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写一写秦汉之际的那些故事》
第30节

作者: 九丰山之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6-25 21:04:32
  三十五、张耳陈馀(1)
  就在楚怀王熊心忙着机构改革的时候,河北的赵国的求救信像雪片一样地飞来了……
  河北的事,先前没有细讲,摆到这里一次讲完。
  此时,章邯正带着秦军主力在赵国的土地上肆虐,先夷平了赵都城邯郸,又派秦军把赵王歇和张耳围在巨鹿。张耳被逼无奈,向楚怀王求援。

  这个张耳,不是个平凡人物,他是复立赵国的功臣之一,与他一道位列功臣之首的还有一个人,叫陈馀。
  此二人,先前在战国时,都是魏国首都大梁的有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且两个人年轻时的生活经历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吃过软饭。
  张耳年轻时曾跑到陈留外黄一代混。正巧,当地有一个白富美的寡妇,刚刚离婚,正四处托人想要改嫁。于是经人介绍,她认识了张耳,两人很快结为夫妻。张耳就拿着老婆的钱,四处结交朋友,请客吃饭,甚至连沛县的刘邦,都曾跟着张耳玩过一段时间。最终,张耳上下打点,拿到了外黄县令这个实缺,从此名气越来越大。
  陈馀年轻时,饱学儒术,长得又帅,也娶了一个白富美——当地富商公乘氏的女儿。这样。他就在经济上有了靠山,也成了大梁屌丝们羡慕的对象,声名也日彰。
  大约是相似的生活经历,让张耳陈馀相识,两人为刎颈之交。因张耳长陈馀数岁,陈馀认张耳做干爹。

  吃软饭度日固然幸福,但不会长久。很快,秦军灭魏,两人都做了亡国奴。因为两人名气太大,所以都被秦军跨省缉拿。他们的脑袋就像当时的两支绩优股,市价直线上扬:张耳值一千金,陈馀值五百金,弄得满大街都是瞪大了眼睛找他们的人。张陈两人一想,这么值钱的脑袋还是自己留着的好,于是一起隐姓埋名,流亡他处。
  流亡的生活让两个公子哥儿饱尝了人间的冷暖。两人起先在陈县里正那里当保安谋生,好端端地不知怎么就招惹了当地的一个城管队长。队长要揍陈馀,陈馀年轻气盛哪受过这种气,当场想要还手。张耳赶忙在一旁踩他的脚背,示意他不要冲动。陈馀这才忍了下来,撅起屁股让城管打了几十板子,这事算是了结。
  事后,张耳把陈馀扶到一棵桑树下歇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当初是怎么对你说的,你我不是普通人,脑袋都很值钱,要干就干大事,“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
  陈馀想了想,觉得张耳说的还是有道理的,年纪大到底是成熟些。
  当然,流亡的生活也不乏乐趣。有时,张耳和陈馀要替里正四处张贴朝廷的命令,其中就有他们自己的通缉令。当老百姓探头探脑地围观布告,叽叽喳喳议论两个通缉犯可能的行踪时,谁也不知道两个事主就穿着制服,人模狗样地站在通缉令旁,说不定还人模狗样地吼上两嗓子:看见了一定要报告政府啊!包庇窝藏全家死光光啊!
  日期:2013-06-26 13:55:08
  三十五、张耳陈馀(2)
  再往后,陈胜就来了,他带着手下数万人马,拿下了陈县,并召开地方工作会议。张耳和陈馀闻讯,立刻前去投奔。陈胜见到他们也很高兴,他早就听说过这两个著名公知、异见分子,现在居然都来投奔自己,在那时的陈胜看来,还是一件挺长脸的事儿。
  不过,陈胜没有想到,张耳陈馀带给自己的见面礼,竟是一颗大钉子。
  在陈县会议上,当地父老乡绅都说陈胜“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是人民的大救星,所以“功宜为王”。不料张耳陈馀居然跳出来反对,他们说:现在就急着称王,明摆着就是私心太重,目光短浅。当务之急是戮力灭秦,所以应当立复立六国后裔为王,分散秦国的注意力,随后带领六国合力西进,灭了秦朝,再据关中号令天下……

  称个王还这么不痛快,知识分子就是罗嗦!
  于是陈胜索性不听他们的,自作主张当了陈王。张耳陈馀一腔赤诚,结果落个好心当成驴肝肺。
  刚见面就没给领导留下好印象,这让张陈二人有些郁闷。过了一些日子,两个人觉得既然不受重用,那呆在陈胜身边也没有多大意思,于是又跑去向陈胜请命:河北咱地面熟,愿带一支奇兵,攻略河北,用实际行动报效陈王。
  当时,正赶上张楚政权大发展的好时期,许多将领都外出略地,所以陈胜就拨给他们三千兵马,让他们去了河北。不过,陈胜留了一个心眼,他派了亲信武臣作为这支兵马的将军,邵骚为护军,同张耳陈馀一起北上。而张耳陈馀只拿到了校尉的头衔。
  但对于张耳陈馀来说,拿到兵马,就成功了一半,武臣和邵骚是绊不住他们的脚步的。只要到了河北,从此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广阔的天地就任由他们来闯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