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商人聊天》
第32节

作者: 望京闲人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记:“若按您的说法,就没人愿意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啦!”
  胡:“你别犯傻,本来就没有这样的人,相反,恰恰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这件事本身,才让人学会了如何利用现状,所谓的改变,不过是在问题中把握问题的方法;即便如此,也必须要在我们有足够能力的条件下才能施行,但当人不得不去改变时,这种能力正接近于零。”

  记:“那么请问,假如您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呢?”
  胡:“要是我,很简单,我承认我无法改变自己的结果,就是不能改变自己的原因,从这一逻辑出发,我给出如下的建议,即:制造新问题,胜过解决老问题。如果你当真的想要改变,不妨从这一角度试试。”
  日期:2012-11-05 03:02:22
  一五九、关于谨慎

  (人物:凌羽,42岁,北京人,大本学历,典当行经理。)
  凌:“在我看来,谨慎的行为不是多长几个心眼,不是怀疑地看待一切事物,不是为了避重就轻,甚至不是为了免于引火烧身;谨慎的行为是对自身责任的清晰界定,在本质上接近于一种美德,而不是人为地小心翼翼。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真正的大丈夫才知道谨慎的价值,在他必须担当的方面,绝不试图推卸责任。不如此,任谁也扯不上谨慎。”
  日期:2012-11-05 03:03:32
  一六0、避免使用非常手段
  (人物:霍迈,55岁,北京人,大本学历,百货公司总经理。)
  记:“您如何看待商人的手段?”

  霍:“怎么说呢,商人经商不使用手段的情形应该说是非常罕见,既然要经营,要竞争,用点儿手段,耍点儿伎俩,照例都是被准许的,特别是站在商人的立场上看,要是他不使用一点手段的话,甚至都无法自圆其说。故而这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应该避免使用非常手段,不论是商人抑或是其他什么人,在使用非常手段之前都应该思量再三,慎而又慎,他得明白,人一旦使用了这种手段后就无法再在常规中赢了,于是不得已的,只好冒最大的风险,即便侥幸成功,也颇多后患,贻害无穷。若以此论,智者不会使用非常手段,不是由于不能,而是由于不屑。他清楚那绝不是一个有希望的人的所为。”

  日期:2012-11-05 03:04:55
  一六一、途中说
  (人物:虞晓风,40岁,广东人,中等学历,物流公司总经理。)

  虞:“从前,当我还开着一辆破车为人拉货的时候就明白一个道理,即除非我们在一开始就能够安慰自己,感觉顺利,否则,便无法自由地享受到达目的地后数钱的乐趣,因为相对于结果而言,过程更接近于一桩苦役,要是一个人不知道如何苦中作乐,变难为易,最好就不要开启这一趟的旅程,因为从根本上说,能够享受过程的人,才配享受结果,与那些同样历尽千辛万苦,却泪流满面的家伙们相比,他更容易上路,也更容易有成。”

  日期:2012-11-05 03:07:39
  一六二、我更欣赏有限的成功
  (人物:万秀成,49岁,湖南人,大本学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记:“您刚才讲到‘成功是成功的无奈’,老实说,这句话我没听明白,能否请您为我略作解释?”

  万:“怎么说呢,我从前也没想过这件事,不论在逆境中,还是在顺境里,都目标明确,干劲十足,那怕全世界的人都投来怀疑的目光,也不会动摇我对自己的信念,我就是这样的人,自信满满,刚愎自用,毫不懈怠地一直干到公司上市,规模大增,坐进了业界前几把交椅里后,才终于意识到这种成功所带来的问题——不是由于成功的不够,而是由于成功的太大,万不得已,断了自己的后路。”

  记:“怎么会呢?”
  万:“事实就是这样。和一个不是那么成功的人比起来,一个非常成功的人往往是无奈的,因为太大的成功有时就意味着他必须如此,相应地,一个拥有了这种成绩的人也被迫走进了大浪淘沙的程序,为了免于淘汰,只好继续成功,即无法低头,也不便转身。你想想看,这样的成功对于一个成功的人来说该有多难啊!
  “再者,我们成长着的这件事有时几乎就等同于消耗,故只有在它还有限时,才是有节制和被容许,一旦超过了某个限度,消耗的力量便会成倍增加,直至不再有节制和不再被容许为止。那个获得了巨大成功的人因此在他的巅峰上停下脚步,成功的本身变成了巨大的包袱,虽说一臂擎天的事我也干过不少,但是像这么沉重的担子无论如何挑不长久,可若要卸下来,可能会地动山摇,这便是成功的无奈。所以,如今我更欣赏有限的成功,不是巨大的成功。只不过我认识的晚了点儿,才有此一叹。”

  日期:2012-11-05 03:09:31
  一六三、嫁接说
  (人物:支亮,42岁,安徽人,大本学历,婚庆公司经理。)
  支:“我从自身的经历中悟得一个道理,想要把生意做的如火如荼,人就不能仅就生意言及生意,相反,要就生意言及其他,或就其他言及生意,以便更好地在不确定性中,把握可以确定性的机遇。但人又是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的呢?我的看法就一条,你得学会把自己嫁接出去,并尝试在生意之外找生意。从这个意义上说,好的生意都是串起来的,没有离我们很远的原因,就没有离我们很近的结果。”

  日期:2012-11-05 03:13:47
  一六四、危机没有底线
  (人物:柯丹,44岁,常熟人,大本学历,私募基金公司经理。)
  柯:“在我看来,假如有什么东西可以被称之为危机的话,那么它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这个东西没有底线,故在我们有可能面对危机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要预先知道这一点,不是从最好的结果着想,而是从最坏的结果打算,衡量危机可能带给我们的影响。唯有如此,才能应对哪怕是最坏的情况。”
  日期:2012-11-05 03:17:50
  一六五、学会在战略上思考
  (人物:昝有胜,40岁,重庆人,中等学历,通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昝:“事实上,每一个人在事业的初始阶段都有可能成为某种程度上的赢家,之所以后来又会有所差别,无比关键的一点在于,他准备如何领会赢输之外的利益,尤其是当此时的目标与彼时的目标间发生冲突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战略问题,其结果,在一个人试图有所成就的地方,总会同时出现有赢有输的情况,即不是赢那么简单,也不是输那么容易,甚至与有利于自己或不利于自己的情形皆略有不同,显示在任何有赢有输的格局中,舍的方式与取的方式一样重要,若真要有利于自己,还须知道如何变通,不但要懂得在赢中去赢,还要懂得在输中去赢,且以此为角度,置身于战略的意义上来应对与思考。”

  日期:2012-11-05 03:18:58
  一六六、对称意识
  (人物:管维,43岁,浙江人,大本学历,贸易公司总经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