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女天官——诡明》
第2节

作者: 小_裳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先是巡夜更夫惨死街头尸身于一夜间尽数腐烂露出森森白骨,而后更有人看见夜深人静时有身影窜动捕捉猫、狗为食。先时也曾误认作是饥民肚饿捕捉猫狗进食,至后来街头巷尾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竟无端死去,尸身俱于一夜间化为白骨腥臭无比,才让人惊疑事情诡异。
  及后,棺材铺生意突然间兴隆,收敛的尸体却多是瘦骨嶙峋全身只剩一层皮包裹的骨架。有那好事的仵作验看,死人不是内腹空空五脏六腑尽数消失,就是肚腹肿胀的像个球一般,刀子隔开一股臭气溢出,再看肚腹内,也是空空的没有一物,只看得人惊骇无比。
  顿时间,京师的街头巷尾不知不觉笼罩在一层恐怖之中。
  大敌临近,此事虽引得百姓恐慌,但是朝中重臣的目光全都盯着南下的努尔哈赤大军的脚步,自无暇他顾,于是朝中有人暗中压下此事,知会东厂与锦衣卫清查,一时间东厂与锦衣卫身影频频现身于京师之外。
  日期:2011-10-31 10:38:00

  一苏姓人家
  山风习习,月光皎皎。
  阴密的山林中,清新湿润的气息飘荡在寂静的山间,苍茫黑暗的山林在月色映照下,显得古板而又阴森。
  我抬头看了眼高悬于夜空的月亮,又看了几眼月光投射下地面树木的阴影与角度,估算着这一刻的时辰。
  该是子时刚过吧。

  这是天启六年的光景。
  就在率兵十三万之众的努尔哈赤于宁远之战中中炮负伤退兵后不久,我与苏记茶庄伙计水封、同乡杨效章三人奔走在远赴贵州的旅途中。一来为了寻找深山中的珍惜山货,二来也是想亲眼目睹下云贵闻名的黑毛茶及苗、土、侗等人家聚集的秀丽贵州。
  我叫苏茉莉,原是一个不知父母家世的孤儿,当年被遗弃在京师街头,正巧被前往京师贩茶的泸州苏氏夫妇发现,见我啼哭不止苏夫人动了恻隐之心,遂将我抱走带回他们位于泸州的家中。
  说来也怪,原本旧疾缠身的苏夫人,在抱我回家后不久病竟渐渐有了好转,更于次年痊愈,乡里的卖药郎中连连称奇,苏夫人大悦说是借了我的喜气便认我做了义女,更以她极喜爱的茉莉花做我的名字,我便有了苏茉莉这样的名字,更被留在泸州苏府的宅子里养着,这一住竟住了十六年。
  或许我真的有些喜气吧,自我被苏家带回,原本只是小本经营的苏家茶铺生意居然渐渐兴隆,及后越做越大,直发展到现在地方上都很有名的茶庄。
  生意、家道兴旺,乡里间纷纷传言我是个旺女,生就旺夫兴宅的命,苏氏夫妇闻言对我更是溺爱,平日里非但衣服寝食都跟兄长孝霖一般对待,便是府中那极少对人敞开的书斋也总是向我张敞着。在他们心中,只怕我这个捡来的女娃儿与他们亲生的儿子孝霖并无两样。可惜,名为旺女的我始终不知道那个大我三岁的兄长长什么模样。
  听娘说,孝霖四岁时就被爹抱去京师养着了,爹说那里是天子脚下,人脉强关系硬,想要自家孩子出人头地必要离天子近沾些贵气才好,穷乡僻壤的便是想要出头也是难上加难,就算祖坟冒了青烟只怕也会横生出许多枝节。于是,茶庄便在京城里开了家分号,因为孝霖是亲子又是长子,才过了一年便将京师里那间苏记茶庄改作总店,而将本家的泸州买卖变成了分号。

