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对中国军事影响最巨大的一场战争——被遗忘的往事:海湾,第一场高科技》
第54节

作者: 河流林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0-31 11:47:26

  103
  拉氏访问巴格达之后,伊拉克的说客、外交官和军火采购大员如车水马龙,纷纷前往美国和某些西方国家,到处秘密观看自己中意的武器,并说服这些武器公司所在国家放行武器卖给伊拉克。在华盛顿,最有名的为伊拉克游说的高手是尼扎尔-哈姆敦。哈姆敦在到美国国会举行听证会说服美国人同意向伊拉克出售武器时曾高举一件利器:一条据说是从被打死的伊朗士兵头上扒下来的绿色头巾,上面绣着中东地区的地图,四面八方的箭头直指耶路撒冷。哈姆敦举起那条头巾高声警告说:“如果伊拉克战败,那么以色列将是下一个受害者!”

  此后,美国开始在两伊战争中清晰的“选边”。当时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姆•卡斯曾亲自出马,以确保伊拉克能通过“适当的渠道”绕开联合国的武器禁令获得足够的武器、军火和交通工具,以打赢两伊战争。根据一份秘密的国家安全指令,美国开始向伊拉克提供数十亿美元贷款,并开始向伊拉克提供军事情报、卫星侦察照片和建议,积极保障伊拉克能够打赢两伊战争行动。美国中央情报局积极行动起来,一些在第三国突然注册起来的各种公司自由的向伊拉克转口出售各种武器。日后被一些美国媒体报道的沸沸扬扬的一家智利公司向伊拉克出售大量美国制造的集束丨炸丨弹,更是被美国媒体捕风捉影的直接联系到了当时美国中情局长伍尔西身上。

  2004年9月,拉姆斯菲尔德国防部长因为1983年访问伊拉克时与萨达姆总统那段旧事而受到了记者们的追诘。在接受CNN记者采访时,拉姆斯菲尔德说:他当年曾在巴格达向萨达姆当面郑重告诫过伊拉克不要使用化学武器。然而,好事的记者们很快去翻看了最新解密的拉姆斯菲尔德与萨达姆90分钟会谈纪要和会谈视频画面资料,发现拉姆斯菲尔德先生根本就是在撒谎,他只字未提伊军使用化学武器的事!随着这则新闻越炒越热,拉姆斯菲尔德国防部长自己没有再接受采访,而是由他的部下: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布莱恩-怀特曼连忙出面解释说:拉姆斯菲尔德部长是在接受CNN采访时记错了——拉姆斯菲尔德和萨达姆会谈时的确是没有提及化学武器的事,而是跟伊拉克外长阿齐兹会谈时提到化学武器的。记者们立刻又去翻看了最新解密的美国务院的拉-阿会谈纪要,终于在一大堆林林总总的会谈内容中看见了蜻蜓点水一样轻描淡写的 “伊军不应该轻易使用化学武器”一句。

日期:2011-10-31 12:58:27

  104
  1984年,伊朗再三指控伊拉克袭击其平民区,指控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伊拉克则指控伊朗攻击它的平民区。1984年2月,鉴于这些事态的发展,联合国秘书长提议,必须向该地区派遣特派团以核查非军事目标所受到的破环情况,并弄清实际使用的弹药类型,查明是否存在使用化学武器问题。然而,某些在7年后以雷厉风行态度军事打击伊拉克的西方国家,在此时再次心有灵犀的选择了任由两伊的文字游戏口水攻讧,由程序和枝节来打搅最主要的核心问题,这个调查化学武器的特派团未能派出。

  1984年3月,伊朗更进一步在联合国指控伊拉克对其部队扩大规模地使用了化学武器,造成了更大的人员伤亡。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力推结束安理会无聊的程序争议,而在3月13日至19日派遣了一个专业的军事调查团到往伊朗。调查团在3月26日回复了报告:在视察的一些地区确实发现使用了芥子气和塔崩的化学毒剂!化学武器在两伊战场的被使用,在经历了两年多装聋作哑之后,至此终于被国际社会承认。

  1984年3月30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发表了一项主席声明,强烈谴责调查团所报告的使用化学武器的情况,呼吁有关国家严格遵守禁止使用这种武器的1925年日内瓦议定书,谴责一切违犯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行为。但是十分微妙的是:声明中却并没有点名化学武器是伊拉克使用,也没有点名谴责伊拉克。同时没有实行具体、严格的针对使用化学武器行径的制裁措施。这一声明,再次反映出在安理会中占有多数席位的某些西方国家的微妙态度。

