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易学之路——根据真人真事整理记录》
第15节

作者: 魂灵之水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南京北临长江,城北有玄武湖,莫愁湖,四周群山环绕首尾相连。城西的石头城像一只蹲着的老虎,东北的钟山则像盘曲的卧龙。而长江则是中国最大的浩荡水脉,南京的地理位置刚好处于下游长江和中国三大干龙之一的南方干龙的尽头交汇之处。明代著名文人杨荣写《黄都大一统赋》称赞南京风水曰:“既渡江左,乃都金陵。金陵之都,王气所钟。石城虎踞之险,钟山龙蟠之雄。伟长江之天堑,势百折而与流。炯后湖之环绕,湛宝镜之涵空。状江南之佳丽,汇万国之朝宗。”南京,风水形局之完美,令历代宗师先辈赞不绝口,却与事实不符,留下代代帝国悲歌,到底为何?站在钟山绝顶,放眼了望,千古风流人物尽如长江之水,滚滚流过。低头思索,恍然间明白:“表面上,南京山水兼备,贵气应有尽有,诸山排列有序,明堂宽大周密,加上地连三楚,势控三江,群山屏围,长江襟带,特别是钟阜有龙蟠之象,石城有虎踞之形,给柔媚的南京增添了几分雄阔之气,应为至尊至贵之地。但是,风水学中这种样样齐备,中规中矩,看似一应俱全,没有什么缺点的风水,往往是风水理论精髓在实际运用中极力避免的不良风水。南京在得长江天然之水的同时,连绵西行的宁镇山脉,南京城的主要龙脉厚重不足,缺少狰狞可怖,高大参天的日月、华表、捍门以及天关地轴、旗鼓排衙等帝王之都。”

  日期:2012-5-1 20:35:00
  南京城内看似龙蟠虎踞,气势纵横,但却散漫卧伏,具其形而欠其力,更无余气可寻。来龙既缺少贵气重重的龙楼凤阁,王城又无高大而坚强的随侍护卫。这样一座城市,即使龙虎狮象齐备,千百祥瑞纷呈,作为号令天下的国之中枢则底气不足,面对强悍的北方铁骑只能屈膝臣服。当然,有时地理格局也决定着人的气质,人的气质又反过来决定事态的进展。每个进入南京城的统治者一开始都气势如虹,然后不久就开始衰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成为这座江南帝王之都的一大憾事。农民出身的太平军首领洪秀全便醉死在温柔乡里。从某种程度上说,脂粉气十足的秦淮河迷离了统治者的眼睛,温软了虎狼之师的斗志,给南京城带来了无数次劫难。南京,我终于看清了你美丽面纱下的真面目,给自己交下了一份厚重的答卷。

  考察完南京整体风水格局,我们又于第四天一早来到了中山陵。中山陵背靠雄伟的钟山,前望秦淮流淌,一片浩淼无际,令人心胸豁然开朗,耳边仿佛听到了滚滚长江从西南流向东北,再折而向东,从外围环绕钟山的千古传唱声音,两侧崇山峻岭,无边的江南大地在蓝天下朝气勃勃,迎山带水,江山如此多娇,壮丽的河山,迷人的风景,一定打动了意气风发的孙中山。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像明清以来的大多数主政南京的统治者一样,带着几分对明太祖朱元璋的敬佩之情,祭奠了明孝陵。3月10日,在气势不凡、风景迤逦的钟山之麓,孙中山对他的战友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他还笑言朱元璋这个明朝的开国皇帝,为什么不选现在中山陵的位置而选了明孝陵所在地作为葬地。时隔13年,孙中山临终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

