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
第20节

作者: 卢洪营
收藏本书TXT下载
  等到“伊萨马西”特种队的队员回到阳城以后,天微亮。他们惊讶地看到,三田的头以及另外一名队员的头已经摆在三田的会议室里了!
  整个阳城的守卫兵,居然还没有人发现!
  只过了一会儿,被三田派去总部提前领赏金的一队人也回来了,十万大洋的赏金是领到了,总司令非常信任三田和他的“伊萨马西”特种队。但遗憾的是,这十万大洋买回来的是自己三田自己的人头。

  阳城内的守军人心惶惶,秦书勇的独立团随后赶到,只八百人的兵力,轻而易举地攻克了重病防守的阳城。
  三田原木花十万大洋买了自己的人头,还弄丢了阳城。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出去,所有的侵华日军都感到羞耻和愤怒。这些少将中将们甚至是侵华日军的陆军上将冈村宁次都在骂:八嘎呀路!
  事后八路军内部都说,能让一群死士都害怕的,除了秦书勇养的那群猛兽,还能有什么?
  有人说,这是老祖宗开眼了,看不得自己的国土受侵犯,所以赐了几头神兽给八路军,专门用来咬鬼子。
  还有人说,妈妈的,要是我也能养一只就好了,见一个鬼子我就灭一个!
  当事人秦书勇始终不提一词,仿佛这事情跟他没关系,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这绝对跟他有关系,而且有非常直接、非常密切的关系。不然哪能那么巧?
  但是究竟是什么关系?没有人知道;究竟有没有猛兽?猛兽是什么?也还是没有人知道。在大家的眼里,秦书勇的神奇只会越来越浓重,而不会越来越清晰。
  日期:2008-5-16 17:34:00

  (47)
  秦远的第一次亮相就把整个培训基地炸开了锅,孙立虎觉得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他的神奇之处,以便深度挖掘他的才能。他隐约意识到这个神奇之处会派上大用场,于是第二天就私自跟秦远谈了一下,问秦远为什么能记得那么清楚,是不是从小记忆力非凡。
  然而秦远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我是闻出来的。”
  闻出来的?这怎么可能?
  秦远仍旧说,是闻出来的,我的鼻子从小就这么灵。

  看秦远不容置疑的语气以及平静的神态中,孙立虎觉得他应该不是在胡扯,虽然奇人异士见过一些,但是像秦远这样鼻子如此灵敏的人,他还是第一次见。
  也就是说,秦远的嗅觉同犬类一样灵敏,能分辨出来每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不同气味,并且这些对于他来说是很好标记的。他不用抬头看,只要闻一闻就能判断这个气味的特殊性和方位。依靠这个,他将每个队员的独特气味和他们说的话建立联系,形成牢不可破的大脑信号。
  孙立虎将情况呈报给上级,上级在第二天就派来一名清华的生物学教授。
  教授姓杨,三十多岁,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来,年纪轻轻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在嗅觉系统研究领域里面很有名气,几乎能代表当时亚洲的研究水平。据说他的导师是此研究领域里的先行者。导师是先知,弟子自然不会弱。
  因为培训地非常隐秘,不允许外人进去。所以孙立虎让副队长负责训练,他把秦远带了出来,带到附近的一所大学的高级实验室里,杨教授就在那里等着。
  杨教授也是一个很罗唆的人,执意要先给秦远以及孙立虎介绍一下嗅觉领域方面的知识。孙立虎希望他赶紧检测完毕,然而秦远却很想了解一下自己身体的奥秘。秦远的态度让杨教授非常满意,毕竟这是一个冷门的研究领域,能有一个如此认真的听众对他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事情。随后他就开始了长篇的论述。
  孙立虎发现他接触的很多搞科研的人都这样,要么是基本不说话的,要么是说个不停的。所以他觉得,还是他妈的军人比较正常,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就省着。

