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风史记:诸葛亮死前6年与死后46年的世界》
第15节

作者: 紫槿流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杨仪确信,魏延,一定会选F,一定会自觉走上那条不归之路

  日期:2012-09-02 16:25
  时间回到费祎逃离魏延大营的那一天。
  虽然杨仪想搞死他,但现在他只能忍耐,他依然选择了回去报告杨仪。
  看到费祎回来了,杨仪觉得略微有些丧气。
  没搞死这家伙,真是个遗憾…… 嗯,不过也算了,费祎这种货色根本不配和我争权,只要搞死魏延,就没人能阻止我取代诸葛亮了。

  “禀告长史大人,文长不愿意断后。”
  “嗯……知道了……”
  杨仪脸上瞬间掠过一丝喜色…… 魏延不愿意断后,那么就是抗命了……去杀了他?
  可是那家伙实在太强,自己如果现在去讨伐他,即使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多半也打不过,而且师出无名,诸葛亮没有下过魏延不从命就杀之的命令,士兵们也可能不会服从他,怎么办呢?
  “若延或不从,军便自发。”

  他想起了诸葛亮的遗言。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军便自发……军便自发……
  就是说,让我自己带着军队走喽?那么魏延……就这么不管他了?
  杨仪聪明绝顶,不会不知道诸葛亮留下这条遗嘱,是想让魏延自己做出选择,无论如何,这句话是诸葛亮给魏延的生路。
  然而,最了解你的人,就是你的仇人。
  杨仪对于魏延的了解,也超越了一般人,也超越了诸葛亮。

  他略一思考,笑容顿时浮现在了脸上。
  诸葛亮,你以为魏延会选择你规划好的道路么?你太不了解魏延了。
  “好,不管魏延,传令三军,立刻回成都!”
  在魏延在自己的营中叹气的时候,杨仪已经传令三军统统开拔了。
  杨仪确信,魏延,一定会选F,一定会自觉走上那条不归之路

  日期:2012-09-02 16:25
  现在,一切都在杨仪的谋划之中。
  看到大军开拔以后,魏延果断选择了F,并且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而大军也果然听从他的命令,走上了归国的道路。接下来,只要抓住机会,搞死魏延,就可以…… 杨仪在美滋滋的想着……
  然而,在他搞这些搞的不亦乐乎的时候,却已经忘记了另一个潜在的威胁——
  司马懿

  当地百姓看见蜀军撤退了。他们立刻报告了司马懿。
  这时候,有人可能会奇怪,蜀汉是“正统”啊,百姓怎么可能出卖蜀军,帮助司马懿?
  我想告诉你的是,“正统”这个概念,本来就是后人强加的,在当时的百姓来看,谁当皇帝,谁做主都是一样的,什么蜀汉曹魏在他们看来也没啥太大差别。
  诸葛亮为了梦想而北伐,曹睿为了梦想而守卫魏国,都是为了梦想而战,都值得尊敬,本来也都没什么错,至于究竟谁更好,那也是没有定论的。
  诸葛亮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北伐,为了想建立一个他眼中美好的世界而北伐,可是这个世界太遥远,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魏国百姓也不知道,何况曹睿也是一代明君,曹睿建立的世界也是很好的,所以现在他们选择报告司马懿来领赏,以补贴家用。
  现在,蜀军撤退了,但是摆在司马懿面前的还有一个问题。
  蜀军为什么要撤退? 蜀军撤退,本来是没什么稀奇的,之前已经撤退了很多次了,都是因为没粮食嘛。

  但是,这一次,却是稀奇了。
  因为这一次,诸葛亮已经打算长期驻扎,都已经开始种地了。
  “乃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这一次诸葛亮是下了决心死扛到底了,已经开始分兵种地了,而且安抚魏国百姓,把他们当成蜀国百姓一样看待,决心扎在这里不走了。
  事情已经搞到这种地步了,如今突然撤退,似乎只有一个可能了——
  诸葛亮死了。
  做出这种合理的推断,对于智商很高的司马懿来说是合情合理的。

  所以这次司马懿选择了亲自率军追击。
  现在有朋友要问了,司马懿不是野心勃勃,要留着蜀汉来保全自己么,那么他为什么去追杀蜀军呢?灭了蜀汉他怎么办?
  现在,我想要解释这个问题了。
  现在的司马懿,并没有吞天之野心。
  日期:2012-09-02 16:25

  为什么说现在的司马懿没有吞天的野心,很简单。
  想有,也有不了。
  魏明帝曹睿,他的谋略与才识,在整个三国的君主里,绝对是名列前茅的,哪怕放到整个中国历史,曹睿也绝对算的是响当当的明君。
  说曹睿是“小曹操”,一点也不为过。
  论起能力,曹睿固然远比不上曹操,但比起他的父亲曹丕,却可以说是胜过一筹,比起曹丕,曹睿更为沉稳,也更睿智,曹丕即位以后迫不及待讨伐吴国,结果大败。而曹睿呢?对付吴国,曹睿一直采取稳稳的防守反击政策,结果是——吴军多次进攻,次次损兵折将,损耗极为严重,魏国面对吴国开始逐渐占据巨大优势。
  曹睿重用了出身贫寒的科学家马钧,给魏国带来了一场不小的技术革新,在马钧的指导下,魏国对于耕地,灌溉,织布系统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尤其是“新式织绫机”的发明,把织布效率提高了几倍,极大促进了手工业的大发展,说是一场古代生产力的革新,也不为过。
  在文学上,曹睿虽然比不过曹操曹丕曹植,但是成就也是很高的,留下了诸多诗篇。

  诸葛亮北伐之所以会失败,除了要看到魏蜀巨大的国力差距,也不要只看到曹真和司马懿这两位统帅的强大,更要看到,曹睿的英明睿智,在中国古代诸多皇帝里,属于绝对的上等水平。
  一般来说,要打败一个强国,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就是这个国家的皇帝昏庸,而面对曹睿这样的明君,无怪乎诸葛亮北伐的成功率会大大扣减。
  面对曹睿这样的皇帝,司马懿想要篡位,那可能性几乎为0。司马懿后来之所以能得到机会,是因为曹睿只活了36岁。天不佑魏,2代皇帝全都英年早逝,才给了司马懿机会。现在的司马懿,他不知道曹睿会早逝,所以他是没什么机会的,所以他选择了去追击蜀国。
  你要问我,司马懿之前为什么消极怠工?因为司马懿是一个老谋深算的谋略家,他虽然没有篡位的野心,但绝对也不是什么公忠体国的大忠臣,要他去跟诸葛亮硬拼,他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输了就把自己搭上了,所以他才选择了用稳妥保险的防守政策,这样完全不露破绽,也彻底断了诸葛亮的机会。
  至于弄死张颌,我前边说了,张颌是膝盖中箭死的,如果没有这一箭,张颌不一定会死,司马懿也不知道张颌一定会膝盖中箭,所以只能说司马懿不关心张颌的死活,但也不是故意弄死张颌。

  说了这么多,就是说,司马懿现在确实是没有吞天的野心,所以他现在选择了追杀蜀军。
  日期:2012-09-02 16:26
  在杨仪盘算着怎么把他的政敌全部搞死的时候,司马懿的铁骑突然出现了蜀军的背后。
  杨仪懵了。
  杨仪,这个偏执的二杆子,现在他把自己的心中黑暗彻底释放出来,意图毁天灭地之时,然而,一个突然杀出来的外敌,却令他手足无措,几乎束手待毙。
  然而,杨仪懵了,在蜀军中却依然有清醒的人存在—— 姜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