日期:2011-10-31 13:14:06

  105
  就在1984年国际社会对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哗然声中,美国与伊拉克正式恢复了外交关系。两国关系果然跨入了一个新局面。美伊复交后,美国对伊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力度大幅度加大,并派出多名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官员秘密赴伊拉克,向伊拉克提供美国侦察到的伊朗军事部署、战争前线的卫星照片,为伊拉克制定作战计划和对伊朗纵深城市目标制定轰炸计划提供详细的参考意见。
  美国对伊拉克和伊朗的这一切态度,究其根本原因,在于1970年代末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原来亲美和世俗的伊朗国王巴列维王朝被反美和激进的霍梅尼神权政府取代。新的伊朗政府奉行强硬的反美路线和反以色列路线,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公开将美国和以色列分别称为“大撒旦”和“小撒旦”,公开宣称要消灭以色列国,而且还在石油产业收归国有化的过程中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特别是1979年11月,德黑兰爆发了性质极为严重的人质事件,激进的伊朗学生冲入并占领了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将52名美国外交官扣押为人质,时间长达444天,人质及其家属每天都生活在恐怖和恶梦中。美伊关系恶化到了战争边缘。顷刻之间,昔日美国的可靠亲密盟友变成了美国在中东的最大敌人。

  霍梅尼政权上台后,美国不但失去了一个可靠亲密的产油国伙伴,而且波斯湾石油运输咽喉——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权也控制在了伊朗这个敌对国家手中。伊朗地理位置紧邻狭窄的霍尔木兹海峡北端,意味着随时可以威胁美国进口石油的生命命脉。波斯湾出现像伊朗这样的反美国家,是美国的地缘战略和利益难以容忍的。为了对付伊朗,美国必须在海湾地区另觅伙伴。如果在两伊战争中伊朗战胜伊拉克,伊朗的势力顺利扩大入伊拉克,就等于实际控制了海湾地区两个产油大国,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利益势必受到更严重的打击。这是美国绝不愿意看到的。虽然美国一向申行所谓“自由,民主,人权价值观”的大旗,但其政策实质从来是把美国的国家战略利益放在实际的第一位。如果有利于美国的利益,美国愿意与一个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的国家亲密合作。而如果它不利于美国的利益,即使是一个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与美国完全相同的国家,也照样会毫不例外的被美国塑造为敌人。基于此点,美国主动向伊拉克伸出了友谊之手,利用伊拉克和伊朗的恩怨矛盾,让伊拉克在第一线直接与伊朗交战,以遏制伊朗势力,体现出了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

日期:2011-10-31 14:53:03

  106
  两伊战场上的化学武器灾难进一步升级扩大,化学武器的淫威进一步在两伊战场上逞凶着,给两伊人民造成的一出出悲剧还在继续扩大着。对于这种局面,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受到记者质询时称:“在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实施全面贸易禁运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阻止所有可能用于制造化学武器的技术和相关材料进入这两个国家。”
  化学武器在两伊战场上的淫威在1986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1986年伊朗发动“曙光九号”行动,不但击退了伊拉克军队,而且迅速占领了200平方英里的伊拉克领土,并直逼伊拉克北部的石油生产中心基尔库克。为了扭转颓势,萨达姆下令伊拉克军队再次使用化学武器。在很短时间内,大量的芥子气弹、塔崩毒气炮弹和沙林毒气炮弹和维克斯毒气炮弹等杀伤力极大的化学武器如同雨点般飞向伊朗军队,8500多名伊朗官兵在这一天之内因毒气而死亡。这次惨绝人寰的事件并没有成为化学武器在两伊战场上的绝唱。1987年6月,伊拉克再次用化学武器轰炸了位于伊朗西部的萨尔达什特市。亲临现场调查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团亲眼目睹了受害地区场面,并对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给予了证实。但联合国安理会内某些具有“共同的崇高人权、自由、民主价值观”、并且在安理会中占有相当多席位的西方国家依然阻止了谴责伊拉克的决议通过。这一行径,再次体现了这些国家在中东的利益,实际上为伊拉克继续使用化学武器打开了绿灯。

  不过在海湾战争这个时候,美国可毫无质疑不想对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有任何装聋作哑行为。从1990年8月到达海湾地区驻军开始,美国中央战区总部就多次宣称,如果萨达姆敢对多国部队使用化学武器,美军将使用手中“所有的武器”立刻进行报复,萨达姆将自食其果。美军中央战区还多次开放记者采访,展示美军已经准备好了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随后,美国副总统奎尔更是公开声称:“如果萨达姆敢对多国部队使用化学武器,将受到美国使用核武器报复!”这种铁的态度,与之前美国等同一批国家对于伊拉克在两伊战争里使用化学武器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明确的警告和军事准备,成为了制约萨达姆这个无所顾忌的铁腕人物不准在海湾战争里使用化学武器的最有效因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