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60节

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6-05 11:36:51
  当兖州陷入吕布之手,曹操无家可归时,袁绍笑了,他知道这是控制老朋友的好时机,于是他写信让曹操把家人送到邺城,用意表面是为了保护,实质是为了要挟。据史料上讲,曹操原本已经要答应袁绍了,但幸好被程昱等人所劝止。
  对于此事的真实性,我觉得还有待考究,因为它与曹操的性格大为不符。要知道,孟德是一个从来不会屈服于任何压迫的人,所以我更愿意相信,是他经过思考后拒绝的,那才符合他的真正性格。
  总之不管怎样,从曹操拒绝袁绍的那一刻起,两人间的矛盾就开始表面化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个想拼命控制,一个想拼命摆脱控制。双方的明争暗斗,就像两个国手间的围棋赛,不到最后一手,谁都不会投子认输。
  建安元年八月,先前被董卓劫持到长安,又一路辗转各处的汉献帝,终于回到了洛阳。曹操闻讯后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当即作出决定,派兵将献帝迎到许县,从此开创了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格局。
  应该说,从那时起他才真正地解脱了,自由了,可以高呼“我的地盘我作主”了,而对于袁绍来说,此事却是一个双重的打击,既有情感上的,也有利益上的。
  因为按照袁绍的思维逻辑,脱离便意味着背叛。
  于是,盟友变成了敌人,友情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仇恨,它将和利益一道,左右着曹操和袁绍的驱壳,直到一方被另一方彻底消灭……
  日期:2015-06-05 17:06:16
  【决战前的序曲】
  建安四年二月,曹操消灭吕布,夺取徐州后,逐渐将主力调到了兖州山阳郡的治所昌邑(今山东巨野)县附近,此时,他正把目光投向不远处的黄河对岸,那块名为河内的土地上。
  河内郡,位于京师洛阳的东北面,初置于大汉建国后的第二年,共辖汲、共、林虑、获嘉、修武、野王、州、怀、平皋、河阳、沁水、轵、山阳、温、朝歌和武德等十六县,郡治怀县。
  四月,曹军陆续抵达黄河南岸,按照过去曹操和袁绍结盟时的约定,这条河流就是双方的分界线,河对岸的射犬城虽然只是野王县一处不起眼的据点,但因为隶属于河内郡管辖,所以属于袁绍的势力范围。

  而现在,曹操决心要打破之前的那个约定,跨过黄河,进击射犬,夺取河内。
  射犬的守将名叫眭固(眭字念虽),字白兔,其姓比较冷僻,表字也显得很温顺,但事实上,此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绿林,系黑山起义军宿将之一。
  两个月前,河内太守张杨遭部将杨丑袭杀,眭固又旋即杀了杨丑,并驻屯在射犬,依附于袁绍。
  曹操原本以为,趁袁绍正集结大军围攻画地为牢的公孙瓒,而无暇顾及南线之际,抢先占领黄河北岸的河内郡诸县,然而当他逼近射犬后,却突然收到快马来报,袁绍派士兵采取土工作业,把地道挖到了公孙瓒的易京城下,公孙瓒自知败局已定,于是疯狂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儿女,最后引火自焚。
  日期:2015-06-06 13:09:55
  公孙瓒一死,北方便再无可以牵制袁绍的势力,其主力可以马上调头来援,曹操非常清楚这一点。
  可是弓在弦上,不得不发,他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抓紧一切时间,抢在袁绍的援军到达前解决眭固,抢占射犬。
  就这样,曹军的首批攻击部队渡河了,带队的将领分别是曹仁与史涣,眭固抵挡不住,只好命手下薛洪、缪尚等人留下来指挥守城,自己则领一支兵马从北门而出,企图逃跑,但就在离射犬北面不远的犬城,他的队伍忽然遭遇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猛烈阻击,为首将领正是史涣。
  史涣乃曹操手下一员勇将,他率军几经突击,将射犬出来的这支兵逐一杀散,眭固心知落入陷阱,插翅难飞,只能绝望地陷阵而死。
  眭固死后,曹操率主力从容渡过黄河,紧接着便对射犬发起总攻,失去主将的城池无法支撑,稍事抵抗后便开门投降了。
  战后,曹操对薛洪和缪尚二人加以安抚,皆封为列侯,河内郡的其他县份闻讯纷纷望风而降,曹操遂完全占有河内,另外在一堆战俘当中,他还意外地发现了熟人魏种。
  曹操可谓是魏种的恩主,当初入主兖州时,他曾把魏种举荐为孝廉。
  兴平元年,因张邈、陈宫的叛乱,兖州全境出现过各级官吏大规模叛逃的事件,对此曹操有过一个这样的判断:

  “只有魏种不会弃我而去!”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快就传来了魏种叛逃的消息,曹操得知后面子马上挂不住了,当场大怒道:
  “魏种啊魏种!如果你不是向南逃到了山越,向北逃到了匈奴,我就绝不会放过你!”
  此番誓言,犹在耳侧,所以魏种受擒后,在场的人都心照不宣——此人必死无疑。
  可曹操却只是看了一眼魏种,然后缓缓道出四个字:“唯其才也”,便宽恕了这名俘虏,事后还任命其为河内太守,主持黄河以北的防务。
  射犬一战的规模,说来并不大,顶多只能算是大决战来临前的一篇序曲,但此战作为一个信号,等于是曹操正式向袁绍摊牌,一场维系了三十年的友情,将从此彻底破裂!
  日期:2015-06-06 22:08:42

  论战(一)
  曹操之所以敢悍然攻打河内,必然是有所觉悟了的。
  建安元年八月,他派部下扬武将军曹洪率兵进入洛阳,迎奉献帝,接着又采纳议郎董昭的建议,于九月七日将汉献帝移至许县,并正式以该县作为都城(称许都),设立宗庙社稷。
  曹操明白,虽说此时天子的权威早已扫地,但总归还是个名正言顺的皇帝,把他捏在了手上,以后的文章就好做了。
  此事过后,曹操为自己捞到了一个三军总司令(大将军)的职务,同时受封为武平侯,而对于当时群雄中军力最强的袁绍,曹操只给了他一个太尉的官职(封邺侯)。

  大将军和太尉都是汉帝国负责军事方面的高官,但前者主掌内外战争,尤其是在乱世中,对全国范围内任何不服从中央号令者,都有行使讨伐的权力,而后者则主掌兵事功课,也就是偏重于军队政务方面的管理,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就实际的权势而言,也通常是前者大于后者,所以袁绍对这项任命十分不满,诏令到来后,他用拒绝接受的表现向曹操发泄着自己的怨气,最终曹操不得不重新权衡利弊,将大将军之位让给了袁绍,自己改任司空,才算平息了这场官职风波。

  谁知事情刚刚过去不久,袁绍又忽然收到一份来自许都的诏书,内容对他多有责备,称他在冀州自树朋党,又地广兵多,却不思出师勤王,还热衷于攻伐兼并,擅自屡生战端。
  袁绍立刻意识到这肯定是曹操在扯虎皮做大旗,借天子之名给自己施加压力,于是当即勃然大怒,骂声连连。
  “曹操早应该死过几回了,都是因为我的庇护才活下来的,没想到如今居然对我反戈一击,用天子的名义来指责我,真是岂有此理!”
  日期:2015-06-07 00:33:47
  不过骂归骂,发泄过后,袁绍也无可奈何,只得上疏自责,向许都的朝廷递交了一份深刻的个人剖析材料,算是罕见地作了检讨。
  由此可见,这时的曹操和袁绍,已然没有了昔日的密友情分,开始分道扬镳,而且关系也变得日益紧张起来。
  建安二年,当曹操在宛城被张绣干了一记闷棍,正急于复仇之际,袁绍给他写一封言辞傲慢的信,对他颐指气使,态度相当蛮横,曹操看过后非常恼怒,气得连行为举止也没了常态,众人以为是被张绣打败的缘故,只有他的首席谋士荀彧觅出了一些端倪。
  荀彧说:“曹公是聪明人,相信不会为已经过去了的事情耿耿于怀,或许是还有其它方面的忧虑吧?”

  曹操听后当场把袁绍的来信拿出来给大家看,然后问道:
  “我现在想要讨伐这个不义之人,但实力又不如他,怎么办?”
  众人当中的郭嘉最先站了出来,他过去曾北上冀州,在袁绍手下打过一段时间的短工,后来觉得袁绍不是能成就大业之人,于是才毅然选择了弃之而去。
  经荀彧的介绍,郭嘉进入曹操的参谋班底,并很快获得信任,被授予军师祭酒一职,可以说,他是最得曹操喜爱的一名青年谋士,而他接下来的发言,简直可以被评为一篇高水准的学术论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