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写一写秦汉之际的那些故事》
第9节

作者: 九丰山之兔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使者:公子不臣,罪当死……
  将闾:什么叫不臣?我愿闻罪而死……
  使者:我奉命行事,其他一概不知。
  将闾愣了片刻,突然仰天大叫:天哪,我无罪!
  使者冷笑着想:真是天真,这年头受死的哪个是真有罪的……身后的武士把手按到了剑上。最终,将闾兄弟三人含泪伏剑。

  镜头九:咸阳街头,刑场。
  这个地方如今成了帝国最忙碌的屠宰场,昨日的陈尸还未拉去,新的犯人又一批批地被押来。先有公子王孙伏法,后来又有先帝旧臣遭诛,一具具尸首就随意丢弃在路旁,天长日久腐臭难当。百姓对杀人早已看得麻木,如今听到行刑的吆喝,都没人愿意开门望一眼。倒是一群野狗成了侩子手们最忠实的观众,它们现在已经改掉了吃屎的毛病,专吃人肉了!
  忽然,狗们狂吠起来,凶狠的眼睛都盯着远处。那里,新的死囚又被押来了……
  镜头十:宫殿,胡亥寝宫。

  胡亥斜躺在榻上,拿着一份奏牍随意地看着,突然,他狂笑不止。
  “赵高,你太有才了!都把人整成这样了!”
  赵高:?
  胡亥:他们都不消你动手了,自己到朕这里来求死来了!
  赵高:?
  胡亥:是嬴高给朕上书。他情急窘迫,想去陪先帝了。
  赵高:臣子人人自危,就不会有人图谋不轨了。
  最后,胡亥赐嬴高十万安葬费,并鼓励赵高再接再厉。
  赵高脸上,诡异的笑容再次浮现……恐怖,远没有结束。
  未完待续……
  日期:2013-05-07 10:39:02

  十、皇帝嬴胡亥的幸福生活
  在帝国陷入恐怖之中的时候,嬴胡亥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
  咸阳的宫殿真的是太憋闷,让他感到喘不过气来。先前胡亥还是始皇帝幼子的时候,能经常微服出行,到宫外玩一玩,现在却不能够了。组织上有规定,皇帝是九五至尊,出行必然是宝马雕车,前呼后拥,侍卫里三层外三层地拥簇着。这就意味着胡亥不能想出去就出去,他成了帝国顶级的囚徒。
  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胡亥脑海中的生活全不入此,他的生活应该好得多。在他的想象中,皇帝的生活就应该是随心所欲的,奇珍异宝,名山大川,飞禽走兽,美女佳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如果现实中没有这样的生活,那就由他来创造!

  于是,胡亥决定,他要像父亲一样走基层,深入田间地头去考察一下百姓的生活;再到大城闹市中走一走,让百姓都知道自己的威严……当然,最直接的目的是,他要出去玩。
  大臣们没有人敢反对,于是胡亥的车马队伍就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巡幸的道路。这支队伍沿着始皇帝的足迹,临碣石,抵辽东,下会稽,踏遍了帝国的大江南北。
  史书上没有记载太多关于秦二世出巡的细节,但我们可以推想这支庞大的队伍一定把地方上搅得鸡飞狗跳。胡亥有自己的行宫可以住,那随行的宦官士兵又住哪里?那当然是住到百姓家里。在那个没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年代,老百姓被从自己家里赶出来睡大街那是天经地义的事。露宿,忍一忍也就过了,可家里但凡有点值钱的东西,被军爷们看中了,有谁敢说不给?再说,庞大的巡幸队伍,吃喝就是一个大问题。理论上,这些人的口粮是应该有官府保障的,而实际上在那个年代做不到这一点,二世的队伍更多的时候还是直接问驻地周边的村社要补给。这就又苦了百姓!只要军爷们想开荤,那百姓养着过年的鸡鸭猪羊就得遭殃了;要是军爷饭量大,来年春播的种子都有可能不保。所以,二世所过之处,村社农庄一定比鬼子扫荡过还干净。

