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53节

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5-26 15:04:10
  以刘备的见识,庸俗不堪的许汜显然和陈登不是同等级别的人。
  因为许汜关心的是自己,想要的是良田,是豪宅,是舒适的生活,而陈登心里装的是天下,是国家,是贫苦的百姓,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对于许汜,陈登当然没有什么可谈的,甚至根本不屑于结交这类人。
  而刘备之所以丝毫不留情面,敢于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则因为他也属于当世之豪杰,和陈登一样怀揣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他们的精神世界,是许汜这类凡夫俗子无法理解的。

  最后,刘备评价陈登有“文武胆志”,“造次难得比也”,俨然把陈登推崇为了当世首屈一指的杰出人物,如此评价不可谓不高。
  毕竟这位走南闯北的枭雄,早已见识过同时期各路形形色色的风流人物,如公孙瓒、二袁、吕布等人,然而这些名满天下的人物,在他看来却只不过是麦客罢了,无一能入其法眼,唯有豪气纵横,矫矫不群的陈登作为少数特殊的个例,得到了他的格外青睐。
  由此可见,许汜者,其实就是当时江湖上所谓的“清谈之士”。他们始终在标榜自己的道德是如何地高尚及纯洁(实则道貌岸然,沽名钓誉),可惜实际的才能却平庸无奇,这类人于盛世,或许可以充当一些闲任,负清名而优游一方;于乱世,则难免随波逐流,四处碰壁。
  举个例子:平原的祢衡,以及汝南的许靖、许劭兄弟,就是其中最为有名的几个代表人物。许汜和他们纯属同一类型——有名而无实。
  不过这类人又有着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爱满嘴跑火车,甭管讲得是对是错,反正说出的话在民间还是颇有影响力的,所以在世人的心目中,豪气骄狂的标签,陈登只能是背定了。
  日期:2015-05-26 23:18:46
  其实对于这类评价,陈登本人也早就有所耳闻了。

  出任广陵太守后,他曾命郡功曹陈矫到许都为自己办一件事,因为他听说当地的士人对自己有一些不好的议论,希望陈矫能实地帮他了解一下相关内容。
  陈矫应命往复了一趟,回来后向陈登报告说:
  “我听到那边的言论,都认为府君您为人狂傲自大。”
  对此陈登解释道:“要说家门严谨,有德有行,我敬重陈元方兄弟(陈纪);要说操行如玉,有礼有法,我敬重华子鱼(华歆);要说嫉恶如仇,有识有义,我敬重赵元达(赵昱);要说博闻强记,才华横逸,我敬重孔文举(孔融);要说英雄杰出,有王霸之气,我敬重刘玄德(刘备)。我本是一个相当懂得尊敬他人的人,又怎会狂傲呢?只能说是许都的那些人过于庸碌,眼光狭隘,只知道人云亦云,他们的话根本就不值一提!”

  陈登的回答,显露出了自身高雅的气质,也正因为这份高雅,才使得他在现实中往往鹤立鸡群,进而导致了曲高和寡的现象,难以被大众真正理解。
  当然话又说回来,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许汜可谓无知人之智,更无自知之明,以社会名士的身份求见陈登,遭到冷遇后,其柔弱的心灵顿感深受创伤,以其俗性,过后不免耿耿于怀,就像祥林嫂一般,时隔若干年后仍不忘旧事重提。
  然而,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份小肚鸡肠,才使得陈登之名更加远播四方。此后,“湖海之士”便作为陈登的专属绰号,为更多人所熟知,荆州之论,也成了陈登的扬名故事,为无数后人所铭记。
  日期:2015-05-27 11:45:34

  【元龙往事】
  东汉末年,陈登出生于一个名满天下的官宦世家.
  其伯祖陈球,曾历任过繁阳令、零陵太守、魏郡太守及南阳太守,从地方调往中央后更是得任将作大匠、廷尉、光禄大夫、太常、永乐少府等要职,最高官至司空及太尉,郑玄、卢植、华歆、管宁等人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乃父陈珪,曾任沛相,几个同堂伯父也都先后担任过二千石的高官。不夸张地说,下邳陈氏,虽比不上四世三公的汝阳袁氏那般显赫,但仍可称得上是一门冠盖,实属当世之名门。

  陈登上承家誉,可谓根正苗红,兼因“忠亮高爽,沈深有大略,少有扶世济民之志。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先贤行状》),因而在二十五岁那年,便得举孝廉而入仕为官,初任东阳县长,
  履任期间“养耆育孤,视民如伤”,深得百姓爱戴;后任典农校尉,政绩更是斐然。本来典农校尉一职通常只在较为偏远的边郡才有设置,主管当地的军屯工作,徐州算是首开中原心腹地带置官屯田的先河,这一承前启后的创举,后来被曹操承袭,遂成汉末之定制,在轰轰烈烈的徐州屯田运动中,陈登通过兴修水利,扶持农业,广积稻谷等手段,使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也为曹操树起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如果处于盛世,陈登或许将因此博得一方良牧的美誉,受民众拥戴,获名士头衔,逸乐悠哉而终。
  然而身在乱世,其人生便注定了只能如辗转之流萍,不由自主,随波逐流,即便是显族冠盖亦无法避免,唯一之选,就只能是振声一喝,应势加入战团了。
  日期:2015-05-27 16:38:32
  兴平元年,陶谦病故,而后徐州的局势,便是外来的曹操、袁术及吕布等多方势力,纷纷围绕着摆在各自身旁的这块“肥肉”,不遗余力展开争夺。
  出于对抗曹操的需要,袁术行次兵伐交之谋,对吕布大抛橄榄枝,希望以和亲为手段,促成徐、扬合纵,此举若成事实,则徐州百姓苦矣。
  为此,自吕布反客为主,通过偷袭刘备而窃夺了徐州之地后,终日算计着给这个白眼狼下套的陈登父子,毅然决定施计干预。
  先是陈珪亲自出面,对吕布进行游说,力陈联合袁术后的种种弊端。
  结果导致袁、吕喜事不成,反而翻脸成仇,彼此大动干戈,徐、扬合纵之计骤然土崩瓦解,二人也很快被曹操各个击破。
  再是陈登独自前往许都,他此行的目的,明则是替插标卖首的吕布讨要官阶,暗中却在为曹操攻讨徐州献计献策。
  见到曹操后,陈登为其作了一番这样的分析——
  相信您应该很清楚吕布的脾性,此人素怀狼子野心,是绝对无法久居人下的,且勇而无计,轻于去就,故应及早图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