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14节

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袁术也早就打好了算盘。此前的两次忽悠,已经令孙策对自己有了不小的怨气,心怀不满是肯定了的,所以不妨做个顺水人情,适当地让他出去发泄一回,省得啥时候想不开,做出像其父那样提刀入帐的举动,那可就危险了,何况刘繇也不是个好捏的柿子,更别说还有会稽王朗等诸多势力。
  仅凭千来号人就想平定江东?倒要看看你这小子能兴得起多大的风浪!
  袁术如是想,但孙策可不管那么多,有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既然能敲掉陆康,就不会害怕刘繇、或者王朗之流,尽管归还回来的孙氏旧部不足总数的三分之一,且基本上没有骑兵,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拥有了自由,弥足珍贵的自由。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雨变为龙。
  袁术啊袁术,你就等着瞧吧!
  看我如何在江东打出一片天,一片属于我们孙家的天下!
  日期:2015-04-15 08:36:53
  第五章 周郎登场

  【公瑾来投】
  拜北方龙蛇刘繇所赐,孙策意气风发地离开了寿春,临走时,城里那些袁术的宾客当中,竟有数百人愿意随他而去,这着实让孙策兴奋了好一会儿,看来过去在那个言而无信之人帐下开展的公关活动,收效还是令人满意的,谁知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头,真正值得孙策高兴的事情还在后头呢!
  行军路上,又陆陆续续有人加入进来,其中既有零散的寻常百姓,也有成群的乡党武装,他们可不只为凑个热闹,而是慕孙策之名倾心来投的。
  当这支队伍到达历阳时,孙策才有些惊讶地发现,部队较出发时已庞大了数倍,粗略一点,人数竟达五六千之多。

  要知道,寿春和历阳即现在的安徽省寿县与和县,两地间距离不过两百来公里,路程谈不上有多远,以此估算,孙策基本上每走一里地,就有十来号人加入,且始终络绎不绝。
  1000变6000,这就是孙郎的魅力!
  日期:2015-04-15 10:21:34
  到达历阳后,孙策先是与当地的吴景、孙贲等人会合,二人已经和对岸的刘繇所部交手了一年多,然而战局的进展不甚理想。孙策一到,他们当即将指挥权交出,而在完成了部队的交接和重组后,孙策还把不久前刚从曲阿迁到此地的母亲及一干兄弟,又转移到了阜陵(今安徽全椒),毕竟对于即将展开的江东攻略而言,历阳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支持点,他不希望亲人受到战火的惊扰,所以才预先作了安排。这么一来,倒是委屈了吴太夫人,为了儿子事业的需要,从江都迁往曲阿,又迁历阳,再迁阜陵,一路上可谓颠沛流离,但作为一名得以载入史书的奇女子,其见识自然非一般妇人可比,虽一直居无定所,却颇为明白事理,始终理解和默默支持着儿子的决定。

  安顿好家人,接下来,孙策是否就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攻打刘繇了呢?

  还不行,因为发动战争的各项准备工作,孙策仍有待完成。比如说,兵员激增后,原本所带的粮草就不够用了,需要相应地再筹措,而且跨江与刘繇作战,免不了发生水战,于是往来于江面的船只便成了必备的工具,种种条件,孙策都必须细细考虑周全,并逐一落实,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他决定先暂时驻屯在历阳秣马厉兵。
  反正现在熬出头了,再不是过去那个光棍司令了,可以说是兵马在手,天下我有。
  不过,除了必备的粮草及军需物资外,这支军队似乎还差点什么?
  对了,还需一员副帅!
  日期:2015-04-15 11:15:01
  吴景和孙贲的资历并不差,忠诚度更是毋庸置疑,还有黄盖、韩当等将,可惜这些人都欠缺一些综合实力,所谓的综合实力,具体点讲就是能够独挡一面的指挥才能。
  那么,究竟何人能胜任副帅之选呢?
  看来也只有他了!
  主意打定,孙策马上给最要好的那个死党去了一封信,让他前来与自己汇合,共谋大事。而那人得信后,也没有丝毫耽搁,立刻从丹杨一路风尘仆仆地带兵赶到了历阳,投入到孙策帐中。
  伯符吾兄,荡平吴会,纵横江淮,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愚弟公瑾来也!
  (随着此人的登场,想必广大的吴迷,尤其是一些女性粉丝,少不了一阵欢呼,甚至于忘情地失声尖叫)

  【美周郎】
  日期:2015-04-15 16:49:40
  首先必须声明一点,本文是以江东孙氏为主角来展开写作的,既然有主角,当然就得有配角,否则戏就唱不好,而主角详写,配角略写,这一点作为写作原则实属正常。
  可是,惟独有两个特别之人,让我不得不对他们区别对待,因为此二人虽说只是配角,但戏份却都很重,可谓影响力巨大,甚至在某些时候还会抢走同时期那些主角的不少风头。
  好了,废话不多说,这俩人中的第一位……
  没错!他就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有助于改进社会风气,早已风靡万千少女,号称美貌与智慧并重,英雄与侠义的化身——周瑜。(不是周星星)

  通常来讲,每当介绍一个较为重要的东吴人物,我总会先历数一遍他的籍贯,背景,治学及相关事迹,至于形象或外貌特征则不是必须的,惟独周瑜是个例外,为了他,我不得不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破例了。
  下面先要讲的,便是周瑜之美。
  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逐步陷入军阀割据,彼此争相兼并的混沌之世。连年不休的战乱,导致土地荒芜,百姓流离,但死亡的阴影阻止不了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或许是因为德行修养在乱世中已变得无足轻重,于是抱着“得即高歌失即休,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心理,人们对美的追求也随之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譬如《世说新语》一书就有专门的章节是专门记述容止的。

  所谓容止,即一个人的外表容貌和言行举止。其实早在东汉时起,人们就已经开始注重容止了,而且在品评人物时,它更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比方说,当时社会上流行这么一句话:想出名,找许劭(许子将)。能够上得许劭“月旦评”的人,必将身价倍增,不过许劭可不会轻易点评某个人,最起码那人得长得顺眼,否则一切免谈。
  曹操当初就曾找过许劭,希望获得品鉴,可因为长得太矮,加之模样不甚英俊,所以许劭一直对他闭口不说话,结果把曹操给气坏了,当即抽出宝剑耍流氓,说不给点评就剁了你,恐吓了半天才如愿以偿,最后带着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名言高兴离开。

  虽然许劭因害怕被砍而极不情愿地开了金口,但也由此可见容止在当时所受到的重视。
  日期:2015-04-15 19:33:24
  综合地讲,两汉时期人们对美的定义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身高 这一点是先决条件,没有身高,长得再好也是白搭。所以九尺之躯的关二爷是个帅哥,高有八尺的赵云、诸葛亮也是帅哥,反之,体型矮短的小哈比人曹操,就肯定与美无缘了。(这个审美观一直沿用至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