  日期:2008-5-16 18:00:00
  (48)
  杨教授先介绍嗅觉,人类嗅觉的敏感度是很大的,通常用嗅觉阈来测定。所谓嗅觉阈就是能够引起嗅觉的有气味物质的最小浓度。用人造麝香的气味测定人的嗅觉团时,在一升空气中含有五乘以十的负十次方毫克的麝香便可以嗅到;采用硫醇时,五乘以十的负十次方毫克这样的微量,人们就可以嗅到。对于同一种气味物质的嗅觉敏感度,不同人具有很大的区别,有的人甚至缺乏一般人所具有的嗅觉能力,我们通常叫它为嗅盲。就是同一个人,嗅觉敏锐度在不同情况下也有很大的变化。如某些疾病,对嗅觉就有很大的影响,感冒、鼻炎都可以降低嗅觉的敏感度。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的明显变化,也都对嗅觉的敏感度有很大的影响。

  正常人鼻子能辨别4000种不同的气味。训练有素的鼻子,能辨别1万种气味。一般说来,女性的嗅觉比男性要灵敏。据记载,目前全世界的香水工业中有15个“特级鼻子”,100多个“一级鼻子”,其中百分之九十五是法国的男子,而且他们的祖先多是生活在法国内陆四季花开、香气袭人的格拉斯山城。
  杨教授猜测说,秦远的鼻子应该就跟香水工业里的那15个“特级鼻子”类似,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算上秦远的,全世界只有16个鼻子能达到秦远的这种灵敏程度,可以辨别一万多种气味。
  孙立虎睁大了眼睛:“全世界只有16个?”
  杨教授摇头:“现在我只是根据你们描述的情况猜测一下而已,等下还需要研究,得经过实际数据分析才能下结论。”
  杨教授经过秦远的同意,给他打了麻丨醉丨针,鼻腔消毒,然后用生物仪器从他鼻腔取下一小块肉眼看不见的嗅上皮组织。用显微镜观察化验后的结果让杨教授觉得不可思议:嗅上皮组织上面的数据显示,秦远的的嗅觉灵敏度应该远远低于常人!

  非但不是全世界的那16个之一,反而还比正常人差,怎么可能?这太荒唐了!
  日期:2008-5-17 2:07:00
  (49)
  杨教授重新化验分析、测定计算了一遍,结论仍然是秦远的嗅觉灵敏度应该远远低于常人。
  杨教授拿犬类、普通人和秦远之间作比较说明。他说狗的嗅觉感受器官叫做嗅粘膜,位于鼻腔上部,表面有许多皱褶,其面积约为人类的四倍,嗅粘膜内的嗅细胞是真正的嗅觉感受器,大约有2亿两千万个,跟人类嗅觉感受器的功能是类似的,但正常人的嗅觉感受器数目在5百万个左右,犬类的嗅觉感受器数目是人类的44倍。而通过刚才的测定和计算,发现秦远的嗅觉感受器数目应该在3百万个左右,只是普通人的五分之三。照这个数据显示,秦远的嗅觉灵敏度应该远在普通人之下。

  可是秦远和孙立虎都觉得不是这么回事,这跟实际情况不相符啊,秦远的嗅觉能力要比普通人厉害得多。
  科学数据遇到了尴尬,杨教授也跟着尴尬。不过以他多年来从事科研项目时培养成的理性思维,他很快就意识到,这次的尴尬正说明:目前的科学家们在嗅觉系统领域内的研究远远不够,还有许多神秘的地方尚未发现。
  这个想法让杨教授兴奋得要发狂。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对科学家来说,路途永远只存在于探索当中,而真相就如同一个顽皮的孩童,你知道他在,却总也见不着,他偶尔一次跑出来扮个鬼脸,能让人兴奋个半死。
  杨教授像是发情期的公猩猩那样,在实验室里走来走去,然后一拍脑袋,对秦远说:“你等着,我的导师刚好在亚洲,我叫他转过来看看!”
  日期:2008-5-17 21:43:00
  (5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