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狰狞面孔》
第31节

作者: 王维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司马家族为了换取士族支持,除了在政治上满足盟友特权需求外,还在经济上给予高门特殊照顾。因此,晋王朝实行了一种叫作“占田荫客制”的制度:
  朝廷按官品的高低,不但赏赐士族田地,还豁免了他们的赋税。
  所以,士族不仅不缺钱,经常还为钱多而发愁。
  在皇帝带头奢侈的垂范下,晋王朝上层完全沉醉在盛世大联欢的繁荣局面中。
  老乌龟何曾“性奢豪,务在华侈”的超一流阔气自不用说,他的龟儿子何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老爹“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的本色,进一步发扬光大。何大龟的一生,就是发自肺腑、坚持不懈的追求奢华。他打破了何老龟日食万钱的记录,将自己伙食标准提高到令人仰止的每日二万钱水准。
  何家食必尽四方珍异,真乃何其壮哉!

  日期:2012-02-22 21:47:27
  47、五石散
  在你用蜡烛当柴禾,我用糖水刷锅;你拿香料涂墙,我拿赤石脂涂墙的大消费时代,有钱、有权、又有闲的士族子弟们,为了丰富精神生活,难免要磕个药、服服迷幻剂之类了。在万恶的鸦片输入中国之前,中国本土也有自产自销的兴奋剂。据说,发明者是医圣张仲景。
  一代神医,为什么要搞这个玩意儿呢?唯有理解东汉末年的气候,才能明白所以然。
  当代著名地理学和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1972年发表了震动国内外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文章指出:

  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的二千年间,黄河流域年平均温度大致比现在高2℃,一月温度约3-5℃;此后一系列冷暖变动,幅度大致在1-2℃。每次波动周期,历时约400年至800年;历史上几次低温,出现于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在每一400年至800年的周期中,又有周期为50—100年的小循环,温度变动幅度0.5—1℃。

  若将上文结合历史,汉唐盛世及康乾盛世,皆源自气候的回暖;两晋南北朝及两宋、大明的衰亡,均与气温下降密切相关。公元400年,正是东晋隆安四年,汉族在低温侵袭下奄奄一息的时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自东汉末年起,中华大地就开始进入低温期。伴随低温的,是干旱和大量粮食歉收,还有大面积传播的瘟疫。众所周知,粮荒和传染病,成就了张角三兄弟。
  瘟疫大流行期间,尤以死于伤寒病的人最多。张仲景家族原有两百多人,自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以来,不到10年内就死了三分之二,其中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病。
  正如鸦片原本是作为麻丨醉丨药,张医圣所开发的药方,起初也是给伤寒病人发热治病用的。因药的主要成分是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故被称为“五石散”。散剂性子燥热,被清人俞正燮称为“杀人之烈,较鸦片尤为过之”。
  伤寒要人命,五石散以毒攻毒救人命。不过,士人服药后的麻烦也不少:

  首先,为了避免因偷懒躺下而性命不保,人一定不能静卧,要通过散步的方式来“行散”。其次,饮食上也有诸多禁忌,一定要大量进寒食,食不厌多;同时还必须喝热酒,酒必须又好又醇,否则离死翘翘也就不远了。第三,由于服散后身体先热后冷,症状颇象轻度的疟疾,一定要穿薄衣。第四,为了发散药剂的热性,还要经常以凉水浇注身体。

  总而言之,磕完五石散后吃热食穿厚衣,肯定与僵尸有个约会。要想活下去,必须“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争取冻出肺炎来。
  所以,五石散另有小名,唤作“寒食散”。
  魏晋名医皇甫谧服散后,“行散”时不知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只觉胸腹燥热、烦闷咳逆,以至在隆冬腊月必须脱光衣服嚼冰块来压制毒性。他昼夜不得寐,对着香喷喷的食物只能干流口水。若非亲朋拼命阻拦,这位毒发时痛不欲生的大人物,早已拿刀在自己身上戳几个窟窿了。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当皇甫谧神智恢复清醒后,沉痛地总结说:
  “许多人发散失误,死于非命。我的族弟,痛苦得舌头都陷入喉咙之中;东海人王良夫,痈深深陷入后背;陇西辛昌绪,脊肉完全溃烂;蜀郡的赵公烈,中表亲戚里有六人因此而死。这都是服用寒食散造成的,我虽然还活着,但也是苟延残喘,贻人笑柄。”

