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狰狞面孔》
第2节

作者: 王维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三年之丧,在公元前五世纪时,人们就已经不能忍受,所以才有宰我的强烈反击。事实上,孔丘并没有回答宰我的问题。宰我的问题是:三年之丧的结果,将使“礼坏乐崩”,孔丘应该解释或证明礼不会坏,乐不会崩。可是他却抛开这个严肃的主题,绕过来问宰我吃米穿绸心里是不是平安?而又在背后骂他不仁不义!这种答非所问的论断,只是下流的人身攻击,使人们的注意力远离焦点。几千年来,中国人就用这种方法思考,被这种方法牵着鼻子乱走。

  仅只因为司马炎在三年之丧一件事上,恢复了公元前五世纪人们已不能忍受的痛苦,司马光便无限感动,赞扬他是“不世之贤君”。司马炎是不是“不世之贤君”,《资治通鉴》俱在,字字可考,只不过一个荒淫的地痞流氓而已。《资治通鉴》可是司马光自己编的,为什么这么轻视读者的智慧,把史实一笔抹杀,只因为这项行为符合司马光自己的利益。

  司马炎守丧之举,与其家族背景密切相关。
  河内司马氏与汝南袁氏同属服膺儒教的地方豪族,司马懿与袁绍阶级出身相同、信仰相同,与非儒家出身的谯县曹氏格格不入。从本质上来说,魏、晋的兴亡递嬗,不仅是司马家、曹家两姓之间的私人恩怨,更是儒家豪族与非儒家寒族的斗争胜败问题。
  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以袁绍为代表的儒家豪族在正面战场上失败后,转而扶持潜伏在曹魏帝国的司马懿,最终实现了对非儒家寒族的大逆转。
  唯因如此,司马家不得不向盟友让渡相当多的利益,为门阀制度的兴起埋下了祸根。
  日期:2012-01-04 21:20:30

  4、西北反了
  邓艾被钟会打黑枪之前,曾招降了河西鲜卑数万人,并将之散布在雍、凉二州之间,跟汉人杂居在一起。河西鲜卑,泛指活动于河西走廊的鲜卑诸部,其中以秃发部落最为强大。该部落是西部鲜卑中拓跋部落的一个分支,秃发即为拓跋的异译。
  对这些非我族类的异己分子,司马炎登基后担心日久生变,于是分割雍、凉、梁三州各一部,专门设立了秦州(甘肃东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或许,《大风歌》对晋帝国老大的用人,有某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司马炎指定了一位赫赫有名的猛将为首任秦州刺史,冀望其能稳定西部边疆。
  事实证明,名气是个不太靠谱的东西,有名气就会有过气。
  司马炎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派了一个错误的人,反使西北一片火焰,十年都不得安宁。
  晋泰始五年(269)春,胡烈走马上任,来到了秦州治所冀县(甘肃甘谷)。
  胡烈,曹魏车骑将军胡遵之子,曾任曹魏襄阳太守和卫将军。此人战功显赫,曾在寿春之战中袭击吴军粮队,逼退东吴名将陆抗;跟随钟会伐蜀时,他身先士卒夺取了入蜀门户阳安关口,使姜维被迫退守剑阁;钟会欲据蜀自立时,他被软禁后暗中联络儿子胡渊,胡渊隧率军击杀钟会,粉碎了姜维复兴蜀国之计。
  胡烈出身将门,骁勇善战,老弟胡奋也是一员大将。他人如其名,性烈如火,刚猛有余而阴柔不足,以至就职后竟然点燃了一座火药桶。

  事故的起因,源于一场五十年一遇的天灾。
  晋泰始六年(270年)夏,已在河西、陇西持续了数年的旱灾愈加严重。当地民众深受其害,数十万人嗷嗷待救。秦州灾区胡汉混杂,尤以河西鲜卑人数最为众多。正因怕出事端,司马炎才特派悍将胡烈前往镇守。
  天灾来临,胡烈应以怀柔为上策,须妥善安抚、慰问、救济受灾百姓,帮助难民解决生活问题,携手共渡难关。但是,作为一介有勇少谋、刚愎自用的武夫,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一味以高压手段处理问题。结果,不仅失羌戎之和,更加剧了灾区难民的痛苦。
  河、陇百姓先失望、后绝望、继而怒火万丈。
  原本指望官府能让自己有口饭吃,不料苦苦盼来的救星,竟然是祸害黎民的灾星。几十万人在强烈饥饿感的驱使下,对朝廷的不满终于如火山般爆发。
  不靠天,不靠地,只能靠自己!

