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皇帝真有病——朱元璋的正面与侧面》
第8节

作者: 宗承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或许是因为在苦水里泡得时间过于长久,中国农民是最容易满足的群体。作为社会结构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只有被政府剥削、被官吏虐待、被地主绅士奴役的份儿,从来就没有人真正关心过,救济过,甚至于怜悯过他们,而明教组织正好迎合了他们精神需求。入教的农民滚雪球似得增长,明教的教区也随之扩张,与政府抗争的行动也越来越多。从北宋末年起,睦州、台州、衢州、东阳(以上都属现在的浙江省),信州(江西),泾县(安徽)都曾经先后发生明教徒的武装革命。

  日期:2013-04-16 13:56:10
  人们相信,在这个最黑暗和孤寂的时刻会发生转变,重新出现明教的光明,而弥勒佛会从西方极乐世界来统治这个世界,使人们的命运来个戏剧性的乌托邦式的转变。那些有心造反之人,往往会借助弥勒佛降世大做文章。
  元泰定二年(1325年),也就是朱元璋出生前三年,息州人赵丑厮、郭菩萨就宣传弥勒佛要来治理天下。

  元至正七年(1325年),陈州人捧胡(闰儿)又说弥勒佛已经降生,烧香会齐教友,在汝宁府信阳州起事,打下归德府、鹿邑,烧了陈州(陈州正是四百多年前明教徒起义的根据地)。而这一年朱元璋已经十岁,渐懂人事。
  元至正八年(1326年)周子旺在袁州起事,周子旺是彭莹玉的徒弟,他约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起兵,参加的人背心上写一个佛字,刀兵不能伤。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周子旺自称周王,改了年号,率领五千人动手,这一支未经组织训练的乌合之众,很快就被元廷剿灭。彭莹玉侥幸逃脱,躲在淮西的教民家中,秘密传教,等待再次起事的机会。
  朱元璋的行乞路线与弥勒教徒起事的场所有着惊人的契合,朱元璋的活动路线基本上集中于息州、陈州、信阳和整个淮西流域,而其中的前三个是彭莹玉的活动地区。为了能够争取最广泛的群众基础,韩山童与亲信刘福通等假借大宋旗号,号令天下。刘福通首先聚集3000人在白鹿庄,枭首号令,祭告天地,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刘福通是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人,当以复兴宋运为己任。大家齐心协力共推韩山童为“明主 ”,择定日期通告四方首领共同起兵。几个月后,到该年八月,黄河以南到长江流域,已然烽烟四起。当时中国的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四川等地已经差不多到处都可以看到头上包裹着红布的造反农民了。他们分属十数个甚至更多小山头,遥相呼应。

  日期:2013-04-17 22:01:59
  等到朱元璋再度返回皇觉寺,赖以栖身之所的寺庙,在一场暴乱过后毁于无情的战火,此时濠州城内外笼罩着战争的阴影下,元军与红巾军剑拔弩张。突然降临的灾难,再一次将朱元璋抛离原有的生存轨道。他想到了再次云游四方,但此时战火四起,哪里又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所?他的一些幼时好友为了能够混口饭吃,很多人投奔了红巾军。
  这时候活跃于淮河流域的红巾军有十几万人,相继攻克固始、光州、颍州、光山、罗山、息山、确山、上蔡、信阳、汝阳,控制了汝宁府的各县。正当朱元璋进退两难之际,钟离西乡的少年好友汤和,托人给他捎来一封信。此时汤和已在濠州城内当了一名低级军官,信的大致内容是:现今兵荒马乱,人无宁居,乡下亦不安全,何不前来入伍,朋友生死在一起。
  朱元璋看完信后,就将信焚烧了。他考虑了很长时间,一直拿不定主意。几天以后,同房的师兄告诉他,有人欲将来信一事通报给官府,劝他赶快逃走。朱元璋征求友人的意见,自己该何去何从?友人给出的意见:既然自己无法定夺,何不让神灵给出指引。

