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随笔》
第53节

作者: 东风吹雨细於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9-04 07:18:10

  第三步,便是向汉献帝或者说是向曹操知会。以前,我们有什么重要的人事任免、推优表彰等重要事务,需向代表汉献帝的曹操请示,只有获得曹操的同意,才能生效。我们付出很多精力、财力去公关,曹操那老小子黑得很,礼都收了,事情却没办成几件。这一回,我们遵从军师的高见,反客为主,把既成事实以较慢速度的知会曹操。听说曹操闻听大怒,砸碎了心爱的玉龙杯。不管曹操高不高兴,从此以后,我们的刘老大彻底和曹操平起平坐了。

日期:2012-09-04 14:34:49

  28、五虎上将的产生
  刘老大当上了汉中王,众兄弟们出力不少。本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朴素道理,大家都眼巴巴地望着刘老大,希望他能分一杯羹给众家兄弟,也能让我们博得个封妻荫子、衣锦还乡,好好威风一把,毕竟大家辛辛苦苦干革命、去造反,图的都是这么一天。可别说,刘老大倒是很讲究,也看透了我们这些人的花花肠子;当上汉中王没有几天,就开始了大赏天下、大封功臣。除去立自己儿子阿斗为小王爷的家天下世袭之外,更开始了对文臣和武将的举足轻重的封赏。

日期:2012-09-04 20:18:52

  第一批集中封赏,只有三个人受封。刘老大册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不再是我们以前口中的普通的形式上的军师,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总理军国大事的军师)。第一个册封降臣许靖,多少有些出乎众人意料,不过考虑到许靖在益州臣民的影响力,地头蛇还是要好好拉拢的。这其中,刘老大政治作秀的成分很大,意欲笼络刘璋旧臣。
日期:2012-09-05 07:22:35

  其实,刘老大并不怎么欣赏许靖,虽然他当年积极想在城中起义、谋划大事,意欲把成都双手奉给刘老大,怎奈谋划不周、事情败露,让刘璋给抓啦。多亏刘璋不是个狠角色,是个仁慈的主,危难之时居然没有杀他,换做曹操,早给诛九族了,许靖应该万分庆幸,遇到刘璋这样的明主;等我们光荣“解放”成都之后,这老小子又屁颠屁颠地跑来邀功。刘老大在得知他的表现之后,用“志大才疏”四个字来盖棺定论,十分看不起;加上许靖垂垂老矣,刘老大更加鄙视。本来打算让他滚蛋回家,颐养天年,但诸葛军师和法正先后劝说,许靖虽然无才无德,又年老昏庸,但是名声还是很响的,具有很强的名人效应;如果不用他,怕冷了益州臣民之心,恐怕引起不好的连锁反应。诸葛军师和法正言之凿凿,刘老大深思熟虑,从大局、从政治角度出发,任用许靖为左将军长史。这次刘老大自立汉中王,又任命为他太傅,名义上的第一文官,虽然没有多少实权,只是一个荣誉职称,但绝对称得上位极人臣,许靖这老小子可以说祖坟上烧了高香、老树开花,一树梨花压海棠。

日期:2012-09-05 22:06:22

  如果说第一个册封许靖是出于作秀目的、不得已而为之的话,那么紧接着封法正为尚书令,然后再封诸葛亮为军师,那就比较有意思了,耐人寻味。刘老大自关云长守荆州、正式让出二把手位置以后,对日益做大的诸葛军师逐渐有了提防之心,毕竟诸葛孔明比关云长厉害多了,生怕他威胁自己的老大地位。前番意欲对张任委以重任,牵制目的不言而喻,不过不幸被洞若观火的诸葛军师装糊涂,直接将张任咔嚓,把刘老大的希望直接扼杀在萌芽状态。这一回,又把从龙甚晚、资历甚浅的法正故意提拔在诸葛军师之前,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真实意图昭然若揭。

日期:2012-09-06 07:21:20

  无疑,法正和诸葛军师是文臣中权力最大的两个人,可以说是刘老大的左膀右臂。这左膀右臂都非常厉害,并且关系密切;但作为老大,并不希望他们走得如此近。所以,刘老大故意把法正册封在诸葛军师前面,希望能用权力欲打破二人之间的默契,为自己赢得居中左右逢源、稳居钓鱼台的地位。刘老大设想的很周全,至于成效如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日期:2012-09-06 13:37:28

  封完了三大文臣,下一步就该封赏常年沙场征战的武将了,这才是我真正关心的问题,因为毕竟牵扯到个人的进退留转和政治荣誉。刘老大当众宣布,在武将中要慎重挑选五员战功赫赫的勇士册封为五虎上将,也就是一级将军,生前住将军府,开会坐主席台,没有退休年限,可以在岗位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后进忠烈祠,列入《名人传》,子孙工作统一安排,世袭罔替,名额有限,这将是武将的最高封赏。不过,与文臣封赏不同的是,武将封赏刘老大别出心裁地创新了程序;不再由他直接指定,而是充分尊重民意,由大小官吏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每人推荐自己心目中的五虎上将人选,然后汇总民意,再由刘老大和许靖、法正、诸葛军师四人会商确定最终人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