  在胡烈的暴政之下,不反抗一定饿死,反抗或许还有一条活路,不如反了!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难民起义就在秦州万斛堆(甘肃靖远)爆发了。在河西鲜卑秃发部落酋长树机能振臂高呼之下,灾区各族百姓揭竿而起,以暴力方式讨饭吃。
  霎时之间,晋帝国西部边陲一片烽烟!
  日期:2012-01-05 20:58:38
  5、秃发树机能
  对辖区内的叛乱,胡烈并不太在意。
  自己身经百战,拳头够硬,吴、蜀精锐正规军尚且畏惧自己三分,何况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呢?
  晋军的征讨过程,完全印证了他的判断:义军一触即溃,胡烈三战三捷。
  胡烈端坐中军帐,正在构思第四次大捷之时,忽闻义军又来骚扰。他立即起身,大步流星走出营帐,遥遥一瞥之下,不禁大喜过望:
  营外挑战的义军中,为首之人虎背熊腰,正是自己缉拿的头号要犯---秃发树机能!
  梦里寻他千百度,今日自行送上门!

  胡烈亲率大军出寨迎击,一番混战后再度打得对手溃不成军。眼看秃发树机掉头想溜,胡烈急令手下紧追不放,务必砍下贼酋的脑袋当球踢。
  于是,前面衣衫褴褛的义军猛跑,后面铠甲鲜明的晋军猛追。这场猫捉老鼠的追逐游戏,直到双方狂奔到怪石嶙峋、四山突兀的万斛山时方告终结。
  胡烈兴致勃勃地冲入山势险峻的绝地,一抬头忽然发现情况不大对劲。正当他感到疑惑之际,山涯上传来了刺耳的胡哨,凄厉的声响仿佛要划破天际一般。
  不好,中计了!
  当见到漫山遍野的义军,胡烈猛然醒悟,慌忙高声吆喝左右:

  “全军速退!速退!”
  当他明白对手要扮猪吃老虎时,已为时过晚了。
  秃发树机能骁勇有谋,鲜卑人体格剽悍,大多是拳头上能跑马的狠角色。
  胡烈立功心切,又太过狂妄自负,错把不发威的猛虎当成小猫。在对手强而示之弱的策略误导下,他吞吃了三块诱饵就不知天高地厚,将诱敌的老弱残兵当作了主力,一头撞进对手精心布下的口袋阵。
  看到鱼儿终于上钩,精壮凶悍的鲜卑伏兵在呐喊声中涌现,高举刀枪从两侧山腰呼啸而下,将晋军拦腰截作数段,使其首尾不能兼顾,前后无法呼应。

  晋军阵势大乱,被鲜卑人冲击得七零八落,纷纷伏尸山谷,很快就死伤大半。
  正当双方砍得热血四溅之时,胡烈忽听前方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
  “胡将军这次兵败,如何能回朝廷交差?不如归降于我,一同共建大业,如何?”
  胡烈循声望去,只见秃发树机能骑着高头大马,在前方半山腰的旗帜下跟自己打着招呼。他脑筋转了几圈后,马上扭头对左右大声喊道:
  “这次进军虽然失利,如能杀掉贼首,仍是大功一件!”
  说完,胡烈拍马舞刀,领着残余的兵丁向山上直冲过去。但是,他刚跑出数丈开外,山上就响起了梆子声,一阵箭雨随即迎面射来,晋军寸步难行。
  战至日落时分,晋军全军覆没。胡烈身中十数创,终因羞愤难当自刎而死。
  此人兵败身亡固然咎由自取,但能以身殉职,也不失为一条汉子。

  胡烈死后不久,正是八月桂花香的时节,天空发生了一件极为奇妙的事。
  许多人看见一艘浮槎(飞船)在地球和太空之间遨游,据说还有一位驴友备妥了干粮,有幸搭乘浮槎上天旅游去了。那艘飞船上天的过程,和当今航天飞船从地球飞到太空的情形几乎一样。
  这件怪异的事情,被尚书张华收录在案。张华之所以爱多管闲事,因为他有个业务爱好,就是喜欢采集史上神怪志异的故事,搜罗民间巷尾的传说,然后不辞辛苦地编成了一本《博物志》。据东晋王嘉的《拾遗记》称,此书原为400卷,因司马炎嫌多而被删订为10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