  关于这段遭遇,朱元璋在皇陵碑中写道:住方三载,而又雄者跳梁。初起颖,次及凤阳之南厢。未几陷城,深高城隍,拒守不去,号令彰彰。友人寄书,云及趋降,既忧且惧,无可密详。旁有觉者,将欲声扬。当此之际,逼迫而无已,诚与知者相商。乃告之臣,果束手以待罪,亦奋臂而相戕。知者为我画计,且祈阴以默相。如其言,往卜去守之何详,神乃阴阴乎有警,其气郁郁乎洋洋,卜逃卜守则不告,将就凶而不妨。

  朱元璋在这里所采用的占卜称“杯珓卜”,也就是用蚌壳或用竹木砍削成蚌壳形为之。要准备两具,外突内平。外称阳,内称阴。亦可以鞋代之。卜时先将杯珓合拢,捧至胸前,诉说卜问何事后将其掷于地上,观其俯仰以示吉凶:两片皆俯为阴,称“怒珓”,表示凶多吉少;两片皆仰为阳,称“笑珓”,表示吉凶未明;一俯一仰为“圣(胜)珓”,表示神明许诺之意。
  日期:2013-04-17 22:04:00
  朱元璋跪在伽蓝神前,为自己的前程去留作了一次重大占卜。许多年后,朱元璋还清晰地记得这次占卜的大致过程:于是祷于伽蓝,祝曰:“岁在壬辰,纪年至正十二,民人尽乱,巾衣皆绛,赤帜蔽野,杀人如麻。良善者生不保朝暮,予尤恐之。特祝神避凶趋吉,惟神决之。若许出境以全生,以珓投于地,神当以阳报;若许以守旧,则以一阴一阳报我。”
  朱元璋为自己的前途命运占出了重要一卜,对于朱元璋而言,摆在他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远离家乡谋生存,二是继续待在皇觉寺混斋饭吃。通过占卜,朱元璋冥冥中好像得到了神的旨意:让他投奔红巾军。这段记载出自于朱元璋的亲笔,并刻于《皇陵碑》上。他无非是在向世人昭明:我朱元璋并不是主动参加红巾军,也不想造反,我还是愿意当大元王朝的顺民。但是我又无法抗拒神灵的安排,因为神向我透露一个天大的秘密:参加红巾军即可踏上通往皇帝宝座的道路。

  既然神明已经昭示朱元璋是将来的帝王,天帝的元子,他在与上天交流时,需要通过一种非现实途径,那就是梦。朱元璋在《纪梦》一文中详叙占卜一事,他这么做是想告诉世人一个事实:这次占卜是神赐予的梦境,是朱元璋在人生十字路口所面临重大选择的梦。

  朱元璋从一名布衣和尚变成双手沾满敌人鲜血的军人,身份上的区别,其实与佛家所说的“诸恶不做,诸善奉行”,以及彻底脱离三界内的生死苦恼、七情六欲,以达到涅槃寂灭的境界,是完全背离的。军队所信奉的那一套血酬定律,正是佛教中的大忌。
  日期:2013-04-19 09:05:17
  朱元璋只有通过这样一个造梦环节,来向世人传达神对他的旨意,以促使人们原谅他不做和尚做军人的违背佛家教义的行为。朱元璋于皇觉寺占卜一事,并不是他的独创行为。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前曾遭危难,走投无路,也曾经在高辛庙中亦占卜过自己的命运。朱元璋在撰写《纪梦》一文时,已经当上了皇帝。估计他是在文臣的暗示下,模仿宋太祖赵匡胤高辛庙占卜的经历,撰写了此文,为他从寺庙走向战争这段与礼教相违背的大历史进行修饰,以此证明他之所以能够坐上龙椅,是上天的命运安排。因此,从放牛娃、游方僧到开国皇帝这一天地之变的朱元璋,为了使自己能够坐稳龙椅,他不惜通过手段蒙蔽全国民众,精心编造了这篇《纪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