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狰狞面孔》
第34节

作者: 王维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昔日与足下相交,多年来相处甚欢。我到您家做客时有幸认识了阿都,真为足下有如此聪明可爱的弟弟而惊喜。去年,阿都向我说:‘诚忿足下,意欲发举’,而我劝止了他。这么做是为了维护你们兄弟的手足之情,也是为足下家门名誉考虑。足下曾发誓以后再也不会发生类似事件,阿都也在我重言慰解之下撤诉。
  但是,足下如今却倒打一耙诬告阿都,还把我蒙在了鼓里。何意足下苞藏祸心邪?阿都所以忍辱负重,实因我之缘故。现在阿都获罪入狱,我负阿都,犹如足下之负我也!我怅然失图,复何言哉!既然如此,我无心再与足下交往了。古之君子,绝交不出丑言。从此别矣!临书恨恨!”
  文中的足下,姓吕名巽字长悌;阿都,则是吕巽的同父异母弟吕安。
  言简意赅的《与吕长悌绝交书》,描绘了一个沉静谦和、优雅自重的真君子!
  文章朴实无华,却是一个大写的人,对一个畜生的正义宣言。嵇康面对罪魁,保持了冷静和礼貌,一面光明正大地为阿都辩护,一面又不失风度地给吕巽写了一封文辞翩翩的绝交书。读嵇康飘逸的诗词散文,听其“薄汤武而非周孔”的名句,看他让权贵尴尬难堪的洒脱,嵇康俊烈桀骜、狂傲放诞的名士风采,尽展世人眼前。
  吕巽、吕安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丑陋事件呢?
  吕安(阿都)是位风姿秀异的少年,与嵇康分处天南地北。两人相交甚笃,“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嵇康常视千里如无物,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去看望他。

  与浪漫潇洒的朋友之谊相比,吕安与兄长的手足之情,却是肮脏龌龊如淤泥:
  吕安有一位美丽的妻子徐氏,吕巽竟然趁弟弟不在家,灌醉弟媳妇后将她奸污!
  敬重兄长、善事兄长曰“悌”。 吕长悌满口仁义道德,素以儒家弟子自居,却干出禽兽不如之事,真是莫大讽刺。吕安得知娇妻被辱后,几乎气昏过去。他第一反应就是去官府告那人面兽心的兄长,接着就将此事告知挚友嵇康。吕巽苦苦哀求嵇康出面干旋,嵇康本着家丑不外扬的考虑,劝慰吕安撤销了诉讼。不料,吕巽在朝廷寻到靠山后,反而诬告弟弟“不孝”,把吕安送进了牢房。

  “不孝”,是一项重罪。
  哥哥以此控告弟弟,既能拔高自己形象,又与朝廷提倡孝道的主流思想吻合。
  吕安是冤枉的,但又如何辩白呢?说哥哥霸占自己妻子?有何证据?将家丑公诸于众后,妻子颜面何在?家族门庭何以避羞?
  衣冠禽兽吕巽有持无恐,皆因后台强硬:红得发紫的钟会!
  嵇康知道,钟会才是事件的真正策划者!
  跳梁小丑吕巽,断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主动蹦出来颠倒黑白。

  因吕安誓不与司马氏合作,司马氏党同伐异,将其发配边疆。朋友无辜蒙冤,嵇康无比愤怒。作为“不孝”冤案的惟一知情人,他要挺身而出,为阿都作证!
  与强大的司马氏抗争,会是什么结局?
  衡量人的勇气,从不依靠外表。温文尔雅之人,骨子里可能蕴含令鬼神变色的盖世豪情。嵇康一生追求庄老之学,讲究宠辱不惊。即便怀着莫大愤懑,文字依旧沉静平和。如此耿直优雅、勇毅谦和之人,明知伸张正义的代价是多么沉重,也不愿违背良心。他抛弃“明哲保身”的教条,决然站到了黑暗对立面!
  见到嵇康的私人信件,钟会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压抑多时的恼怒,如泉水般喷涌而出。“顺我者生,逆我者亡”,是钟会一向遵奉的人生信条。凡是敢于蔑视自己尊严的人,绝对不可以原谅,必须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既然嵇康不愿意吃敬酒,现在就是他吃罚酒的时候了!
  “文字狱”,绝非满清时期的产物。将他人文章中只言片语剥离出来,断章取义后,扣上一顶致命大帽子,是手握权柄的大鳄们铲除异己的惯用手段。嵇康意气慷慨写给吕巽的书信,就成为司隶校尉钟会诬陷嵇康“言论放荡,毁时乱教”的“罪证”。