  皇甫谧提起五石散就咬牙切齿,最后仍旧医治不好,委顿而死。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更是感慨道:
  “宁食野葛(一种毒药),不服五石,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
  既然五石散猛烈凶险,副作用如此之大,为何魏晋名士仍对其趋之若鹜,成为一种时尚呢?五石散的风靡,必须要提及一位名士:何晏!
  日期:2012-02-23 21:44:40
  48、神奇功效
  何晏,河南人,汉末大将军何进之孙。

  当母亲改嫁作了曹操小妾后,何晏就顺带被继父收养了。何晏自幼以才秀知名,喜好钻研老﹑庄之学。他才华出众,容貌俊美,喜欢修饰打扮。因面容细腻洁白无与伦比,何晏粉盒片刻不离玉手,颇有“行步顾影”的自恋情节。
  见何公子服饰拟于太子,又生得貌美如花,魏文帝曹丕大吃其醋,对这位小老弟又嫉又憎,公开称何晏为“假子”,什么官也不给他当。
  盛夏时节,比何晏小十二岁的曹叡,忽然被一个无聊的问题所困扰:
  何晏叔叔肤色这么白皙,是否在脸上搽了一层厚厚的白丨粉丨呢?
  为了核实自己的判断,曹叡专门捡了一个大热天请何晏过来吃热汤面。片刻之后,何晏大汗淋漓,不停用衣服来擦汗。当他擦完汗后,脸色愈发显得洁白。曹叡很郁闷地证实了小何叔叔没有搽粉,而是“天姿”美白。

  由于何晏后来娶了曹魏金乡公主为妻,被封为驸马都尉,后人就把“傅粉何郎”(又作:傅粉郎、汤饼赐、何郎汤饼、粉郎)作为一个典故,用来形容面容白净漂亮的美貌男子。
  何晏如此多娇,自然离不开秘密武器:五石散。
  江湖上没有人知道,何晏为什么会对张仲景先生的药方感兴趣。唯一合理的解释,或许是他以前感染过伤寒,在治病过程中无意发现医圣药方的其他功效。何晏将张仲景治疗“五劳七伤”、“伤寒令愈不复”的两个方子“侯氏黑散”、“紫石寒食散”,经过若干次加减乘除捣鼓后,终于成功完成了药品到兴奋剂的转换。
  对于五石散的效用,创始人何晏是这样评价的:
  “服此药不但可以祛病,更可以使精神爽朗、气色红润!”

  自东汉末年起,美貌就成为品评人物的重要条件之一。
  何晏要乘直升机多快好省向上爬,不能不高度重视自己的容貌风度。不过,他运气不太好,不但曹丕嫉妒他,侄子曹叡当上皇帝后,也不买他的帐。曹叡借口何晏过于浮华而有意抑制,仅给他授了个没实权、缺油水的冗官。
  等曹爽保持朝政后,何晏似乎才开始转运。他依附曹爽,接连升迁侍中、吏部尚书等要职,大权在握后就开始仗势专政了。作为朝廷的头面人物之一,对自身外在形象当然更加注意了。
  不过,五石散虽有美容之效,但美男子毕竟是稀缺资源,消费者数量有限。所幸,时代潮流兴炼丹。人们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将吃石头变成一项理论完备的杀人学问。按照专家的看法,五石散是一剂延年益寿的宝药。
  知名度与皇甫谧并肩的宋尚先生,甚至公开向粉丝宣布:
  五石散,就是保治百病的仙丹!
  真不知皇甫谧生不如死时,听到同行如此结论,究竟作何感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