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对中国军事影响最巨大的一场战争——被遗忘的往事:海湾,第一场高科技》
第52节

作者: 河流林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0-27 12:09:38

  %99
  第三章
  第一节空袭受创急红眼,导弹出鞘报血仇

  开战第二天,面对反空袭作战的严重不利,面对着自己国家被空袭炸得支离破烂的惨状,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认识到:这样下去无异于在强大的空中攻击下坐以待毙。由于伊拉克空军和海军被多国部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显然也不具备像样反击能力,萨达姆清晰的看到自己最大的反击武器就是拥有的大量地对地弹道导弹。地对地弹道导弹不依赖人员全程驾驶,飞行速度高,弹道很高,甚至可以在大气层外,超出绝大多数防空导弹拦截范围。使用简单,一旦发射出去就不需要继续人工操纵。由于不使用雷达制导体制,也具有较高的抗电子干扰能力。伊拉克不但装备有相当多地对地弹道导弹,并且是一个具有一定程度自行生产地对地弹道导弹能力的国家,并在两伊战争里有着丰富的实战使用经验。伊拉克于20世纪80年代购买了大量著名的前苏联“飞毛腿B”导弹,导弹的购买数量不详,但购买机动式导弹发射车大约36辆。此外还购买了飞毛腿导弹技术专利和导弹生产线,可以在伊拉克国内自行生产。但由于伊拉克国内工业基础问题和未购买飞毛腿机动发射平台——俄制MAz—543LTM轮式车辆技术专利及生产线,故似乎不能进行发射车的自行国产。很显然,面对着多国部队方面压倒性的空中优势,地对地弹道导弹是伊拉克手中最好用的反击武器。

  为了改变战场被动局面,对敌军进行报复,萨达姆决定立刻动用手中掌握的地对地弹道导弹进行反击。“飞毛腿” 导弹是前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开发的一系列战术地对地弹道导弹,北约给它起绰号为“飞毛腿”。“飞毛腿”可装配常规弹头和核弹头或者化学武器弹头,可装载在专用的轮式车辆上机动发射。飞毛腿A型于1957年服役,B型是A型的改进型,于1965年服役。“飞毛腿B”导弹弹长11.37米,弹径0.885米,起飞重量5.9吨,推进剂为液态(偏二甲阱和红烟硝酸),加注推进剂重量3.7吨,弹头最大可装860千克TNT丨炸丨药,对暴露在掩体外的人员有效杀伤半径约150米。导弹采用惯性导航制导,最大射程30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1500米/秒。命中精度圆概率误差,在射程为300千米时约为300米。做为一个武器系统,“飞毛腿B”导弹武器系统包括导弹和地面设备两大部分。地面设备主要有运输起竖发射车,底盘为俄制MAz—543LTM轮式车辆,车长12米,宽2.9米,高2米,可以隐蔽在掩体和车库内。最大公路行驶速度为60千米/小时,并在野外道路上有较强通过能力。每个飞毛腿导弹连还配有大地测量车、发射指挥车、电源车、推进剂加注车、测试车、消防车等配套车辆。如果在预先测定的发射点位置上实施定点发射,导弹车队发射准备时间较短,从车辆开入发射阵地起,测量本车位置、起竖导弹、加注液体推进剂、发射前检查、稳定车辆、到点火发射,最快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如果在未经事先测量和找平的发射阵地上实施机动发射,准备时间就较长,至少需约一个多小时。“飞毛腿B”导弹技术已经相对较老,前苏联自身到1980年已基本用新一代固体机动中程导弹SS—23全面替换了“飞毛腿B”导弹。