  为了彻底打倒昔日偶像,钟会特意在司马昭面前说了一句话:
  “嵇康,卧龙也,绝不可让他东山再起!主公治理天下虽高枕无忧,但对嵇康却不得不防范啊!”
  诸葛亮是司马氏死敌,钟会故意刺激司马昭最脆弱、敏感的神经,可谓阴毒至极。司马昭默默点了点头,一群如狼似虎的武士立即奉命出发了。
  抓捕嵇康的罪名很简单:他是不孝者的同党。
  日期:2012-03-02 22:22:21
  53、广陵散

  一阵晚风拂过,惊起鸟雀乱鸣。
  在静寂的碧霄衬托下,一曲具有戈矛杀伐气息、旋律慷慨激昂的《广陵散》,显得格外激越。“广陵”是扬州古称,“散”为操、引乐曲之意。《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即流行于古广陵地区的琴曲,是我国历史上十大古曲之一。它萌芽于秦、汉时期,常被人们与《聂政刺韩王》的琴曲相联系。 《广陵散》之名,最早见载于魏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其曲至魏晋时期已逐渐成形定稿。

  作为世间奇才,嵇康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
  他所著《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太师箴》、《明胆论》、《释私论》、《养生论》等艺术论作,历经时间的考验仍能千秋相传。此外,嵇康还极善音律,不但精于笛,更妙于琴。他如痴如醉地求索崇高人生: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充满抗暴精神及对自由不屈追求的《广陵散》,正如熊旺的炉火和刚劲的锤击,体现出对人生至高境界的绝妙阐释。

  琴曲声中,束缚人性的教条礼法、尔谀我诈的官场险诈,皆在嵇康脑海里烟消云散。当他忘我演奏《广陵散》之时,竟与另一挚友联决为中国音乐史留下了“嵇琴阮啸”。 或许,正因嵇康有着愤世嫉俗的心境,才会在音乐创作与演奏上取得了如此成就!
  关于嵇康出神入化的琴技,江湖上有着诸多传说。数百年后,北宋学者将其中精彩片段收录于《太平广记》的《灵鬼志》中:
  一天夜晚,嵇康在灯下弹琴。忽然,窗外出现了一个丈余长的怪人。此人身著黑衣革带,一直看着嵇康弹奏。嵇康觉察异象后,马上吹灭了灯火,并淡淡说了一句:
  “耻与魑魅争光!”
  以上仅是嵇康传奇色彩中的一个小插曲,关于他如何学得《广陵散》的故事,则更加令人惊奇:

  嵇康曾远行数十里,夜投于月华亭。在他将睡未睡之际,一个断头鬼魂骤然漂浮在他面前。嵇康心中萧散,了无惧意,至一更时分更操琴先作诸弄。听闻嵇康之雅声逸奏,断头鬼魂在空中连连称善。嵇康一边抚琴,一边大声喝呼:
  “君是何人?”
  断头鬼魂发出忧怨之声:
  “身是故人,幽没于此,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我昔日素好琴曲,故来听耳。我身体不幸被凶徒所害而终,形体残毁,不宜接见君子。然爱君之琴,要当相见,君勿怪恶之。君可更作数曲。”
  嵇康又为断头鬼魂抚琴击节弹奏了一曲,并微笑着摇头说:

  “夜已久,何不来也?形骸之间,复何足计?”
  断头鬼魂听后,乃用手击其无形之头说:
  “闻君奏琴,不觉心开神悟,况若暂生。”
  嵇康夜遇琴友,兴致大发,遂邀断头鬼魂共论音声之趣。一人一鬼月下探讨音乐之声,甚为投缘,人鬼之间其乐融融。断头鬼魂言辞极为清辨,对嵇康说道:
  “君试以琴见与。”
  断头鬼魂随即为嵇康弹奏《广陵散》,并将此曲悉数传授给他。由于嵇康先受断头鬼魂指点教诲,此后人们所奏之《广陵散》,已无人能及嵇康。传授过程中,断头鬼魂还让嵇康发了一个誓:不得将此曲教与他人!

  欢乐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原本漫长的夜晚竟然转瞬即过。太阳即将升起,断头鬼魂无限怀念地对嵇康留下了临别赠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