绩溪县胡里村人。虽然他在历史上不是什么名人,也没有留下什么重要的事迹,但是通过胡雪岩相关事迹的只言片语,我们大概知道,胡鹿泉是一个徽商。他天天从安徽跑到杭州做小本买卖,而且还读过几年书,算是一个有文化的商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证据就是“胡光墉”这个名字。至少胡鹿泉在给儿子起名字的时候,没有起“朱重八、刘季”这种稀奇古怪的名字。至于胡雪岩的母亲,我们只知道她姓“金”,原来是杭州城里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后来因为家门不幸,这才嫁到了胡家,屈尊给胡鹿泉做了妾室。
  虽然胡雪岩的母亲身份低微,但是心地善良、心胸宽阔,也很有自己的主见,绝不是一个等闲女子。至少在那场“惊天动地”的事件后,这位女子依旧能保持乐观向上、不怨天尤人的心态,这可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这场“惊天动地”的事件,就是胡雪岩父亲的突然逝世。
  胡鹿泉病逝的那年是道光十五年(1835年),这一年,胡雪岩只有十二岁。十二岁的花季少年,如果放到现在,也就刚刚小学毕业。但是对于胡雪岩来说,他就要品味人世间最悲情的一幕,面对重病缠身、奄奄一息的父亲,胡雪岩真不知该如何是好,昔日其乐融融、相濡以沫的岁月历历在目,而今即将阴阳两隔、永不再见,这叫他情何以堪呀!
  按照常规流程,除了不幸夭折的二子胡光鼎外,胡鹿泉其余的四个儿子齐刷刷地跪在父亲的床头,号啕大哭,声泪俱下,胡雪岩的几个“妈”,则站在父亲身边,互相搀扶着默默地掉眼泪。当然了,她们想得更多的是,自己的“下家”是谁,能分多少遗产,等等。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都在等着老爷子说最后的遗言。按照常理,像胡鹿泉这种文人一定才思汹涌,遗言必定非同凡响,出篇文章也是必需的。什么人生苦短、努力工作之类的,结尾处再喊几句口号,叫大家激动一把。最好再写首诗,等到自己出殡时挂在棺材两侧,不仅气派,也不枉自己读书一生。
  但是奇迹发生了,胡鹿泉的遗言却叫大家失望了,没有文章,没有诗歌,什么都没有,他只是把老三顺官(胡雪岩乳名顺官)叫到床边,对他嘱咐道:欲兴吾家,其惟顺儿乎!说完,胡鹿泉立刻咽气,家里随即号啕大哭。
  胡老爷的遗言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让胡家兴旺发达的任务,只能指望顺官了!”事实上,胡雪岩也确实做到了;但是,根据当时的背景来分析,胡鹿泉的遗言就疑团重重了。

  要知道,一个父亲临终对儿子的嘱托本身没有错,但是好像选错人了。要知道,胡鹿泉有长子,胡雪岩还有兄长胡光鉴,在那个长子继承制的时代,好像没有把次子叫到床边谈论继承家业的习惯。
  如果真出现了这种情况,只有两种解释:第一,长子太无能;第二,次子太优秀。话虽如此,但是胡鹿泉去世时,胡雪岩才十二岁,既没有功名在身,也没有什么本事,所以他很难服众。当然也不能说长子无能,毕竟胡雪岩的哥哥也才十三岁。
  除此之外,在那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时代,如果胡雪岩是老爸原配夫人生的孩子,让他继承家业也说得过去。但是大家都知道,胡雪岩的母亲在胡家毫无地位,甚至在胡家族谱里面都没有名字。这样的状况,凭什么让胡雪岩去继承家产,甚至振兴胡家呢?
  综上所述,所谓父亲让胡雪岩继承家业的事情,完全就是杜撰,就是为了给胡雪岩塑造“金身”而编造的一个荒唐的传说。当然了,如果胡鹿泉真的对儿子有嘱托的话,我相信答案只有一个,这不是各位想象的那样,而是另一个残酷无比的嘱托。
  胡鹿泉把儿子叫到身边说道:“儿子,我不行了,你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事,老爹我看好你!在我胡家,你最聪明的,是一只标准的潜力股,未来振兴胡家,全靠你了。”
  这才是“欲兴吾家,其惟顺儿乎”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当然了,这里还有一句潜台词:“儿子,你未来的路将很难走,但不管怎样,你一定要咬牙坚持下去!只要这样,你才能创造奇迹”
  当然了,为什么这条路那么“难走”,胡鹿泉是知道的,而且更是他一手造成的。
  日期:2014-04-12 15:59:52
  胡鹿泉死后第三天,胡雪岩母子就被赶出了胡家。原来,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生前妻妾成群、和乐融融,死后反目成仇、马上分家的情况似乎已成了一个共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