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七大宰相风云录——治国之路上相权与皇权的爱恨情仇》
第41节

作者: 行光唱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1-21 16:48:22

  由于很多人提议不宜过H,所以很多内容都被我略去了
  -----------------------------------
  这时一个叫鱼保家的人,给武则天出了个馊点子——铸造铜匦。铜匦就是方形的铜匣子,如同今天的意见箱。武则天知道朝内朝外官员看她是个女人不顺眼,整天盯着她,私下里骂她、背地里瞎搞小动作,甚至舞刀弄枪朝她来。现在,她弄个匣子放在朝堂前,发动广大民众随时把那些阴谋掀出来。她还诏令各州县,凡有想进京告密的,州县给以驿马和五品官的供奉,送他尽速来京,并不得询问告密内容;凡来告密的,一律接见,告密有功给以封赏,不实也不予追究。这一来,四方告密者蜂拥而起,来京向铜匦投书的人络绎不绝。

  铜匦设置以后,告密的人太多,案积如山,武则天就提拔了一批听她话的新法官来刑讯治狱,这些人多是告密者,出身无赖,性情狠毒,其中有三个人——索元礼、来俊臣、周兴,以残忍出众,称得上是大刽子手,却又升官最高,都做了朝廷的侍御史。
  他们采用的刑法骇人听闻:制一铁帽,戴在被告头上,用楔子敲打,使铁帽逐渐缩紧,直至逼出口供为止;把被告放平,用一块大石头悬在梁上,下垂被告头部,可以轻击,也可以重击,看被告的神态而定;又将被告鼻中灌醋,然后抛置臭气难闻的土坑里,不给饭吃,然后再用神经疲劳战术,被告被接连盘问,不得睡眠……那些刑名也古怪得出奇,什么“凤凰晒翅”、“驴狗拔橛”、“仙人献果”、“玉女登梯”。往往逼供之前把刑具全都陈列两边,被告不待用刑,已是魂飞天外,思想着反正是死路一条,还是随口诬供,倒能够速死,省得熬受酷刑。

日期:2011-11-22 15:44:03

  2、机智避难
  武则天重用三个酷吏,一时间连坐了成千上万无辜的人,大家对这三人侧目而视,看得比虎狼还可怕,都屏声静息,不敢妄发一言,全国处在一片恐怖之中。
  当时,狄仁杰正持节充江南巡抚史,以他当过大理丞、侍御史的经历,当然知道朝廷这种严刑逼供已谈不上以法律为准绳,但他更知道武则天的为人,他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努力,尽量避免造成更多的冤案。
  江南巡抚史管着吴、楚地方,这里梁朝时武帝、简文帝好佛,大兴佛寺,以至山山有寺,加上那些乡间的土地庙,真是大大小小好几千座。狄仁杰见那些和尚不劳而获,且又多为非作歹,势力嚣张;又见当地的老百姓虽说穷苦不堪,却又拿出血汗钱贡献寺庙,禁不住心头怒火,便下令拆毁寺庙,共毁了一千七百多座。这下可惹了乱子,有人告到武则天那儿,说狄仁杰不敬佛法,罪当诛杀。
  武则天不仅相信佛教,还找了个和尚情夫冯小宝呢,得到这道上奏,即刻命狄仁杰回京述职。
  武则天怒气很明显地浮在脸上,问狄仁杰:“你在任上不整顿吏治、教化民众,却毁寺败教,知罪吗?”
  狄仁杰回答得很得体:“陛下,东南一带庙宇旺盛,一些和尚们声称要盖过京师,我这不过是要打击他们的气焰,哪里敢败毁佛法呢?不信陛下可以派人到东南核查。”
  武则天说道:“好,这事暂且放下吧。据我所闻,你将很多人宣判无罪,又是什么缘故?”
  狄仁杰回答道:“为杜绝谋反,安定社稷,像索元礼、周兴、来俊臣这样的大臣,陛下固然要用,但我认为这只是权宜之计……”
  “什么意思?”武则天问道。
  “一旦陛下地位完全巩固,就应该树德政于民间,我这是在冒生命危险为陛下的德政做准备。陛下圣明,望恕我犯颜直谏:我未能把一些人判罪而将他们释放,这或许有过,但我释放一个有罪之人,并非大过,而保护无辜,使他们免受诬害,这是明主贤君的大德啊!”
  狄仁杰斟词酌句,说得十分婉转,武则天听到“明主贤君”,脸色好了不少,她只对狄仁杰轻轻地说:“我知道了。”便挥手让狄仁杰退下。
  狄仁杰以他的机智,躲过了厄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