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逆袭手册》
第11节

作者: 罗大拿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10 10:18:34

  20岁时,马忠强跟着同村人离开老家,来到北京打工谋生。由于长相英俊,马忠强很快得到一个同乡女青年的追求,一年后两人结婚,并于2005年有了自己的儿子。生了儿子,按说是大喜事,但马忠强的反应出人意料,他对自己的亲生儿子,竟然表现出了强烈的厌恶和敌视心理,不要说呵护疼爱儿子,就连给儿子换尿布,他都要骂骂咧咧半天。从儿子三岁起,马忠强开始对其体罚,经常打的孩子遍体鳞伤,有时甚至用烟头烫孩子的脸蛋。小孩的母亲曾多次因打儿子的问题与马忠强吵架,但没能阻止孩子继续挨打。到了儿子五岁时,也就是案发的2010年,只要一看到马忠强,小孩立刻就往床底下钻,怎么哄也不出来。

  听完马忠强的叙述,我问他,你的儿子那么小,他究竟犯了什么错误,让你连续不断的打他呢?马忠强嗫嚅很久,找了几个诸如调皮、不听话、不爱学习、不懂礼貌之类的理由为自己辩解,并一再强调打儿子是出于好意,是为了孩子好。这时我点燃一支香烟,然后把香烟交给马忠强,让他用烟头来烫我。马忠强被我这个提议搞的很惊慌、很尴尬,拿着我给他的香烟有点不知所措。
  等了足有三分钟,我问为何不用烟头烫我。马忠强低下头,却仍然不说话。我说既然你认为用烟头烫孩子的脸是为他好,那么我请求你也对我好一次吧,你可以烫我,我绝不打你。这一次马忠强沉默了很久后,终于开口承认自己打儿子打的有点过,有时候下手太狠。这时我再次追问他打儿子的原因何在,马忠强脱口而出,说道:“我的儿子,我打他还需要理由吗?”
  好了,就到这里吧。我想大家已经看明白了马忠强的性格成因,以及他虐待儿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一般情况下,人的行为,受其内在机制的支配和制约,这种内在机制,就是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性格。
  人的性格,是由人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共同塑造。人的行为模式,在婴幼儿时期就基本奠定,思维模式则在青春期定型。青春期之后,人的性格基本稳固,如无特别重大的刺激,不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此外,人的神经类型也是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之一,不过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日期:2012-07-12 00:06:24

  马忠强,从小被父亲虐打,被继母嫌弃,虽然他不愿意挨打,而且也非常憎恨他的父亲,但是,他却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父亲可以无条件打儿子”这样的一种观念,在他的潜意识中,认为作为儿子的义务之一,就是挨揍,就是无条件忍受父亲的打骂。就像马忠强虐待自己儿子的行为一样,我们的行为、观念、思维,也是这样被环境所塑造的。
  在指责与批评中长大的人,容易自卑自怜,缺乏勇气;在溺爱中长大的人,容易自恋自负,不懂得理解他人;在冷漠中长大的人,铁石心肠;在斗争中长大的人,残酷无情;在斤斤计较中长大的人,睚眦必报;在温暖包容中长大的人,宽厚仁慈;在贫穷中长大的人,赚钱的动力特别强大;在人的成长期,如果遭遇社会动荡或者家庭变故,往往会给人留下终身难以平复的心理创伤。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塑造,事实上无论你多么强大,都没办法抵挡这种塑造。而且,无数事实证明,这种塑造一但完成,几乎是不可逆转的。

  已经身为父母的朋友,你可以留意一下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方法,我预计有这么两种情况出现的机率非常高:一是与你的父母对待你的方式一模一样,二就是与你的父母对待你的方式完全相反。之所以会出现第二种情况,是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自我性格形成的因素之一,但是研究表明,这个因素相对较弱,一般不会成为性格形成的主导力量。人,真的很难超越环境制约。
  除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对人性格的形成也发挥着巨大影响。多了不说,文丨革丨的十年,多少中国人的命运因此而逆转?在这一逆转的过程中,多少人的人性被践踏扭曲?生命被无辜剥夺?整整十年,中国大地持续上演着打砸文物、焚烧书籍、父子相残、师生反目、是非颠倒的大戏。无休止的斗争,无上限的崇拜,无底线的暴行,曾让多少人为之癫狂?我不清楚道德怎么来的,但我知道,中国人的道德,是在文丨革丨时没了的。你能说十年文丨革丨对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没有影响吗?

  有必要额外做出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仅讲述了环境对人性格构成影响的一般规律。还有一个特殊现象就是,每当社会大环境处在变革、动荡期时,往往会出现一大批心理健康超常的人。这些人,面对恶劣环境和重重困难,不但不会受到伤害,反而激发了自身巨大的潜能,他们在克服困难成就功业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实现。比如中国历史上的历次改朝换代,都会有一批这样的超常人士脱颖而出,最典型的就是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这就是所谓的乱世出英雄。

  恶劣的环境,坎坷的经历,确实能够对人的心理造成伤害,确实能毁掉一批人,但同时也能造就一小部分人的超常人格。至于这其中的原因何在,此处不做分析了,因为本文要讲的是如何构建一般意义上的健康人格,而非超常人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