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22节

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州吏信以为真,当日就和太史慈结伴出了城,然而太史慈却并非真心要跑,他出城转了一圈,甩掉州吏后又折返回到公车门,送上了郡里的那份奏章。
  用计毁掉州府所呈奏章,使得朝廷最终不肯采信州府之言,此事让太史慈开始在青州出了名,但同时也被州府所仇视,最终被迫逃至辽东避祸。

  日期:2015-04-21 18:51:16
  北海相孔融得知此事后,认为太史慈是个奇才,值得倾心结交,便派了几拨手下前往黄县问候其母,还送去了不少的钱米。
  后来,孔融为对付黄巾余党而出屯都昌,却被黄巾贼管亥所部围困,这时太史慈刚好从辽东回乡省亲,于是其母便对他说:
  “我儿虽与孔北海未尝相见,但自你离家后,北海对我赡恤殷勤,比起故人旧亲尚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为贼所困,我儿应该赴身相助才是。”
  太史慈遵从母亲的吩咐,留家三日后便义无反顾地独自前往都昌。
  赶到都昌后,由于黄巾军的包围圈还没有设置得很严密,使太史慈得以趁着夜色冲破围困,单骑入城。
  一见到孔融,他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带兵出城厮杀,可惜被孔融当场拒绝。
  或许是让黄巾的气势给吓怕了,孔融没有出击取胜的信心,又或许是这位名满天下的知识分子心里还有一个小九九,觉得一定会有援军到来。
  可是数日过后,黄巾军攻打甚紧,城防变得岌岌可危,而援兵却连影子都没看到,这时候孔融才不得不想到要求助于附近的平原相刘备,但他的部下无人愿意冒险突出重围,只有太史慈主动请缨前去。

  对此孔融有些奇怪地问:
  “现在贼众围城甚密,大家都说难以突破,你虽然意志坚定,但想要出城恐怕也很难成功吧?”
  太史慈答道:“昔日府君照料家母,家母感戴恩遇,所以让慈来解都昌之急,这是因为慈固有可取之处,必能有益于府君。如今众人皆说难以突围,如果慈也说不行,岂不是辜负了府君的情谊和家母的期望吗?眼下情况紧急,希望府君不要再犹豫了!”
  孔融略加考虑后,觉得也实在没有其它办法了,这才同意下来。
  日期:2015-04-21 21:50:37
  次日清晨,太史慈带上箭囊,摄弓上马,和两名托箭靶的骑兵开门出城。
  城外的黄巾军以为他们要突围,马上紧急集合严阵以待,谁知太史慈等人只是策马到了城壕边,然后就插好箭靶,开始练习射箭,练习完毕,又在一片众目睽睽之下回城去了。
  第二天同样如此,开城门、出城、插靶、射箭、拔靶、回城、关城门。

  太史慈似乎想搞一个战场上的才艺展示,而且看架势要一连演上好几天,但由于“审美疲劳”的缘故,观众们的热情明显不如第一天高了,态度也很松懈,总之观看的人不多,上座率平平。
  到了第三天,竟然连个警戒的人都没有了,这一次太史慈却不再练箭,而是快马加鞭直突重围而去,等黄巾士兵们反应过来时,他已经闯出了包围圈,沿途还弯弓射杀了多名企图阻拦的敌兵。
  日期:2015-04-21 23:42:14
  先自嘲一句,我是那种给点阳光就能温暖的类型。
  今天因为受到天涯打赏哥的鼓励,晚上决定推迟睡觉时间,多写一点!
  不废话了,更了再休息。
  -----------

  赶到平原后,太史慈对刘备说:
  “我本是东莱一介草民,与孔北海非亲非故,也非同乡同党,但我和他都崇尚孝敬老人和仁义诚信的思想,所以意气相投,愿意彼此分担患难。如今黄巾乱党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久闻刘使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于危难,孔北海才盼待您能出兵相助,而让我冒刀刃之险,突出重围,从万死之中托言于使君,惟望使君应允此事。”
  刘备听后深受感动,同时更敏锐地意识到,救援孔融,不仅属于义举,更是一个能使自己扬名于天下的好机会,遂正色道:
  “孔北海竟会知道这世间还有一个刘备啊!”
  于是当即派遣精兵三千人随同太史慈奔返都昌,黄巾贼众得知都昌的援兵已至,慌忙撤围散去。
  通过这件事,孔融更加看重太史慈,他每每与人提起太史慈时,都不忘带上一句:
  那是我的一位忘年之交啊!
  太史慈和刘繇同是东莱老乡,彼此相识的时间很早,太史慈从辽东回来后,二人一直没有相见,直至刘繇出任扬州刺史,太史慈才渡江前往曲阿,投奔在其帐下效力。
  孙策和刘繇开战后,曾有人向刘繇建议,说太史慈有勇力,可拜为大将,由其带兵抵御江右的进攻,可刘繇并没有采纳,而是振振有词地解释说:
  “倘若我重用了子义,许子将(即许劭)定会在旁窃笑,说我没有眼光的。”

  以这么一个理由拒绝,听起来颇为可笑。许劭是何许身份?名为军师,其实就一打工的,怎么说刘繇才是当家做主的老板,打工仔可以有看法,但这些意见或建议都无法成为左右企业运作的决定性因素,毕竟真正拿主意,作决断的人是老板。
  再说之后的事实证明,那位靠调侃他人而名满天下的民间评论家,不过就是一介高谈弘论的庸碌之辈罢了,与其从兄许靖一样,在江湖上的名气固然大得咂舌,但开战以来,也没给刘繇献上过什么奇谋妙策,可谓盛名难副,其才不过尔尔。
  总而言之,此人的价值就如同一个花瓶,摆在家里点缀下环境,起个装饰效果还行,至于实际的作用,恐怕就指望不上了。
  结果,太史慈在刘繇帐下仍旧是普通一兵,担任军中的骑兵斥候一职。
  所谓的斥候,其字面含义可参见许慎在《淮南子》中所注:“斥,度也。候,视也,望也。”说白了也就是个负责探查敌情的侦察兵。可见对于太史慈这位勇猛善战的老乡,没有识人之能的刘繇显然是选择了弃之不用。
  然而常言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当樊能、于糜等一干废物在孙策暴风骤雨般的攻势下原形毕露,争相落马后,怀才不遇的太史慈才总算迎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得以酣畅淋漓地与孙策这位日后的金石之交,携手演绎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龙虎斗。
  伯符,可还记得当年的神亭之战吗?

  日期:2015-04-22 10:25:39
  【神亭之战】
  所谓神亭之战,其实是孙策和太史慈之间的一场单挑。此战的时间,发生在孙策正式进攻曲阿前夕。
  当时,将曲阿团团包围后,孙策一改之前的快攻风格,没有采取黑虎掏心的战术直捣城郭,而是先耐心地把曲阿周边那些星罗棋布的据点逐一清除,反正刘繇控制下的地盘,只有这一隅还未拿下,在吴郡或会稽方面都没有明显表露出打算增援的情况下,自然可以从容不迫地攻打。
  许多长年征战沙场的将帅,每逢交战前总习惯亲自前往一线观看地形,查实敌情,孙策也不例外,可偏偏就在同一时间,刘繇也派出了两名斥候,意欲探查孙策的军情,于是,双方就这样在城外一处名为神亭的地方不期而遇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