  日期:2011-10-31 10:40:00
  爹、娘时不时地在两地间来回走动,使得本就孤单的我更是寂寞。想是娘很快发觉了我的尴尬处境,忙从茶庄找了个与我年纪相仿身强体壮的伙计水封陪我玩耍。有了水封的陪伴,泸州的日子也有趣多了,很快,以往总是孤独坐在房中的我,就在水封的带领下跑遍了整个乡镇,便是哪条街上有哪些铺子,哪间铺子做着怎样的买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每每玩得痛快,心里只不知什么是愁,随着年岁一天天大了,读书识字渐多,那些流传在乡间的流言也会时不时地挤上心头,让我贪玩的心总会生起一丝丝细小波澜。于是,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虽然很想遗忘那些被遗弃的过往,可是每当一个人守在书房看书时,难免会思量被遗弃时的京师会是个怎样的地方,我的生身父母究竟是谁,为什么要将我丢在街头......

  想的多了,性子便不再像幼时那么好动,无忧无虑,整个人也会有意无意避着所有人,尽可能一个人躲在书房里看那些泛黄的书籍打发时间,更会因书籍上各种奇异的记载而心旷神怡。赶巧镇上一家典肆(古代的当铺)缺些人手,那老爷子平日里跟爹关系又不错,于是我便央求了娘跑去典肆帮忙,在那老爷子的熏陶下见识了不少宝贝,也略略知道了些品宝与识宝的技巧。

  水封很是迁就我这个与他从小玩到大的伙伴,知道我的喜好,私下里他总时不时地去外面收集些府里没有的书给我看,后来更会从走脚的人那里听些稀奇古怪的事转述给我,比起爹、娘,远在京师不知底细的兄长,水封的所作所为更能让我开心快乐。
  十六岁这年,我原本以为日子又会如平常一样在无所事事中被打发,可惜这一年爹的脾气大变,府里的开销也是剧增,我只不知道这日子怎么会变的这么烦乱,却不知道那改变的缘由竟是因兄长而起。
  爹将兄长留在京师原本是想他好好读书讨个功名好光宗耀祖的,哪知道兄长竟十分喜好拳脚一身拳脚功夫了得,虽年纪尚小竟被招入锦衣卫做了官。似乎很受上司看重,兄长只几年间便由当初一个小小缇骑被升为总旗、到百户,再到从千户及至现如今正五品官位的十四所千户之一,在锦衣卫之中声名大噪。想想也是,他不过十九岁的年纪就成了十四千户之一,若是没有名气那反倒是怪事了。不过这也看出了他一身功夫的确了得,否则以他的年纪如何做得住那么高的官位。

  正五品的官位,又加这锦衣卫的官职是世袭的,爹高兴都来不及,自然少不了花钱打点那些京师中的大员们,想帮兄长把官路铺得更平稳些,哪知这就触了兄长的晦气,据说两个人因此在京师吵过很多次,爹更因兄长在京师跟移宫一案之中的王安旧党有些牵扯而动怒。
  王安虽死,可是还有人提心吊胆生怕往事暴露再见天日,少不得对那些旧人暗中铲除。兄长虽然身居要职,可是现在世人皆知东厂乃是魏忠贤的天下,便是锦衣卫也要对他恭顺有加,兄长跟那些旧臣们藕断丝连便是犯了魏忠贤的忌讳,那家伙一翻脸别说官没了,就是命丢了也都是可能的事。于是,京师里的爷俩几乎成了仇人,娘只得三天两头地往京师跑着劝解,先时还是十五、二十天回来一次,及后便要一个多月才得相见。

  家中没有长辈照看,茶行的生意又有管事的照料,书斋中的书早已翻得快掉了页,无所事事中我便于街头巷尾间寻些稀奇的书籍看看,这一寻,竟走到了隔壁的寡妇杨大娘家里。
  日期:2011-10-31 10:41:00
  这杨大娘家里的书籍颇多,都是她膝下一双儿女闲时翻阅的。看着杨大娘家的书屋,倒有几本我从未瞧过的,不由跟杨大娘说了些好话,就借着她家的屋子看了起来。时间一长话一多,也就知道了些杨大娘家里的事。
  这杨家原是姐弟二人,家中有些积蓄,却不想祸不单行竟于数月间败落了。那姐姐原叫杨素云,弟弟叫做杨效章,都于去年年头上订了亲事,这本是两桩好事,哪想到竟生出两桩祸端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