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唯一不能缺席的王朝》
第20节

作者: 贾志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8-9-20 16:27:47

  ——卫国沦陷

  卫国的军队凑在一起只有不到两百乘战车,因为卫懿公登基之后的九年里,卫国就没有练过兵,也没有新添过战车,相反,原有的战车大量损坏。
  有人问,那么多军费干什么用了?很简单,都用在鹤身上了,买鹤养鹤,羽毛保养,卵巢(专门给鹤夫人孵蛋的地方)保养,宫室专车等等,哪一样不花钱?
  将军们也都不练兵了,干什么了?有门路的养鹤,没门路的养鸡,反正都没闲着。
  这一百多辆战车,再加上几千号志愿兵,根本就不够鬼子打啊。
  到了这个时候,卫懿公才想起来赶快派人出去诸侯国求救。
  晚了,确实晚了。
  九年来,卫国与诸侯国基本没有往来,职业外交官都退休了,没退休的又没有外交经验。卫懿公派了一批人出去,结果诸侯国的态度基本一致:早干什么去了?你们不是有鹤将军吗?
  这下可好,凉拌鹤肉都没用。
  只有两个国家答应“看看吧”,一个是齐国,算是亲戚。另一个是宋国,两个国家算是一衣带水的传统友谊。
  可是,远水不解近渴,说来说去,还要靠自己。
  卫懿公亲自带兵北上抗战了,大概是觉得鹤夫人们都死了,自己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卫懿公作战竟然十分勇猛。可是鬼子实力实在太强了,人多而且个个强悍,乱刀一挥,卫懿公也成了凉拌菜,一魂直追鹤夫人去了。
  歼灭了卫军,鬼子长驱直入,攻入卫国都城,之后残忍屠城,放火焚烧。卫国公族仓皇南逃,直到黄河,多亏了宋国派船接应,这才逃过南岸,来到漕邑,清点人数,只剩下七百二十人。
  此后,从共邑和滕邑两地移民,凑够四千多人,这才勉强立公子硕的儿子申为国君,就是卫戴公。没几天,戴公鞠躬尽瘁,再立戴公的弟弟毁为文公。
  卫国从此衰落,再也没有能够恢复元气。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认真地反思一下大义灭亲。
  从大的道理来说,石蜡大义灭亲,杀死了篡党夺权的州吁,那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我们来对照被“大义灭掉”的州吁和他随后的卫国君主们,就会发现,州吁是不应该被灭掉的。
  州吁之后,卫国主要经历了卫宣公、卫惠公和卫懿公。卫宣公除了知道淫荡和乱伦之外,什么也不知道,而州吁是一个会打仗的有为青年。卫惠公呢?他竟然率军攻打周王并且将周王赶走而另立新王,这比篡党夺权更加大逆不道,与之相比,是州吁对周王室的尊重。卫惠公攻打周王的原因是因为周王收留了自己的哥哥黔牟,与州吁相比,卫惠公的气量显然不够,当初卫宣公逃到了小国邢国,州吁也并没有出兵去捉他回来。至于养鹤的卫懿公,就更加不能与州吁相提并论了。
  而更有说服力的还有这样一个事实。
  州吁的爷爷卫武公是康叔以来卫国最出色的国君,正是在他的手中,卫国变得强大并且将爵位从侯升到了公,卫武公是怎样当上国君的?他就是杀掉自己的哥哥而篡党夺权的。
  如果州吁没有被大义灭亲,很可能他就是第二个卫武公。
  所以,不要一听到篡党夺权就以为是坏事。
  这一点,后面还会有许多的例证。
  
  十一.周王的麦子不见了

  从郑国到卫国,天下已经有些乱了。诸侯们互相攻杀,目无王法,周王室的威望江河日下。
  现在,来说说周王室的地位变化。
  这,需要从周的祖先开始说起。
  ——周朝的建立
  最早从黄帝说起就太久远了,从后稷说起也有些长。只说一点,周王室是黄帝的后裔,姓姬,与黄帝同姓。
  到公刘那一代,跟戎狄混居。什么是戎狄?
  上古时期,华夏族将周边的民族按照方位分为四个部分,北边的是狄,南边的是蛮,西边的是戎,东边的是夷。后来常说南蛮南蛮,就是这么来的。那么,戎狄就是西北的民族了。
  由于公刘人品好,乐于助人,种粮食的水准又高,基本上就是雷锋加袁隆平这样一个人,因此受到各族群众的拥戴,成为那一带的首领。到儿子庆节,周国正式成立,地点应该在今天的甘肃一带。
  几百年后,到了古公亶父那一代,戎狄起兵来攻打,要抢财物,古公亶父给他们财物。之后戎狄又来,要抢地盘和人民。古公亶父又要给他们,老百姓不干了,想要打仗,古公亶父劝他们说:“鬼子来打仗,无非就是要土地和人民。想想看,大家跟着我也是过,跟着他们也是过,有什么区别?如果大家为了我而战斗,为我死那么多人,我不忍心。”
  多么伟大的情操啊,就是华盛顿也比不上。
  古公亶父带着自己的家属走了,一直来到了陕西,百姓们也都追随他去了陕西。在那里,周围的部落们知道古公亶父十分贤明,也都过来归附。于是古公亶父修建城墙,建立官府,为民服务。
  古公亶父的大儿子叫太伯,二儿子叫虞仲,小儿子叫季历。季历的儿子叫姬昌,大家都看好他。于是太伯和虞仲为了把王位让给季历,双双逃往南方,后来建立了吴国,成为吴国国君,这是后话。
  后来季历继位,季历之后是姬昌,也就是周文王。周文王发明了“周易”,据专家考证,这是自古以来最伟大的预测学,现在世界上有许多“周易”研究会,夜以继日地想搞懂几成,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个研究还将继续下去。没有“周易”,后世的帝王连坟地选在哪儿心里都没谱儿,也就没有今天看上去宏伟壮观的这陵哪陵,甚至连故宫都可能盖得乱七八糟。所以,周文王的出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周文王可没有他爷爷那么慈悲,先后多次讨伐戎狄,让鬼子闻风丧胆。
  文王之后,武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
  需要提醒的是,文王有九十九个儿子,后来分封各地,成了许多姓氏的祖先。在汉族常见的姓氏中,大约有一半是出自文王后代。
  读到这里,大家最好保持恭敬的态度。
  举个例子,当年国共两党打得不可开交,毛泽东、周恩来与蒋介石、宋子文(本姓韩)形同水火,其实若是大家坐下来叙叙旧讲讲历史,就会发现大家都是周文王的子孙,甚至周恩来和蒋介石还都是周公的后代,大家本是一家人。
  所以,经常讲讲历史,是有利于世界和平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