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箱——恐怖病毒袭击东北某市!》
第16节

作者: 沈阳唐伯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松下博士关闭话筒,说:“大家看到了吗?编号44014号病人王金梅已经从高危病人转为普通患者,其血液内的病毒含量比初期患者还要低一倍,你们看。”他关掉电灯,打开幻灯机,屏幕上接连闪过几幅显微图,这些图我很熟,因为都是我拍的。
  图片内容是王金梅血液内的病毒密度图,初期是每毫升血液中有60000个,发病期迅速增加到400000个,而注射了实验疫苗的四小时后就下降到100000个,现在则是15000个左右。
  “现在,请允许我郑重宣布——世界六大疑难病毒之一的南美西尼罗病毒全抗体疫苗,已经正式诞生!”松下博士高声宣布。
  隔离室沸腾了!十几个人都高兴得跳起来,陈主任一把将我抱起来转了好几个圈,我也乐得合不上嘴,事情终于有了结果,几十天的努力没有白费,几十万感染者即将脱离苦海,不需要再转世托生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试验。大量复制培养后的疫苗迅速注射到上千名发病者体内,症状立刻得到了有效控制,连续数十天,病人血液内的病毒数量逐渐减少,到后来王金梅的病毒数量只有每毫升20个左右,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
2011-11-15 16:36:00
  晚上在宿舍里上网,看到很多网站和论坛都在激烈地讨论富锦病毒事件,尤其在微博上几乎吵翻了天。主要话题还是在中日矛盾上,很多人认为这么大的事,为什么非得交给日本医学专家来做,中国没人了吗?找德国人,美国人也行啊!中国愤青很多,在网络暴民的煽动下,好多网友都开始激动了,每天在论坛上没完没了地骂人。
  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会回帖对骂,但现在我看到这么多残酷的现实,接触了这么多恐怖的发病者,已经骂不出声来了。我很淡然,管他中国人日本人?能研究出疫苗的就是好人。
  我们得到了省卫生厅的同意,将王金梅老师放出观察室,但每天仍然要严格检查体液指标。停止注射疫苗后的第十天,我将王金梅的血液样本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忽然发现没找到一个病毒,我以为放错了样本,仔细看没错,就是王老师的。
  抑制住内心的喜悦,为了保险起见,我又让医疗人员跑了一次王金梅的病房,再取了一次血液样本,结果是同样的——红、白细胞完全正常,病毒消失了。
  我马上把化验结果报告专家组,随后的几天内,陆续发现数十例完全正常的感染者样本,事实就摆在这儿,疫苗生效了,西尼罗病毒已经有了天敌。我紧紧握住松下博士的手:“松下博士,你等于拯救了十几万条生命,我代表中国人民感谢你!”

  松下博士脸上露出疲惫的笑容,他也真的是太累了,藤田教授说:“博士太辛苦了,从今天开始就让他多休息吧,这里就由我和渡边君处理,请不用担心。”松下博士想了想,缓缓点了点头。
  下午时分,他草拟了详细的疫苗控制计划交给专家组成员,然后就回宿舍休息去了。剩下的事就好办多了,越来越多的患者病情好转,未发病的人则直接痊愈,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2011-11-15 17:51:00
  研制出来的疫苗被专机空运至北京方面,那里的医学专家开研讨会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该疫苗是南美西尼罗病毒的主要抗体,可达到治愈和免疫效果,今后可做为常规免疫疫苗进行推广。
  国家下令就好办多了,哈尔滨市所有医疗机构的合格上岗人员全都出动,到大学城为感染市民注射疫苗,为保险起见,疏散到鹤岗等周边城市的富锦市民也都接种了疫苗。不到一个月时间,所有感染病毒的市民全都恢复了健康。
  除了那些已发病的晚期患者外,所有的初期病人都出了院,这时富锦市的消毒工作也已完成,十几万市民陆续被送回老家,他们哭着乘火车离开,仿佛由鬼门关又回到人间似的。余下的两三百名发病期患者也正在恢复中,按这个进度,估计再有一个月也都好了。
  网络、电视和报纸迅速把事件传到世界每个角落,几乎所有国家都在报导此事,中国再次成为全球的焦点!松下博士将研制疫苗的过程写成论文,发表在著名医疗杂志《柳叶刀》上,博得满堂喝彩。半个月后又有喜讯传来: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送来通知,宣布松下久森博士正式入选上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名单。
  国家领导人也数次接见松下博士,表彰他为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特别授予他终身荣誉中国公民称号。表彰大会举行时,中国几百家卫视台现场直播,
  网络上又开锅了,微博、论坛、门户网站、博客,所有人又开始议论此事,那些在开始时猛骂日本人的网友现在却成了大家的出气筒,被骂得缩头不敢说话。中日关系前所未有地好了起来,双方领导人亲切会面,民间往来也越来越多,很多一贯抵制日货的人为了表示感谢,也开始买佳能相机和丰田汽车了。这段时间里,要是有谁再说抵制日货的话,马上就会遭到大家的白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