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写一写秦汉之际的那些故事》
第20节

作者: 九丰山之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5-31 09:03:24
  二十、项梁登场(1)
  就在帝国集中精力侦办李斯大案的时候,关东的战争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这场战争,在秦二世的心里早已经结束,自从陈胜死后,他就觉得关东的事情再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在赵高心中,这场战争与自己无关。赵高的战争永远只会在朝堂之上,除此以外的事他没有兴趣过问——我只管眼前争权夺利,那管得了东边洪水滔天!
  只有领兵征战的章邯知道,战火没有熄灭,而是一浪高过一浪。陈记张楚虽然关张了,可他的分号生意一个比一个红火,他这个帝国的救火队员眼看着就要控制不住火势了!
  当时,整个关东地区起义形势大体是这样的:河北有武臣、陈馀、张耳等人建立的赵政权,幽燕之地有韩广的燕政权,魏地有周市、魏咎等人复立的魏国,山东一带有田儋自立为齐王……不仅战国时的山东六国复活了四个,还有各处数不胜数的啸聚山林的土匪绺子,整个就是一锅粥。
  章邯不是孙猴子,没法拔一把猴毛吹出一万个分身来,所以他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打出头羊。

  这时,一个名字进入了章邯额视野:项梁。在当时,他的队伍势力不是最大,地盘也算不上最广,却受到了章邯的重视。因为章邯知道,这是一支潜力股,姓项的相当不简单!
  这个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燕虽在秦朝统一战争中,兵败身死,但是楚国人民依旧对他十分怀念,死后的民望甚至比死前还高。所以这一份无形的遗产,为后来项梁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项梁也不是省油的灯,因为父亲的缘故,他年纪轻轻就成了历史***,所以可以推想他在秦朝日子很不平凡,常常要游走在法律边缘讨生活。于是常在河边走果然湿了鞋,项梁犯事儿了,被关在栎阳的大牢里等候发落。幸好他有个老熟人,蕲县典狱长曹咎给栎阳县典狱长司马欣写了一封信求情。碍于同僚的面子,司马欣才宽大处理,把项梁放了出来。
  出狱后的项梁丝毫没有重新做人的意思,而且越发嚣张,不久之后就重新踏上了犯罪道路,而且还弄出了人命大案。这下,老朋友曹咎也罩不住了,项梁只能带着家人溜之大吉,一口气跑到吴中才算安定下来。亏得当年没有网上缉逃。
  项梁之所以敢如此无视秦朝的执法队伍,很可能是因为有他的侄儿给他撑腰。他的侄儿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

  当然在出道以前,项羽也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他唯一的优点就是长得身材魁梧,而且力气很大,据说能把青铜鼎给扛起来。可除去这一条之外,项羽也就是个还不太有出息的普通青年而已,这样的人今天在我身边随便就能找到三四个。
  项羽小时候,项梁曾送他去读书。结果这个五大三粗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没几天就给先生退了回来。项梁很无奈,心想这大孩子学文不成,学武总该是块好料子吧?于是又送项羽去学剑,结果又不成。大概古代剑术需要的是身形矫健,动作灵活的人,就像今天的击剑运动员。项羽太魁梧,目标太大,随随便便就能被别人刺中,所以他就算很努力也练不出来。
  项梁很失望,也很生气,你说像项羽这样一个半大小子,到这个年纪还文不成武不就,他能有什么出息?
  项羽却毫不在意。非但不在意,他还给自己找了一个非常牛逼的借口: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学什么能“万人敌”?这真要难死现在的家长了,可这在秦汉时代一点也不难:学兵法,包成才!这是那个时代最热门的专业。
  于是项羽高高兴兴地去学了兵法。但是,热乎劲一过,他又觉得没意思,草草学了两天,最终也没有坚持到底。
  要摆在今天,项羽一定是左邻右舍天天吃饭时给孩子念叨的反面典型,但他最终还是做成了一番事业,千古留名。可见成功之路有很多种走法,今天我们在学校里学的那一套只是其中并不太有效的一种走法。项羽没有这样走,后来的刘邦,也不是这样走的。
  日期:2013-06-02 08:17:14
  二十、项梁登场(2)
  项家人逃到吴中之后,渐渐和当地人民打成一片,而且混得还挺好。在当时的吴中百姓中,旧楚国的遗老遗少不少。他们内心中对这个项燕之子怀有一种隐隐的期待,所以事事都要和他商量,以至于“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逢县里有红白喜事以及征发徭役一类的大事,都是项梁出头主持。这在古代是天大的面子,不是一方豪杰是没有资格干这种事的。也正因为如此,项梁渐渐在手下网罗了一批能人,他按照军事条例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准军事集团,随时准备干一番大事。

  此时的项羽,一定是项梁组织中的骨干,因为他气壮如牛,连吴中当地的的年轻壮小伙见了他都怕。要知道秦时的吴中人和现在的苏州人完全不一样,鄙人就生在苏州,我儿时常能见到有的苏州人为一点小事在大街上操一口吴侬软语和人对骂半天,而这样的事若是在两千年前,我相信这两个人必定只有一个能活着回到家。秦时的吴中,大约还保留着春秋时的遗风,虽然不至于断发文身,光屁股上街,但空气里还是到处透着一股野蛮的气息。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被欺负就很有本事了,项羽居然还能镇得住场面,这就可以看出一代战神的少年时的素养了。

  转眼到了秦始皇三十七年,嬴政南巡视察途经江浙,项梁和项羽都跻身热烈欢迎的群众队伍当中。当人人都为秦始皇浩大的仪仗队伍所折服时,项羽这个愣头青却冷不丁冒出这样一句话:
  彼可取而代之!
  项梁吓得一身冷汗。人这么多你这傻孩子瞎说八道什么!他赶紧捂住项羽的嘴,厉声警告:别胡说八道,小心死一户口本!项羽这才闭了嘴。
  这本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我们从中却可以看到项羽性格的另一个侧面——狂妄,蔑视一切。小小年纪就摆出一副天老大我老二的架势,连秦始皇都不放在眼里,他眼睛里还能有谁?这样的性格,对项羽今后的成败,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

  但项梁从此之后却更加看重项羽,因为他隐隐觉得这个孩子今后能派上大用场。
  很快,他的想法就变成了现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