  日期:2012-5-3 13:15:00
  929年6月1日,孙中山的灵柩在白色的帷幔中由北平运抵南京,正式安葬中山陵,奉安以后,遗体安置在陵寝卧像下5米多深的钢筋混凝土坑内,刘梦锡总工程师用经纬仪对淮江宁方山,,随即用钢筋混凝水泥封固。气势雄伟的中山陵是不是风水宝地呢?比起相邻的明孝陵,到底如何呢?如果要从专业风水上去分析,恐怕很多读者没有耐心看下去,就简单作个分析吧。明孝陵在最尊贵的钟山中锋,它所处的位置,呈典型的“玄武垂头”特征。孝陵西峰富贵山覆舟山雨花台作为白虎砂而均称合理,东峰(小茅山)之下,有砂连出,止于马群,向孝陵弯环。孝陵之前,直对寝宫的“梅花山”,高50米,上有东吴大帝孙权的陵墓,这个“生子当如孙仲谋”的一代豪杰,死后却被朱元璋留下看守门户。近代这个梅花山也被汪精卫看重,死后葬身此地,但却无福消受,最终被蒋介石抛骨杨灰了。无论从明孝陵的来龙结作形势,还是从其“四象”来分析,明孝陵无疑是钟山龙脉大结之所,事实证明,负责选陵的刘伯温、徐达等人皆非等闲之辈,尤其是精通堪舆的刘伯温,即使在600多年后的今天反复参详,明孝陵仍然可以确认是寻龙点穴准确无误的一个成功例证。

  再看中山陵,明显高于明孝陵的中山陵,与明孝陵窝藏聚气的状况不同,坡面挺露,开阳而气流充足。但却不是龙结所在。中山陵左右青龙白虎砂,呈不对称的虚实相间状,边有边无,出现明显的缺口。现今绿树遮掩,多少盖了这种不足,但山形如此,龙虎或缺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山陵最大之不足还是出在前朝的“朱雀”上,登临陵寝,前面一望无际,这是令普通人心旷神怡的好风景,但却是令风水师傅触目惊心的一泻千里。中山陵近处既无案山,呈不吉之像,远处虽有方山,但二十多公里外的远朝从何谈起。如此“四象”至少有半数不详,大小远近明堂又倾倒无收,任你登高望远,可看百里千里之遥,空有广袤无垠气势的中山陵,实为旷野明堂,虚花之景,没法施用,无一可取。考察完毕评点完毕,我畅快淋漓吐了口长气,南京之行,有此收获,夫复何求!这天晚上我们下到山下城内宾馆,老区赶来通知我们:老张头已召集到七七四十九个胸口生毛男人,就差一个捉鬼法师了,我安慰老区与艾地生,叫他们别急,再等两天自见分晓。第六天中午,老区赶过来兴奋地说:“找到了,找到了。我真服了你的起卦,真的是六天能成事啊!”当晚,我与艾地生跟着老区向老张头家里走去,密锣紧鼓地准备我人生第一场赶鬼法事,

  日期:2012-5-4 10:28:00
  当晚,我们到达了“棺材地”老张头的家。一进门,我们都被眼前的情境惊呆了,只见满院子站满了人,都是清一式的男人,有的在聚众聊天,有的无聊吸烟,有的唱起了邓丽君的歌,更有几个大汉拧开水龙头,赤了膀光着上身,哗啦哗啦地洗。那胸口分明露出黑森森的胸毛。我们直奔大客厅,还没到,就听一个江西口音的鸡公嗓在大声地说话:“我们捉鬼的最紧要有二两烧酒,一下肚,什么鬼呀怪呀全不放在眼里,木剑一挥,布袋一收,还不是手到拿来。”我们走近前去,只见一个满面胡子的大汉正手舞足蹈地说得起劲。他周围聚集了不少人,听大汉一边说一边喝彩,眼里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我观察这个大汉的面相,大概三十多岁年纪,头发浓黑,眉粗眼横,一腮的胡子差不多把整个下颌都遮住了。这个在相学上叫三浓得佩,很有点本事加名气的。我不敢怠慢,走上前去自报家门。那大汉一听我是当晚活动的总指挥总导演,立即笑起脸来,装作熟络的样子拍拍我肩膀说:“大师驾到,今晚全听你的啦。”我握了握他的手说:“别这样子说。全靠你施出真本事!没有你,可不成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