  但胡亥是不会在意这些的,他所考虑的是精神层面的问题。
  日期:2013-05-08 12:21:59
  十、皇帝嬴胡亥的幸福生活(2)
  但胡亥是不会在意这些的,他所考虑的是精神层面的问题。
  每逢路过名山大川的时候,他都能看见他父亲嬴政留下的碑刻,上面写满了始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每一次,嬴胡亥抚摸着这些碑刻,都觉得自己无比渺小:父亲的一生取得了那么多业绩,而现在自己只能在后面跟上一行“二世胡亥到此一游”,这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所以,他不快乐。

  随行的李斯建议:可以把陛下的诏书也刻上去,让后代知道,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的。
  也只能如此了。于是秦二世批示:同意。
  再远的路程,也终有回家的一天。饱览了帝国名山大川的秦二世,再回到咸阳旧宫的时候,就更加觉得憋屈。这里陈旧,晦暗,局促,抬头只能望见宫墙顶上那四角的天空……这样的房子,是人住的地方么!
  嬴胡亥突然想到了先帝遗留下来的一个世纪工程——阿房宫。本来父亲想的和自己一样,早就要改善一下这里的住房条件了,只可惜还没等修成,父皇就过早地鞠躬尽瘁了,所以工程烂了尾。现在岂不是正好继续上马?一则改善生活,二来也是继承先帝的遗志,名正言顺,谁敢说个不字!
  于是帝国再次大兴土木,调集十万左右的工匠修建阿房宫。这所宫殿是前所未有的,光前殿就“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是个不折不扣的万人大礼堂,规模与今天人民大会堂也差不多。在这个巨型建筑周围,还有数不清的离宫别殿,都有悬空的阁道相连接,犹如天宫。整个宫殿依南山之势而走,天桥阁道一直通到南山顶上,在山顶建造高大的阙门作为宫门。又有吊桥跨过渭水,连接咸阳。整体布局参照天象而作,南山为北极星,渭河即银河。

  要是这个宫殿造成了,嬴胡亥估计就要做天字一号大宅男,一辈子都不出来了。
  因为大兴土木,咸阳附近的外来民工陡然增多。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秦二世又调五万精兵宿卫咸阳。秦二世又是一个喜爱小动物的人,所以宫中狗马禽兽越来越多,简直就成了首都动物园。

  百姓,工匠,士兵,官员,再加上狗和秦二世,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的粮食。咸阳周边的农业生产已无法满足,只能从各地调运。于是秦二世想了一个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狠招,他要求运夫们必须自带干粮,不许吃官粮,咸阳附近三百里内的粮食一颗也不许碰,违者判重罪。
  百姓快要疯了!干活不给工钱也就罢了,连饭也不管,天下竟有这样悲催的事!
  秦二世却根本不在乎:我只管自己眼前快活,哪管得了外面洪水滔天。
  他不知道,洪水滔天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我们可以来粗粗算一笔账,秦时人口大约两千万左右,除去女人就剩一千万人,再老人孩子各减去百分之二十,剩下青壮年劳力不过600万。而此时,塞北和岭南的秦军有60万,为他们运粮的民夫少说也有10万,骊山、阿房宫工程动用民夫70万,驻守各地的军队还应该有10万以上,再加上从未停工的直道、驰道的建设工人又少说是10万,以及从不参加劳动的官吏,宦官,真正能从事生产的还有多少男劳力?

  正在兴头上的胡亥感觉不到,长期超负荷的运转,帝国的保险丝就快要烧断了!
  二世元年七月,咸阳骄阳似火,局促的咸阳宫内闷热难当。嬴胡亥此时已经热得连干那事的劲都没了。他整日坐在大树底下,摇着扇子仰望着万里无云的天空,心中唯有一念:
  来一场暴雨该多好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