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易学之路——根据真人真事整理记录》
第48节

作者: 魂灵之水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2-7-23 20:05:00
  从此之后,每逢有空,我就教老汤学习麻衣相法。先从《何知歌》教起,然后从气势格局入手,背流年部位歌,从耳朵说起,一直说到下巴,再从下巴说到身体四肢,脚大脚小,红痣黑痣,暗疮青春豆。这一教就教了一个多月。这段时间以来,由于天气渐汵,看守们的政治学习课越来越早下课,有时甚至借故不上。犯人们被早早赶回牢房,大家没事做,都听我给老汤上课。我有时用实例说明,就用同牢某某作例子,所说之事无不应验,大家更来了兴趣。先是老爷子半含半露地提出疑问,接着福建人四川人也加入了学习的行列,到后一段,“科学家”也忍不住边学边记了起来,本来山东老胡是个大老粗,天天一回牢房就上床蒙头大睡,但看同牢诸人学得起劲,没人理他,他也许觉得无聊,也关注起来。同牢十多个人,人人越学越有兴趣,有时我说了个问题,他们互相点评,闹成一片,给这寒冷寂寞的监狱带来了温暖。

  我有时上完课,就给他们说书,说“水浒”和“三国”,有时也说“西游”,这是我读书时的强项,我小时候记忆力惊人,看一遍就能把情节记得清清楚楚,中学时上舞台表演,更是获得过无数掌声。此时与他们一一道来,在这样的舞台这样的观众,虽然有点不伦不类,但依然有声有息,精彩不断。有时我也想跟他们说说《红楼梦》《西厢记》等文雅点感情化点的故事,无耐这些人都是文化不高的江湖汉子,他们不敢反对,但是情绪不高,老胡一听我说林黛玉就呵欠连连。我知道他们不喜欢这些文绉绉的儿女私情,又不懂什么是新文艺浪漫,也不怪罪他们,就选择一些比较有民族传统的故事给他们听,比如《封神榜》,《说唐》,《杨家将》,趁机把中国传统的道义,忠呀,孝呀,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贯注给他们。有时我也给他们说外国的莎士比亚创作的故事,还有塞万提斯的《堂吉。柯德》以及海明威的大仲马的作品等。后来我给他们说金庸的小说,金庸先生的十四部书“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都是我十分精熟的故事,我当初佩服金庸先生对中华文化以及佛学道学民俗学的博大精深,把这些故事全部记得详尽。这时与他们娓娓道来,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些既通俗又精彩,更有情有理的故事,深深打动了这群读书不多,是非不明的各地汉子。他们在小说中受到的熏陶与教育,不是他们在生活中可以学到的。
  广西偷耕牛的人有一次悄悄对我说:“我当初因为饥荒,偷了人家的牛,就没想过人家没了牛,怎么去耕田呢,一样会没吃的,我这样做真是太自私了。”说着,眼睛红了。那个与我差不多年纪的人,也过来向我忏悔道:“先生,现在我挺后悔的,人家的女儿不肯嫁给我,我就要烧死她的父母。这那是爱她呀,分明是害她。我要写信向她忍错。现在才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说着到处找纸笔要我帮忙写信。

  想不到这些经典的故事力量如此巨大,直接可以深入人心,比那些看守说一千遍一万遍改过自新,脱胎换骨有效多了。
  在秦城监狱度过了两个月,因为有说有玩,又学习又有故事听,大家都不觉得时光难过。
  只是时常到了深更半夜,我想起了清明的音容笑貌,尤在眼前,不禁悲从中来,痛苦难禁,只好用被子盖住头,哽咽失声。
  清明呀,本来以为我与你是一阴一阳,必有奇缘,谁知才刚相恋,又被逼分离,真是水中月,镜中花,现在更是不知她身在何地,处境如何。

  过了几天,过了大年,冬天已过,春天来临,我们被转移到河北的一家监狱。
2012-7-26 10:54:00
  过了几天,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已经被转移到承德监狱。
  这里的环境比不上秦城监狱干净整洁,但却多了点自由轻松。我们一般早上晨练结束,然后吃早饭,上午只有一两个小时的小工厂工作,中午还能休息一两个小时,下午有活干的时候干活,没活干的时候就读读报纸,看看电视上的革命电影,晚上基本上没事做,早早地被赶回牢房。
  我的号码没有改变,依然是“149149”,但是因为有了这帮狱友,心境起了很大变化,不再有“一死狗一死狗”的感叹。好在牢房虽然换了,同牢的人却没有换。我们依然象过去一样,我教他们学看相,也给他们讲我看过的历史小说,他们有时互相点评,闹成一片,简直象过大年,令其他牢房里的狱友莫名其妙,他们的眼神里透出怀疑:怎么坐牢坐出滋味来了?

  当然,我一路来的经历,却没有与他们说过,倒不是不信任他们,而是在当时我正处在深深的后悔之中,很怕别人触到我的痛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