  苏联的“飞毛腿B”导弹大量出口到伊拉克、伊朗、利比亚、叙利亚、朝鲜等国,还配套出口了大量发射、起竖、运输三用车。因两伊战争的需要,伊拉克感觉“飞毛腿B”导弹射程不够远,伊拉克于1987年耗费巨资,并想方设法聘请了部分苏联专家和法国专家进行帮助,对“飞毛.腿B”导弹进行了改进,发展出了增加射程的“侯赛因”导弹。“侯赛因”导弹长度增加到12.46米,比“飞毛腿B”加长了1.09米,直径仍为0.88米,射程大幅增加近三分之二,达到近600公里。其理论命中精度圆概率误差由“飞毛腿B”300米降至500米。不过“侯赛因”导弹性能指标虽然做到了表面上大幅提高,但其实质技术水平却是超级的“山寨”。实际上竟然可以简单的揭穿为“三弹并两弹,射程翻一番”。即拆用3枚“飞毛腿B”导弹改装生产2枚“侯赛因”导弹。改装时,将1枚“飞毛腿B”导弹的氧化剂贮箱和燃烧剂贮箱都一分两半,将其分别插焊到另外2枚导弹的氧化剂箱和燃烧剂箱,使两箱分别加长85、45厘米,总共增加了1040千克推进剂,使推进剂总量增加到近5吨,从而使射程增加到近600千米。为了补偿由于增加燃料的重量,弹头重量被迫大大减轻,弹头丨炸丨药量锐减至190千克。由于推进剂燃料增多和射程增大的双重因素影响,导弹最大飞行时间也从约309秒延长到425秒,粗略相当于飞行速度大大提高了约45%。并仍可使用原来的俄制MAz—543LTM轮式发射车经简单改装后进行运载和发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原装苏联“飞毛腿B”导弹和“侯赛因”导弹均简单的通称为“飞毛腿”导弹。“侯赛因”导弹表面上看用极为简单的手段做到了性能指标大幅提高,但其实际技术水平却为实战留下了深刻隐患。

日期:2011-10-27 13:10:00

  100
  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就曾大量使用“飞毛腿B”地对地弹道导弹攻击伊朗城市。1988年2月29日,为报复伊朗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射2枚“飞毛腿B”导弹,伊拉克从当天开始到3月8日的9天时间,就向伊朗发射了50枚“飞毛腿B”导弹。双方导弹袭城战不断升级,至4月21日伊拉克已经共向伊朗发射了189枚“飞毛腿B”导弹,先后有40座伊朗城市被炸,炸死伊朗平民1700多人,炸伤8000多人,数以千计伊朗楼房和建筑物被摧毁,使伊朗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现在海湾战争里,“飞毛腿”导弹又将成为萨达姆手中的关键武器。

  1991年1月17日夜间~1月18日早晨,伊拉克向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和重要海港城市海法发射了8枚“飞毛腿”;1月18日早晨4点28分,伊拉克向沙特阿拉伯达兰军事基地发射了一枚“飞毛腿”。1月19日8点15分,向以色列特拉维夫发射了3枚“飞毛腿”。1月20日晚21点45分,再次向沙特阿拉伯达兰基地发射了3枚“飞毛腿”导弹。在整个海湾战争42天期间,“飞毛腿”地对地弹道导弹成为伊拉克最主要的反击手段。

  由于害伯“飞毛腿”可能携带化学武器弹头,在导弹来袭前,在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首都和各主要城市就已经发生了许多畸型的社会反应。人们情绪焦虑,惴惴不安,排起长队领取和购买防毒面具,购买安眠药才能入睡的情况也大幅增加。虽然沙特阿拉伯政府事先已经向居民发放防毒面具,但仍有很多人担心免费领取的防毒面具不够安全,宁可自己花高价购买更高级的防毒面具,以至于高级一点的防毒面具一路走俏,奇货可居。驻沙特阿拉伯各地的西方人更是惶惶不安,象潮水般地涌到各国驻利雅得大使馆和飞机场,只想快点离开这个国家。原本在西方驻沙特各石油公司工作的大量西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更是早在战争没开始时就坐立不安,每天打算最多的事就是离开沙特的飞机票什么时候到手,无心正常的生产工作,使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生产出现了很多额外的困难。整个国家笼罩在一片化学武器的阴影之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