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狰狞面孔》
第39节

作者: 王维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个内心痛苦呐喊的人,正是与嵇康、吕安相交甚密的向秀。
  向秀,河南人,十四五岁时文章就已写得出类拔萃。

  老大哥山涛听说向秀早慧,专程拜见了这位小老弟。两人见面后,山涛发现他果然超凡脱俗,如同“已出尘埃而窥绝冥”一样,遂与其结成忘年之交。经山涛引荐,向秀认识了嵇康、阮籍,几个人就同为“竹林之游”。通过嵇康,向秀又结识了吕安。三人性情相投,向秀不时去吕安家帮忙侍弄菜园子。
  向秀推崇老庄思想,不但行为上极似庄周,而且少年时就想为《庄子》做注释。虽说同时代已有多人为《庄子》做注释,市场上出版的相关书籍也不下十几种,可那些水货作品不过剽掠《庄子》之言来“玄谈”,并未用心研究《庄子》,更没有触及庄子思想“灵魂深处”。鉴于现有注释《庄子》之人概莫能究其旨要,向秀决心亲自操刀,重新注释《庄子》。

  听了向秀想法后,嵇康善意提醒说:
  “我看不必了,这部书不需要再注释了。再注释,就会影响读者领略书中神趣了。”
  向秀是个执著的人,虽然平素对嵇康言听计从,但这回就没听嵇康的了。
  他花了多年时间坚持注释《庄子》,楞把以往人们没有发现的妙思奇趣给挖掘出来,以致时人称赞道“妙析奇致,大畅玄风”。
  吕安捧着向秀的注释,读后大为惊诧地感叹道:

  “庄周不死矣!”
  写作之余,向秀还坚持锻炼身体。
  因嵇康性绝巧而好锻,两人就经常在嵇康门前的柳树下打铁自娱,顺便赚点外快补贴家用。打铁时,嵇康掌锤,向秀鼓风,嵇康有节奏地用锤子敲打铁砧,像发出指令一样;向秀则心有灵犀地拉动风箱,控制着炉火强弱,二人配合异常默契。他们打铁时相对欣然、旁若无人的风度和场面,居然成为修武一景,引来众多追随者模仿。后来,竟有上百人聚集在他俩附近打铁。大家一个个光着膀子,皮肤被太阳晒的黝黑,场面蔚为大观。

  但是,有一个人的来访,却改变了向秀的人生轨迹:
  向秀亲眼见证了钟会被嵇康奚落的场景,并目睹了之后发生的一切。
  嵇康遇害,给向秀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撼:
  在嵇康死后,司马氏必然把阴冷的目光投射到自己身上。钟会是个有仇必报的小人,是否会如陷害嵇康般,将自己置之死地呢?
  一想到这,他就不寒而栗,似乎已隐约见到死神露出了狰狞的笑容。

  不久,朝廷果然请向秀出来做官。尽管向秀本不愿为官,却没有拒绝的勇气。在强权面前,经历了痛苦的人格分裂后,向秀不得不结束隐居状态,准备再次奔赴洛阳。
  嵇康旧居山阳,位于向秀居所怀县以北。两县皆在黄河以北,京都洛阳则处黄河南岸,在二县西南方向。
  向秀奉命入洛,越是被迫接近司马昭,就越是怀念嵇康。他从怀县出发向南走了半截路后,复又北渡黄河特意拜谒嵇康竹林故居。
  因为,这是一个向秀梦萦魂牵的地方,更是一个让他伤心欲绝的旧地!
  竹林七贤聚集山阳,正是以嵇康竹园为中心,开始了道法老庄的清谈。仅仅数年之前,他们还在青山绿水中饮酒赋诗、弹琴唱歌,依据对老庄思想的理解畅谈名理、纵情辩论。那段光阴,是七人一生中最灿烂、最惬意的黄金时期。如今,庭院依旧,但已物是人非。主人不在了,其他人也离开了。往日情趣一去不返,唯有空宅孤立荒野。

  向秀眼中满目萧条,心中悠然生出莫名的凄凉。。。。。。
  日期:2012-03-22 22:45:15
  61、沉默
  在呜咽的笛声中,向秀思绪纷飞,想到了很多很多。
  他想起了嵇康生前何等风华正茂,而今已成昔时云烟。他想起了西周末年,周大夫行役时过故宗庙宫室,见到那里尽是禾黍,悯宗周之倾覆而彷徨不忍离去,乃作《黍离》哀悼。他又想起了商亡之后,箕子去朝拜获胜者周室时,路过殷墟而有感宫室毁坏,不由得伤心欲绝却欲哭无泪,乃作《麦秀》之诗悲殷之灭亡,殷民闻之而流涕。

  此次去洛阳,我何尝不为曹魏名存实亡而悲慨呢?但在司马氏恐怖统治下,我与箕子一样,也是欲哭而不能啊!
  人去屋空,向秀站在屋前,仿佛再度回到嵇康被杀时,千古难忘的诀别场景。
  嵇康蒙冤入狱后,司马氏贼喊捉贼让其无从讲理。嵇康一身傲骨,乃在《幽愤诗》中愤言“实耻讼免”。 嵇康的冤死,让向秀忽然联想到历史上另一个知名冤案:
  冤案中被腰斩的主人公,就是名声不佳的秦朝开国丞相李斯。
  李斯身居高位,对秦朝从无反心,却因高级太监赵高陷害,被秦二世胡亥以谋反定罪。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李斯临刑前,对一并处斩的儿子说了一句令人鼻酸的话: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暴秦功臣李斯贪生怕死、趣味低下,与曹魏隐士嵇康视死如归、志趣高洁实难相提并论。惟二者死因相同,皆为被诬谋反、蒙冤而死。向秀为了不重蹈好友覆辙,被逼向强权暴力低头。精神上的折磨,实在是痛中之痛。
  现在,向秀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用手中笔墨来抚平心灵的伤痕。
  从喷泉里淌出的是水,从血管中流出的是血。
  在泪水朦胧中,向秀写下了一篇情恳意恻悼念嵇康的短文。他笔下流淌出来的已不是文字,而是鲜血和生命: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悯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蹰。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馀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在中华卷帙浩瀚的文学作品中,刚开头却煞尾、欲言又止的抒情短赋寥寥可数。

  人间多少事,欲说还休。向秀对嵇康的思念,只能诉诸沉默了。这篇不足二百字的《思旧赋》,以其婉转哀怨、情辞深痛,成为哀悼逝者的千古名作。
  向秀进入洛阳后,感到一股深深的压抑。
  整个都市都是灰暗的,毫无欢乐可言。洛阳城中有诸多槐树,秋风起后树叶飘撒了满地,使街道两侧全是灰色的落叶。身着灰色服饰的百姓,在街头面无表情地走着,整座城市了无生气。
  晋公府第内,司马昭见到以前屡征不应的向秀,以胜利者的口吻得意地问道:
  “闻有箕山之志(指隐居山林),何以在此?”

  黑暗专制下的生命,就如浮尘一样轻忽。
  向秀为了保全性命,只得顺着司马昭的话违心答道:
  “我认为巢父和许由这样的猖介之士,并不了解尧帝求贤若渴的用心,所以隐居的生活并不值得羡慕。”
  向秀将司马昭比作尧帝,马屁拍得恰到好处。司马昭果然心情舒畅,对他好感倍增。向秀自知如此作呕的回答实在廉耻丧尽,惟有内心默默念叨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