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人袁世凯——辛亥百年,世事新说》
第60节

作者: 临川之笔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1-04 23:24:46

  中国病人袁世凯 114
  康有为开始考虑转型,在给刑部主事、著名学者沈曾植的信中写道:“我无土地,无人民,无事权,为之奈何?或者托于教乎?”
  沈曾植见他可怜,一片好心,把王闿运的弟子廖平(1852—1932年)所著的《今古学考》借给了他。
  结果就轮到廖平倒霉了。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川人廖平的人生平淡无奇,要不是摊上康煞星,几乎“不与秦塞通人烟”。
  廖平早年考秀才拔得头魁,受到时任四川学政张之洞的赏识,把他调到自己手创的尊经书院着力栽培。
  继任院长是王闿运,主治《春秋》,廖平跟着他打下了扎实的经学底子。
  就在康有为灰溜溜离京的同时,人廖平踏踏实实地考上了进士。
  当了个把月内阁中书觉得忒没劲,正好在广州当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创办了广雅书院,极力延请廖平。他想都没想,收拾行囊上路。
  论办实业,张之洞不如李鸿章;但论精神文明建设,张探花还是锐意进取,既快且狠的。
  督两江时,江宁候补知府陈锐曾找过他。
  以诗见长的陈锐先找到的是陈三立(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个太子党,其父陈宝箴时任湖南巡抚,政声卓著,和张之洞私交甚好。
  陈三立屡向张之洞推荐陈锐,意欲帮好友谋到实缺。可惜传见前陈锐想多了,觉得诗与骈文皆张之洞所擅,不如专谈古文,攻其所短,以达到震慑的效果。
  计定入见。张之洞问:汝善何种文学?
  陈锐:古文。
  张:古文习何文?

  陈:八大家。
  张:八大家喜读何家?
  陈:韩昌黎。
  张:韩文最喜何篇?
  陈:《原道》。
  张之洞连声道:原道、原道……
  语未终,举茶送客。

  陈三立得到的反馈是:陈锐不佳。
  《原道》是韩愈为了扬儒抑佛而作,虽被奉为经典,但主旨异常保守(圣人出而救万民于水火)。
  张之洞的思想显然不保守。他是保守中的前行者,前进中的保守派。
  常年搞意识形态使他对西方的认识比一般的洋务派更深。体用分离让他敢在教育上实施改革,培育新式人才,舆论相对宽容。但一涉及到政治现实,立刻勒马回缰。
  因此,把两边各打一棒的张之洞(旧者因噎而废食,新者歧多而亡羊)需要的其实是完全能为己所用的良材。
  康有为看完《今古学考》,非常震惊,当即跑回广州找到廖平,诉说自己如黄河泛滥延绵不绝的崇拜之情。

  廖平面无表情地听他叨叨完,摸出两篇草稿,说自己已经推翻了原来的观点。
  康有为狂晕,抢过稿纸一看,标题是《知圣篇》、《辟刘篇》。
  治《公羊》的伤不起。
日期:2011-11-06 12:11:23

  中国病人袁世凯 115
  治《公羊》的你伤不起。
  在遥远的秦代,始皇进行了“书同文”的改革,尽废六国文字,统一使用秦国的隶书。
  焚书坑儒后,“挟书之禁”的法令规定,民间私自藏书可罪至“族诛”。这就造成了文化断层。
  到了汉初,从春秋战国流传下来的“古书”近乎绝迹——除非你去盗墓。
  就算真的挖出来两本,拿到孔夫子旧书网上去晒,望着天书一般的六国古文,恐怕也没人敢买。
  《公羊传》的情况比较特殊,虽被归在“今文经”里,但其思想渊源成形于战国时的齐国人公羊高。
  此人据说是子夏的弟子。“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被普遍认为是孔子之后最早具有法家倾向的儒家学者。

  而这,也深刻地影响了公羊高。
  作为家学,公羊学一直口传心授。传至汉景帝时,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将之付诸纸面,定稿出版,是为《公羊传》。
  时至武帝,独尊儒术,释《春秋》的比今天吃马列饭的人还多,又以公羊派和谷梁派为泰山北斗,宛若少林武当。
  当年华山论剑,谷梁派高手瑕丘江公败给了公羊派高手董仲舒。在武帝的钦定下,公羊学从此成为官学。
  君之所向,天下趋焉。加之公孙弘以草民之身精研公羊,竟官至丞相,这对读书人的刺激实在太大了。一时间人手一本公羊,以求朝廷供养。
  供养之所便是官办的太学,在里面混个“五经博士”当,外放内迁均可做大官。久而久之,潜心学术者寡,征逐名利者众。有识之士开始寻求突围。

  比如东汉最牛的学者郑玄,就因为不满太学里的官僚主义和课题贫乏,四处求学,遍览群经,终成一代宗师。其讲学时的盛况和影响力能气死一帮社科院的研究员。
  早在郑玄之前,西汉末年的刘歆(公元前50——公元23)就对这帮学霸发起过猛烈的挑战。
  刘歆是皇室宗亲(刘邦弟弟的五世孙),其父刘向乃著名学者。家学渊源使其素有神童之名,受汉成帝召见后,24岁便任“中秘书”,随刘向整理国家图书馆的馆藏。
  图书馆作为人类智慧的宝库,待久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奇效。博尔赫斯就因常年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写出的作品汪洋恣睢,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
  西汉的国家图书馆保存了许多稀世的六国古书。刘歆皓首穷经,先是整理出了一本《山海经》。又将图书分门别类,撰写目录和简介,搞出一本《七略》,堪称目录学始祖。

  工作之余还研究一下数学,将圆周率推衍到了3.15。
  最重要的发现还是《左传》。
  此书在民间一直有流传,但影响不大,读者皆以寻常史书视之。但刘歆不这么看,他重新校勘了手头的古本《左传》后,认为终于找到了对付以研究《公羊传》为生的今文学家的利器。
  确实很利。
  作为今文经,《公羊传》代代相传时思想是否发生流变?而且,即使公羊高真是子夏的弟子,隔了两代人,《春秋》的真义他能洞悉多少?
  《左传》则不然,成书于春秋,作者左丘明是孔子的好友。《论语》中也有“巧言令色、足恭(以过度谦敬取媚于人),左丘明耻之,丘(孔子)亦耻之”的记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