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一生》
第23节

作者: 罗大拿
收藏本书TXT下载
  1739年,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份,仅上半年,就有八个省份的71个县分别遭受了旱灾、雪灾、虫灾和瘟疫。而乾隆用在救灾上的银子,只有九百多万两,恰好是他娱乐支出的一半,为此尤明堂非常的生气,他写了一封公开信给乾隆,直斥乾隆无视人民疾苦,只知自己享乐,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同时要求乾隆停止修建圆明园,解散内务府造办处,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救灾、国防、教育、社会保障等重要领域中去。在这封信中,还附带了救灾支出和圆明园工程支出的明细账目。

  你说这不是作死嘛,吃饱了没事,你干点啥不行啊,非得跟皇帝过不去!
  支持自由民主,并且喜欢本文的朋友,请加q群:232717419
日期:2012-10-02 20:18:50

  看了尤明堂的信,乾隆怒极,恨不得一刀杀了尤明堂。但是人家尤明堂话说的在理啊,而且有理有据,饶是乾隆贵为天子,又善于装逼,却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借口收拾尤明堂。要知道,杀尤明堂容易,乾隆只需一句话即可,可是杀了尤明堂之后呢?恐怕昏君的帽子就再也摘不掉了。经过再三权衡,乾隆想出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
  首先,乾隆下旨大大夸奖了尤明堂一顿,说尤明堂“刚正不阿,不计私情,为民请命,直斥帝非,有魏征之风骨。”接着呢,乾隆写了一道“罪己诏”。什么叫罪己诏?就是皇帝发觉自己某些事情做错了,然后自己主动写一份检查给天下人看,以示至公正大。在这份罪己诏中,乾隆郑重承诺,要把修建圆明园的经费和给造办处的拨款削减七成,节省下来的资金将用于地方大学(学宫)的建设。

  乾隆的做法看上去似乎很没面子,当老大的给手下小弟认错不算,还要写检查,这不是栽到家了吗?其实不然,乾隆把尤明堂比作魏征,实际上是暗示他自己是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千古明君。对尤明堂上书事件的处置,乾隆虽然受了点小委屈,但却很好的塑造了自己的伟光正形象,让天下人都觉得他是个宽宏大量,知过能改的好皇帝。看到了吧,这就是当皇帝的素质,无论面对多么难堪的局面,他都能找出其中积极的因素,并且加以利用。不过事情至此还没完。

  1739年七月末,也就是乾隆的罪己诏颁布不久,外交部长(礼部尚书)曹秀先突然得了脑溢血,乾隆就以暂时找不到合适的接任人选为借口,把尤明堂调去了外交部任部长。这基本上就是夺权了,要知道,虽然都是部长,级别是一样的,但财政部那是多大的权力,岂是外交部这种冷衙门可比。
  调走了尤明堂,财政部长又由谁来担任呢?这时建设部(工部)路桥司副司长(工部员外郎)尹继善进入了乾隆的视野。别看尹继善官不大,只有八品,名头却不小,他是当时北京城中最著名的京剧票友,粉丝众多。除了戏唱的好,尹继善还是出了名的美男子。人长的帅,戏唱的好,这不就是明星吗?乾隆也是个戏迷,对尹继善的大名早有耳闻,亦很欣赏尹继善的才华,所以考虑财政部长人选的时候,乾隆力排众议,直接把尹继善从八品芝麻官提拔为一品的财政部长。时年,尹继善只有二十岁的年纪。

  尹继善一个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又从没接触过财务工作,能承担的起财政部长的重担吗?后来的事实证明,乾隆看人的眼光不是一般的准,尹继善不但有艺术细胞,更具做官的天赋。在未来的数十年中,尹继善为清政府做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是缔造乾隆盛世的最大功臣之一。
日期:2012-10-03 20:51:33

  本来,按照乾隆罪己诏中的意思,尤明堂已经把每月划拨给内务府造办处和圆明园工程处的经费削减了七成,尹继善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没有请示乾隆的情况下,擅自将经费恢复到原先的数目。这是不得了的一件事情啊,往小了说,这是擅权,往大了说就是藐视君王,被砍头也说不定。尹继善做出这个决定时,许多人都替他捏着一把汗。
  果不其然,拨款恢复后没几天,那些专职的人大代表(御史)开始轮番给乾隆打小报告,揭发尹继善欺君擅权。可人家乾隆呢,就跟没看见这些小报告一样,根本就不予理会。御史们见小报告不好使,便又联名上书,而且把主管户部的副总理庆复也一并告了。这时乾隆就没法再装深沉了,于是他召见了庆复与尹继善,问他们有什么办法对付那帮讨厌的御史。尹继善大包大揽,说老板您不必操心,我自有妙计让那些臭御史闭嘴。

