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对中国军事影响最巨大的一场战争——被遗忘的往事:海湾,第一场高科技》
第32节

作者: 河流林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9-29 20:54:24

  有些人满嘴跑火车,为了自己贬低中国军队战斗力的目的,非要把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吹成“超越联合国军”。这种极其昧良心的话,居然也有人能说得出口。还有人为了贬低中国战斗力,非要说志愿军由全套苏联武器装备起来还不能把美军打败,还说中国志愿军得到苏联空军全力支持。
  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事实到底是什么,苏联武器装备到底是什么时候到达中国军队手中的,抗美援朝战争里中国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到底怎样。看看苏联空军提供的空中保护到底有多么一点儿。
  来源:《文史参考》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准备赴朝作战,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同时,毛泽东派周恩来和林彪去见斯大林,寻求苏联提供武器装备并给予空军支援,这是中国出兵朝鲜最迫切的需求。当时中国准备了两套方案,如苏联提供武器援助,特别是派遣空军入朝作战,中国就出兵,否则中国将按兵不动、见机行事。
  (河流林川注:以下一段文字界定了苏联空军在朝鲜战争的作战区域)
  周恩来与斯大林此后几天的会谈,进展并不如人意。斯大林认为:苏联空军还没有准备好,两个月至两个半月不能出动飞机支援志愿军,即便支援,空军也只能到鸭绿江边。问题在于,中国军队入朝作战必须跨过鸭绿江,战场在朝鲜境内。苏联空军不过鸭绿江,就等于没有提供空中掩护,这正是中国领导人迟迟下不了决心入朝作战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斯大林承诺,苏联完全可以满足向中国提供飞机、大炮、坦克等装备的要求。随即斯大林和周恩来联名致电中共中央,通告了这一情况。

  10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出兵朝鲜一事进行讨论。在毛泽东的坚持下,为保障中国边疆的长治久安,会议最后决定,即使没有苏联空军掩护,当美军向朝鲜北部地区大举进攻时,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都必须立即出兵援助朝鲜。几乎与此同时,因中苏双方就苏联空军是否入朝作战问题没有谈拢,斯大林也让人转告金日成,中国人已经决定不出兵,最好把剩余部队从朝鲜撤到中国和苏联境内。莫斯科传来的消息令金日成 “感到惊讶”,但痛苦地表示:“他们将照此执行。”

  13日的政治局会议后,毛泽东把出兵朝鲜的决定告诉了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声称“中国人有义务派出部队”,先派出9个师组成第一梯队,尽管装备差一些,但可以打李承晚的伪军。然后,再准备第二梯队。接着,毛泽东又提出了苏联空军掩护的问题,而且“希望它尽快到达,无论如何也不应迟于两个月”,同时表示周恩来“必须与菲利波夫(斯大林)同志重新讨论这些问题”。
  当晚22时,毛泽东致电周恩来:菲利波夫和你联名电上说,苏可以完全满足我们的飞机、大炮、坦克等项装备,不知它是用租借办法,还是要用钱买,只要能用租借的办法,保持二十万万(20亿)美元预算用于经济、文化等项建设及一般军政费用,则我军可以放心进入朝鲜进行长期战争,并能保持国内大多数人的团结。
  斯大林通过罗申得知中国决定出兵朝鲜的决定后异常兴奋,以至于14日两度致电金日成:“经过摇摆和作出若干临时性的决定之后,中国同志终于下定出兵援助朝鲜的最后决心。有利于朝鲜的最终决定终于下定了,我为此感到高兴。因此,您知道的关于中苏领导同志会谈情况介绍应予撤销。与中国军队出动有关的具体问题,您需要同中国同志一起来决定。而中国所需要的技术装备将由苏联提供。祝您成功。”

  19日晚,志愿军横渡鸭绿江,消息传至莫斯科,斯大林感动得掉下了眼泪,连声说道:“还是中国同志好,还是中国同志好。”此时,斯大林似乎才真正认识到,中国是苏联不可或缺的盟友。这一认识的转变,促使苏联加大了对中国武器装备援助的力度。
  (河流林川注:以下为中国要求苏联提供海军装备,帮助建设中国海军事宜。但中国海军未参加朝鲜战争,所有装备均未对朝鲜战争起作用)  朝鲜战场的战斗打响后不久,毛泽东要求苏联提供鱼雷快艇、驱逐舰、潜艇、岸炮等海军武器装备,并拟派海军司令员肖劲光飞赴莫斯科进行商谈。斯大林第二天便回电表示同意。
  (河流林川注:以下为苏联向中国提供汽车等运输工具事宜)
  11月17日,周恩来又致电斯大林:“新的战役即将开始”,而“鸭绿江铁路桥每天都在遭受敌机轰炸”,为解前方作战燃眉之急,需要立即从驻辽东半岛的苏联部队中抽调500辆汽车。斯大林当天便答复:“为了尽快将汽车移交给您——我是说给您新车,已指示我军司令部不是从旅顺,不是从旧车中调拨,而是在满洲里交付新车。11月20日移交中方代表140辆,11月25至26日移交355辆,剩余车辆将于今年12月5日前尽快发出。在满洲里站还将交付1000辆汽车。”对于周恩来提出的请苏联为中国正在组建中的一个空军集团军派遣15名军事顾问的要求,斯大林也立即予以满足。

  (河流林川注:以下为苏联向中国提供空军装备事宜,这些空军装备一部分的参加了朝鲜战争)
  为了加强志愿军的空军作战能力,斯大林还主动提出无偿向中国提供372架米格-15飞机,仅支付从苏联到中国的运费即可,运费可从军事贷款中扣除。
日期:2011-09-29 20:59:43

  再看看苏联陆军武器装备什么时候到达中国军队手中
  来源:《文史参考》

  (河流林川注:以下一段话极为重要,清晰的注明了志愿军陆军成建制换装苏联武器装备是在把美军打回三八线的前五次战役之后,也注明了苏联武器装备实际什么才到达我军手中)
  1951年5月25日,即第五次战役后期,毛泽东派高岗和总参谋长徐向前率代表团赴莫斯科,谈判购买60个师的苏联武器装备问题。根据徐向前与苏联总参谋部的代表进行预备谈判后发来的电报,苏联方面认为,在这60个师装备的总数中,1951年只能供给16个师的装备(其中含3个朝鲜师的装备),其余44个师的装备将在1952-1953年提供。
  毛泽东对此很不满意,他在6月21日给斯大林的电报中说:“我军在朝鲜参战8个月的经历清楚地表明了我军与敌军在装备上的较大差距,迫切需要改善我军装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派高岗同志去请您供应60个师装备的原因,对此您是答应过的。这是我们在朝鲜参战部队今年起码的要求。”对于苏联总参谋部的意见,毛泽东认为“这与朝鲜战场的需要和时间是相抵触的”。
  毛泽东要求在1951年下半年,即“在6个月内提供所有的一切”。他给斯大林的电报称:“为满足朝鲜战场的迫切需要,请您研究一下高岗同志转给徐向前同志的申请,以及从7月到今年年底按每月六分之一的比例提供全部轻武器、大炮、坦克、飞机、汽车、汽车备件及燃油料、药品和其他军用物资的可能性,以便使赴朝参战各部队根据现实的编制得到补充。这对军事行动的展开是有利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