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写一写秦汉之际的那些故事》
第32节

作者: 九丰山之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6-28 21:12:11
  三十六、厮养卒救主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现在是这样,秦汉时代也是这样。当张耳陈馀为这次人质危机伤透了脑筋的时候,赵军阵营中已经有一个高人成竹在胸了。
  这个高人,是军队大食堂的炊事员,在历史上连个名字也没有留下,司马迁只记载了他的职务“厮养卒”。

  这个快乐的炊事兵听说了这次人质危机的事,就对炊事班其他战士说:你看我去说服燕军,把赵王给救回来,怎么样?
  炊事班战士都乐了:班长你不是又偷着喝酒了吧,右丞相派去了十多个大学博士,现在脑袋都挂在燕军旗杆上了,您那初小文化水平顶个屁用?
  炊事班长笑笑,没理他们。他真的有办法解救武臣,他的思路很简单:你燕军不是认为自己绑到了天字号肉票么?那我就来告诉你,这张肉票分文不值!
  入夜,他真的一个人偷偷跑到燕军军营里,见到了燕军主将。
  炊事员:知道我来干什么吗?

  燕将冷笑:还不是来讨你主子来了。
  炊事员:知道张耳陈馀是何等样人吗?
  燕将:还算是个人才吧。
  炊事员:你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吗?

  燕将:无非是想要回赵王罢了。
  炊事员:你知道个屁!像张耳陈馀这样的能人,岂能久居人下?他们将来都是要当大王的!只是因为时机不成熟,所以暂时立武臣为王来稳定人心。你可倒好,两个人刚想着要平分赵国,你就把武臣给抓了,这正称了他们的心。他们俩表面上想把武臣要回来,实际上巴不得你早点宰了他,好分家产。你想想,一个赵国,燕国就很难抵挡,现在给你弄出两个赵国来,等过两天他们俩以给武臣报仇为借口,来个左右夹击,你等着完蛋吧。

  燕国大将居然就这样被忽悠住了,盘算了一下,觉得武臣这尊佛好像是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值钱,而且是个烫手的山芋。既然他烫手,那就不如做个顺水人情给送回去,把皮球踢还给赵国。于是他真的让炊事员和赵王同车而归,燕赵之间的人质危机,就此化解了。
  乍一看,燕国大将奇蠢无比,厮养卒这样一个小小的计谋居然也会上当。不过事实未必是这样。燕将先前狮子大开口很可能只是一种策略,是为自己争取还价的余地,他的真实目的,只是要迫使赵承认燕国的独立地位而已。他的目的最后也达到了,从后来的史实看,燕赵之间的战争没有继续,燕国未损一兵一卒,他的独立地位就被默认,事实上得到了巨大的政治利益。
  武臣这一次渡过一劫,论理他应该必有后福。但他真正是一个薄命人,没过多久,他又面临一场血光之灾——赵国的队伍中又出了一个大叛徒。
  叛徒名叫李良。先前武臣曾让他去攻略常山,他很顺利就完成了任务。武臣看他还行,就让他再接再厉,继续去攻打太原。结果这一次就不这么顺利了:打太原要过井陉关,而井陉关有秦军把守,强攻不易,于是李良就顿兵关前。
  秦朝守将和李良玩起了心理战,他借秦二世之名给李良写去一封书信,说:李良过去跟过我,是个好同志。若是李良“诚能反赵为秦,赦良罪,贵良”。信不封口,直接送往李良大营。
  这么做的目的,一是以高官厚禄为诱饵,动摇李良的革命意志;二是希冀新的内容以外泄露,破坏革命队伍的团结。事实上,这两个企图都没有直接达成。最终这封信所起到的作用,只是在李良心中悄没声地留下这么一个念头:
  看,老子还是很吃香的!
  在生活中,一旦某人有了这样的念头,他的自我期许就会变高,在单位里也就会渐渐拽起来,对于一些小的不公正也慢慢不再会容忍,对领导的安排也不会每一次都服从,最终,他要么被毁掉,要么真的另谋高就。而这种念头如果在战场上被恰如其分地运用,那威力绝不小于一个集团军。近几年,在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热点地区,就有美国特工和心理作战分队在从事这样的策反活动,其成效我们在新闻里都能看得到。

  在两千多年前,李良也就是被这么一发心理炮弹击倒的,而且他自己浑然不觉。李良那时觉得,自己的革命意志还是很坚定的,这种小把戏动摇不了他。只是靠手头这点兵力无法攻克眼前的雄关,于是他引兵回邯郸,想请兵再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