  说起来,尹继善的办法很俗,但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通用的办法。要知道,专职的御史虽然可以想告谁就告谁,可是除此以外御史再也没有其他权力,没权力,自然就没人巴结,所以御史们基本都是穷官。以乾隆时期的御史为例,他们的正式工资每年只有可怜的十二两银子,加上乱七八糟的补贴,一年的总收入不会超过二十两。北京消费高啊,再说身在官场,往来应酬也多,还要养家糊口,二十两银子也就勉强维持个温饱。比起其他官员的锦衣玉食,御史们就跟盲流差不多,这也让御史们格外的心理不平衡,个个像疯狗似的,逮谁咬谁。而尹继善的妙计就是,给御史们涨工资。

  清朝时官员们的正式工资是由康熙皇帝钦定的,而且一直实行了几百年也没变化,谁都没权力改。但补贴却相对灵活一些,户部有权力根据实际情况,对低级别官员的补贴做出适当调整。尹继善很大方的给御史们每人每年增加了十八两银子的烤火费,这相当于把御史们的收入翻了翻啊。尹继善还放出风去,说第二年还要给御史们增发高温补贴。你猜怎么着,那些御史们钱一到手,再也不提尹继善欺君擅权那事儿了。

  有了尹继善的默契配合,乾隆终于过上了他想要的快乐生活,清政府的国库,从此成了乾隆的私人提款机。千里为官只为财,普通人每天奔波劳碌,不就为了多赚钱,把日子过的好点嘛。其实皇帝也一样,千辛万苦当个皇帝,不也是为了活的更精彩、手头有更多的零花钱吗?否则谁还愿意当皇帝呢?
日期:2012-10-03 20:52:33

  1739年,我们的猛男乾隆不但在内政上取得了好成绩,在外交上也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这一年的十月份,出使准葛尔汗国的外交部副部长阿克敦回到了北京,他此次出使的唯一收获就是带回了葛尔丹策凌的使臣图尓都。
  派阿克敦出使准葛尔,乾隆的初衷是为了拖延时间,好做战备工作,并不是真的想要和谈,谁知人家葛尔丹策凌却当了真,派了图尓都作为全权代表来与乾隆谈判,希望能在不动刀兵的情况下收回对阿尔泰山的控制权。
  若非万不得已,乾隆也不想开战啊,毕竟战争的花销太大了,有那钱,干点啥不好啊,何必要糟践了呢。于是乾隆就召见了图尓都,试探性的谈了一下。谈判初期,图尓都的态度很强硬,表示阿尔泰山必须要归准葛尔所有,这是和平的先决条件,不过为了表示对乾隆大皇帝的尊敬,在收回阿尔泰山后,准葛尔汗国愿意每年友情援助给大清国黄金五万两,战马三万匹,葡萄干和哈密瓜各十万斤,肥羊十万头。

  乾隆一算账,这哪儿成啊,原先我们每年能从阿尔泰山获取三十到五十万两黄金,现在可好,你一下子给改成五万两,然后再弄一堆农副产品打发我,你们当我叫花子啊?于是乾隆就对图尓都说,要我们放弃阿尔泰山可以,但是准葛尔汗国要把进贡黄金的数额提高到六十万两,至于你们那些土产,自个留着吃吧,老子不稀罕。
  图尓都是准葛尔大贵族,官封国师,还是现任国王葛尔丹策凌的老丈人,平时牛逼惯了,再加上准葛尔人都是吃羊肉长大的,天生脾气就大,所以一听乾隆话说的这么难听,火气就上来了,他对乾隆说道:你娃真能得瑟啊!你当我们准葛尔人吃了羊肉后能拉出黄金来啊?六十万两你连想都别想,那是不可能的,最多再加一万,给你六万两拉倒。
  乾隆也是牛逼惯了的人呐,平时谁敢跟他这么说话啊,这下他的火气也上来了,一拍桌子说道:不给六十万两黄金,那就别想收回阿尔泰山。图尓都也狠狠拍了下桌子说,收不收得回,不是你娃说了算,那得由我们准葛尔的十五万铁骑来决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